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晓龙

作品数:32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颈椎
  • 7篇韧带
  • 7篇韧带骨化
  • 7篇手术
  • 7篇椎间盘
  • 7篇纵韧带
  • 7篇后纵韧带
  • 7篇后纵韧带骨化
  • 7篇骨化
  • 5篇脊柱
  • 4篇腰椎
  • 4篇退变
  • 4篇前路
  • 4篇前路手术
  • 4篇后纵韧带骨化...
  • 4篇脊髓
  • 4篇骨化症
  • 3篇椎管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椎旁

机构

  • 31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2篇沈晓龙
  • 29篇袁文
  • 14篇刘洋
  • 12篇王新伟
  • 11篇田野
  • 7篇陈华江
  • 7篇曹鹏
  • 6篇唐勇
  • 5篇周许辉
  • 5篇徐辰
  • 4篇林秋水
  • 4篇东人
  • 3篇吴卉乔
  • 3篇吴晓东
  • 3篇梁磊
  • 3篇杨立利
  • 3篇张浩
  • 3篇陈元元
  • 3篇陈元元
  • 2篇顾一飞

传媒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中国脊柱脊髓...
  • 5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第7届长征脊...
  • 1篇2013年上...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17在退变腰椎间盘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在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42例退变椎间盘组织(26例来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来自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及8例正常对照椎间盘组织(来自4具新鲜尸体)中IL-17和孤独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RORγτ)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入选标本CD4表面抗原、IL-17表达水平。[结果]退变组椎间盘组织IL-17、RORγτ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对表达量(P<0.05),且腰椎间盘突出组和腰椎管狭窄组IL-17、RORγτ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9,P=0.507,T=421,P=0.38);IL-17 mRNA和RORγτ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线性关系(r=0.381,P=0.013);退变组椎间盘组织IL-17、CD4细胞表面抗原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腰椎间盘突出组和腰椎管狭窄组IL-17、CD4细胞表面抗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P=0.265,t=1.459,P=0.152)。[结论]IL-17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显著升高,说明IL-17参与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可能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林秋水周许辉袁文王新伟熊怡淞沈晓龙
关键词:椎间盘炎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A型肉毒毒素一侧椎旁肌注射建立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模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A)建立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56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E、F、G组,每组8只。将所有大鼠截除双前肢,予高笼喂养,建立双足直立鼠模型,同时行全脊柱前后位X线片检查,剔除存在脊柱侧凸的大鼠,并及时补充。截肢后3d,A^F组大鼠于胸椎后凸区域右侧椎旁肌多点注射BTX-A,注射剂量分别为100U、50U、25U、12.5U、6.25U、3.125U,注射体积为0.5ml,G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后2周,存活大鼠行全脊柱前后位X线片检查,明确各组大鼠是否存在脊柱侧凸,若脊柱向右侧侧凸成角定义为正值,若脊柱向左侧侧凸成角定义为负值;麻醉下切开背部皮肤,肉眼观察大鼠背部肌肉形态变化,留取注射区域椎旁肌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双足直立鼠模型全部建立成功,大鼠麻醉苏醒后可竖直站立取水。A^D组大鼠于BTX-A注射后5d内相继死亡,E、F、G组大鼠全部存活。注射后2周全脊柱前后位X线片检查,E、F组大鼠均存在脊柱侧凸,且注射侧为凸侧,E组侧凸Cobb角为37.5°~46.8°,平均(41.9±3.4)°;F组为28.3°~37.3°,平均(33.1±3.2)°;G组侧凸Cobb角为-8.2°~12.0°,平均(2.9±6.8)°;E、F、G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后2周,E、F组大鼠切开背部皮肤,见大鼠脊柱向注射侧侧凸,肉眼及光镜下见注射BTX-A区域的椎旁肌明显萎缩;G组肌肉无明显变化。结论:BTX-A 6.25U及3.125U一侧椎旁肌注射可建立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模型,椎旁肌肌力失衡可导致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发生。
沈晓龙周许辉刘洋田野东人袁文
关键词:脊柱侧凸A型肉毒毒素
一种适用于后纵韧带骨化诊断的血清miRNA标志物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医学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后纵韧带骨化症早期筛查及诊断的血清miRNA标志物及其在制备后纵韧带骨化的诊断试剂或试剂盒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了对后纵韧带骨化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miRNA‑5...
刘洋徐辰张浩袁文曹鹏吴卉乔陈元元沈晓龙
文献传递
一种制备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永生化后纵韧带细胞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永生化后纵韧带细胞方法,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该制备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永生化后纵韧带细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永生化后纵韧带细胞的构建;1)SV40Tant i gen基因及Hygro...
徐辰张子凡刘洋沈晓龙刘宁张子程袁文
初发腰腿痛年轻人群中腰椎间盘退变与椎旁肌群改变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寻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腰椎旁肌肉群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包括患者组27例,为首次发生腰腿痛或未经过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年龄(22.33±1.64)岁;对照组25人,平均年龄(22.16±1.60)岁,为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全部研究对象接受磁共振检查,按Pfirrmann标准对退变椎间盘进行分级,并在T2相上测量椎旁肌群与相应节段椎体间的横截面积比(MVr),脂肪浸润情况。[结果]患者组中的多裂肌群显著小于对照组(P=0.046),而最长肌、腰大肌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患者组中的脂肪浸润等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患者组中,脂肪浸润等级与椎间盘退变等级之间并不存在线性相关联系。椎旁肌群的MVr与椎间盘退变等级之间存在着中等的线性相关联系。[结论]腰椎多裂肌、最长肌、腰大肌与椎间盘突出程度之间存在着中等联系,其中多裂肌可能更为重要。椎间盘患者组中的腰椎旁肌群有更明显的脂肪浸润,然而脂肪浸润与椎间盘突出之间可能并不存在线性联系。
王晨田野沈晓龙曹鹏王新伟袁文
关键词:腰椎脂肪浸润椎间盘突出
一种碳纤维椎弓根螺钉及其制造方法
一种碳纤维椎弓根螺钉及其制造方法,螺钉本体与钉帽为碳纤维复合聚醚醚酮材质,螺钉本体中设置螺钉定位针,螺钉定位针沿螺钉本体的轴向设置,钉帽中设置钉帽定位针,钉帽定位针在钉帽径向平面内设置,螺钉定位针的设置方向与钉帽定位针的...
刘洋徐辰张科祁敏沈晓龙吴卉乔孙柏峰张一智张子凡
文献传递
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P物质与肺水肿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P物质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体重240~2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造模后24h、3d、1周、2周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C7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打击力度为10x2.5g·cm;对照组只暴露C7段脊髓。在造模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检测各时间点两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含量和蛋白浓度,计算肺通透指数(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血清蛋白浓度)。结果:实验组大鼠急性SCI后24h肺组织可见肺毛细血管充血,肺泡内分泌物增多、红细胞增加;伤后3d达到高峰;伤后1周肺泡内水肿、出血较3d时减轻;伤后2周明显好转;对照组肺泡透亮,无水肿和出血。实验组伤后24h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升高,伤后3d达高峰,伤后1周开始下降,伤后2周明显下降;实验组伤后24h、3d、1周血清及伤后24h、3d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2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通透指数的变化与P物质的变化趋势相同。结论:大鼠急性颈SCI后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P物质含量变化与肺水肿程度变化同步,P物质可能参与了急性颈SCI后肺水肿的形成过程。
唐勇杨立利袁文沈晓龙东人
关键词:脊髓损伤肺水肿P物质
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寰椎骨折于1908年由Quercioli最先报告,并于1920年由Jefferson首次详细描述。寰椎骨折占颈椎骨折的4%~12%。寰椎骨折以Levine—Edwards分型最常用,Ⅰ型为后弓骨折,由过伸和纵轴暴力作用于枕骨髁与枢椎棘突,相互挤压所致,可合并枢椎椎体或齿状突骨折;Ⅱ型为侧块骨折,多发生在一侧,可累及椎动脉孔;Ⅲ型为前后弓双骨折(即典型的Jefferson骨折),多由单纯垂直暴力引起。另外,还有Landells、Scham分型等。寰椎骨折以后弓骨折最常见,约占50%,后弓骨折近80%合并齿状突骨折。
沈晓龙王新伟袁文
关键词: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齿状突骨折暴力作用后弓枕骨髁
椎旁肌力量失衡与双足鼠脊柱侧凸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使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注射造成双足鼠椎旁肌力量失衡,观察双足鼠出现脊柱侧凸的规律及追加注射BTX-A双足鼠侧凸的变化情况。方法将3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10只。首先,所有大鼠截除双上肢建立双足鼠模型,术后即刻予高笼喂养。1周后,A组、B组大鼠椎旁肌右侧区域注射6.25 U/100 g剂量的BTX-A,C组为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组大鼠于首次注射6周后追加注射6.25 U/100 gBTX-A 1次,A组、C组追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各组大鼠于首次注射后2周、4周、6周、8周、12周分别行X线检查。结果双足鼠模型全部建立成功,X线提示A、B组大鼠出现脊柱侧凸,且注射侧为凸侧。方差分析提示,BTX-A注射后2周侧凸角度最大,之后逐渐减小;追加注射BTX-A后,侧凸角度加大。结论双足鼠椎旁肌力量失衡可导致脊柱侧凸的发生,追加注射BTX-A可维持侧凸状态。
沈晓龙周许辉刘洋田野东人袁文
关键词:肉毒毒素类脊柱侧凸小鼠动物
体感诱发电位联合肌电图在颈椎手术中监护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估颈椎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联合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电生理监护方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90例行术中电生理监护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8例,女32例;年龄28-76岁,平均(52±20)岁。24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和42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24例颈椎OPLL行后路单开门手术。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双侧正中神经和胫神经SEP监护,联合双侧三角肌和肱二头肌EMG监护。对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进行评价。记录患者术中的SEP和EMG监护结果,并分别计算SEP监护、EMG监护和SEP+EMG联合监护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90例患者中81例术后即刻JOA评分获得明显改善,余9例术后出现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恶化。4例颈椎OPLL和1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SEP报警,EMG未报警,术后其中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单侧脊髓型神经功能恶化,术前JOA评分13分,术后即刻8分,术后3个月恢复至14分。8例患者(4例颈椎OPLL行前路手术、2例颈椎OPLL行后路手术、2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术中出现EMG报警,SEP未报警,其中4例(2例颈椎OPLL行后路手术、2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术后出现一过性C,神经根麻痹,术前JOA评分14-15分,术后即刻10-11分,术后3个月13-15分。SEP监护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5%、100%、0、44.4%、100%、95.3%,EMG分别为44.4%、95.1%、4.9%、55.5%、50.0%、93.9%,SEP+EMG联合监护分别为100%、95.1%、4.9%、0、69.2%、100
吴晓东袁文陈华江王新伟曹鹏刘洋陈宇田野沈晓龙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脊髓压迫症躯体感觉肌电描记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