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
- 作品数:72 被引量:36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概况被引量:4
- 2014年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是临床治疗缺血性卒中不可避免的棘手问题之一。针刺作为一种副作用小、见效快的治疗手段,已被应用到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中。文章从实验性角度综述了近年来针刺治疗CIR的相关机制。
- 李卓沈燕韩林王舒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针刺
- 针刺人迎穴的降压作用研究概况被引量:6
- 2014年
- 人迎穴被医务工作者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人迎穴为主穴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相关研究,以及人迎穴的降压机理研究等方面考证相关文献,并证明其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与效果。
- 宋文婷王舒樊小农沈燕
- 关键词:人迎穴针刺高血压
- 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症一例
- 2013年
- 患者女,21岁,学生。主因“烦躁、失眠半年”于2012年3月就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于1年前失恋后逐渐出现精神恍惚,学习成绩下降,烦躁,夜不能寐,性格孤僻,对家人、外界事物漠不关心。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 方海亮沈燕王舒
- 关键词:针刺疗法入睡和睡眠障碍
- 针刺干预脑缺血的电生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卒中已成为国内居民首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而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类型的80%。针灸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已通过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并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对于针刺治疗脑缺血的电生理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就近20年来针刺干预脑缺血的电生理研究作以综述。
- 王永马津全韩林沈燕王舒
- 关键词:针刺脑缺血电生理
- 最小随机化在国内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研究最小随机化在国内针灸领域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onMed)和PubMed数据库,整理、归纳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有国内针灸领域应用最小随机化的临床研究,统计并分析总样本量,组间基线水平等信息。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最小随机化在针灸相关小样本量或影响预后因素较的临床研究中保证了组间基线的水平。结论:最小随机化与针灸学相关研究方向结合可发挥其独特优势,但由于该随机方法自身具有的局限性,在临床研究应用中应当紧密结合实际,妥善应用。
- 殷赫然刘健樊小农沈燕王舒
- 关键词:针灸
- 以芒针从三焦论治带状疱疹急性期并发剧烈头痛验案1则被引量:1
- 2022年
-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进而引起神经节炎症而导致的一种常见感染性皮肤病。常见集簇性皮疹呈神经节段或单侧分布,伴发热、全身乏力等症状。中医病名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病因病机为肝胆湿热、脾湿蕴热、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等,治疗多以西药结合针灸、传统电针、放血拔罐疗法为主。阎莉教授以打通枢纽、通利三焦之法进而达到论治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目的,运用芒针结合电针、放血拔罐疗法,以期快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 李斯琪阎莉沈燕沈燕王舒
- 关键词:带状疱疹三焦论治
-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研究进展
- 2024年
-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2013-2023年收录的关于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研究的文献,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机制、代谢相关机制、遗传学机制、大脑结构与功能改变方面梳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发现目前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以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研究最多,已有研究证实针刺对皮层扩散性抑制(CSD)、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源性激肽等三叉神经系统相关环节有确切的调节作用;代谢相关机制及遗传因素虽然越来越被关注,但其在针刺治疗偏头痛机制方面的研究还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偏头痛的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研究存在一些争议,未来需要更大样本量和规范设计的研究方案,以进一步探索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
- 王文慧沈燕王舒
- 关键词:偏头痛针刺代谢组学遗传学
- 基于H4K16ac介导的细胞自噬探讨电针血清对脑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机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从组蛋白H4第16位赖氨酸的乙酰化(H4K16ac)对细胞自噬调控的角度,研究电针血清对脑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电针血清的制备:建立改良的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造模成功后5 min和16 h进行电针干预,针刺人中、百会穴,并接电针治疗仪治疗30 min。第2次电针治疗后7 h取大鼠血清备用。细胞实验:将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OF(hMOF)抑制剂组与细胞沉默调节蛋白1(Sirt1)抑制剂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剥夺氧、糖3 h后再复氧、复糖24 h,并于复氧、复糖的同时给予2%电针血清、15 g/L的hMOF siRNA及8 g/L的Sirt1 siRNA处理。CCK-8检测细胞处理48 h后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MOF、Sirt1、组蛋白H4第16位赖氨酸的乙酰化(H4K16ac)、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qPCR检测hMOF、Sirt1、Beclin1 mRNA表达;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检测各组神经元细胞的H4K16ac在自噬靶基因Beclin1启动子区的结合程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干预可使细胞增殖活性提高(P<0.05),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hMOF抑制组剂均可降低hMOF和H4K16ac蛋白的表达(P<0.05),升高Sirt1、LC3-II和Beclin1的表达(P<0.05);而与Sirt1抑制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hMOF抑制组剂均可抑制hMOF mRNA表达(P<0.05),而Sirt1和Beclin1 mRNA表达上调(P<0.05)。且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在自噬靶基因Beclin1启动子区域中H4K16ac的富集量增加(P<0.05)。结论电针血清对糖-氧剥夺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可能是电针通过调节组蛋白H4K16ac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自噬,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 徐疏影沈燕彭拥军杨沙李文倩
- 关键词:细胞自噬
- 醒脑开窍结合平衡阴阳针刺改善中风后遗症上肢痉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结合平衡阴阳针刺法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上肢肌肉痉挛的改善作用。方法使用最小不平衡指数法进行随机分组。醒脑开窍组采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组采用醒脑开窍配合平衡阴阳针刺法。观察指标为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价(MAS)、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和表面肌电图(sEMG)。结果醒脑开窍组在改良Ashworth量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静息状态表面肌电、被动牵伸状态表面肌电、收缩状态表面肌电等指标上有改善作用。联合组在改良Ashworth量表、Brunnstrom运动功能、静息状态表面肌电、被动牵伸状态表面肌电、主动收缩状态表面肌电等指标上有改善作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静息状态和被动牵伸状态表面肌电方面,联合组优于醒脑开窍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和醒脑开窍结合平衡阴阳针刺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上肢肌肉的肌力、肌张力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于肌力的改善,两种治疗方案作用相当。对于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改善,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平衡阴阳针法的作用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
- 何润东华萍沈燕王舒
-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痉挛针刺肌电图
- 关于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中筛查与评估工具的思考被引量:4
- 2021年
- 本研究通过分析近3年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中疗效指标应用现状,发现其存在不能明确区分筛查与评估工具、未能恰当应用评价指标等问题,故对当前国内外吞咽障碍筛查与评估工具的种类、使用方法、优缺点、适用条件及信效度进行综述。并对当前针刺研究中指标选择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提醒研究人员应结合研究目的与临床实际合理地选择疗效评价指标,达到精准、有效量化针刺疗效的目的,进而为指导今后针刺科研及临床制定规范的疗效评估体系提供依据。
- 葛文逸丁露慕容志苗沈燕樊小农
- 关键词:吞咽障碍针刺筛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