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新利

作品数:29 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生物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轮虫
  • 9篇臂尾轮虫
  • 8篇萼花臂尾轮虫
  • 6篇群落
  • 6篇群落结构
  • 5篇种群
  • 4篇湖泊
  • 3篇营养化
  • 3篇食物密度
  • 3篇水质
  • 3篇温度
  • 3篇富营养化
  • 2篇毒性
  • 2篇遗传分化
  • 2篇营养状态指数
  • 2篇有性生殖
  • 2篇生活史特征
  • 2篇水环境
  • 2篇水体
  • 2篇浅水湖泊

机构

  • 29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农业部农业生...
  • 1篇农业农村部农...

作者

  • 29篇温新利
  • 24篇席贻龙
  • 5篇张根
  • 4篇张雷
  • 3篇钱方平
  • 3篇胡好远
  • 3篇项贤领
  • 3篇王爱民
  • 3篇李瑶
  • 2篇周俊
  • 2篇陆星家
  • 2篇刘桂云
  • 2篇洪培
  • 2篇董丽丽
  • 2篇吴海龙
  • 2篇薛颖昊
  • 2篇谢萍
  • 1篇邓绪伟
  • 1篇陈发扬
  • 1篇葛雅丽

传媒

  • 6篇生态学报
  • 3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湖泊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Curren...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Zoolog...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轮虫标本的短期固定保存方法和长期固定保存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虫标本的短期固定保存方法和长期固定保存方法,短期固定保存方法包括:(1)将轮虫的活体样品置于水中进行热处理;(2)将热处理后的轮虫取出,然后进行保存;长期固定保存方法包括:(1)将轮虫的活体样品置于水中...
温新利翟盼席贻龙胡好远桂健勇
文献传递
基于rDNA ITS序列探讨粉煤灰污染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通过rDNA ITS序列测定和分析,比较研究了粉煤灰污染水体(灰湖)与未污染水体(凤鸣湖和汀棠湖)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灰湖萼花臂尾轮虫仅有1个姐妹种,而两对照湖泊均存在2个姐妹种,粉煤灰污染使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内姐妹种数量减少。就三个湖泊共有的姐妹种I而言,灰湖轮虫种群单倍型多样性最低(h=0.9516),核苷酸多样性(π=0.0066)低于汀棠湖(π=0.0073)却高于凤鸣湖种群(π=0.0052),粉煤灰污染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遗传多样性表现出一定的破坏作用;凤鸣湖轮虫种群核苷酸多样性最低,可能是由于水体中晶囊轮虫(Asplanchna)和桡足类动物捕食压力较高以及周围农田污染的联合作用造成的。三湖泊间,仅汀棠湖与凤鸣湖轮虫种群间基因交流值较低(Nm=1.95),种群分化指数较高(Fst=0.11358);而灰湖与汀棠湖以及灰湖与凤鸣湖轮虫种群间基因交流水平较高(Nm均大于4),种群分化指数较低(Fst分别为0.03535和0.00276)。AMOVA分析显示汀棠湖与凤鸣湖轮虫种群间变异所占比例较高,为12.87%;而灰湖与汀棠湖以及灰湖与凤鸣湖轮虫种群间变异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3.78%和2.78%。粉煤灰污染水体与未污染水体萼花臂尾轮虫种群间保持较高水平的基因交流,种群分化不明显。
张根席贻龙薛颖昊胡忻项贤领温新利
关键词:电厂遗传分化水质分析
两小型浅水湖泊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变化及与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0
2017年
为探讨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对水体叶绿素a(Chl.a)浓度变动的相对重要性,对芜湖市内的汀棠湖(每半月1次)和镜湖(每4天或7天1次)进行高频采样,分析理化因子及浮游动物密度与Chl.a浓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年来看,2个湖泊的Chl.a浓度均与水温和透明度间分别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和负相关性,与浮游动物密度均无显著相关性;镜湖Chl.a浓度随着总磷浓度和氮磷比的增加分别呈上升和降低趋势.从季节来看,冬季两湖中的Chl.a浓度最低,轮虫密度与此阶段镜湖中藻类Chl.a总浓度和小型藻类的Chl.a浓度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且其对上述两类Chl.a浓度变动的影响程度最大,表明轮虫对藻类的牧食效应降低了冬季镜湖中的Chl.a浓度.从各环境因子对Chl.a浓度变动影响的相对权重来看,除了冬季的镜湖外,2个湖泊中的两类Chl.a浓度均与透明度的关系最密切,且均随着透明度的上升而降低,暗示了透明度可作为预测小型封闭性浅水湖泊中Chl.a浓度的简便指标.
温新利冯若楠张根张根薛颖昊
关键词:叶绿素A浓度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
营养状态指数在长江下游小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水平评价中的局限及改进建议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多个环境变量、以等权或者加权平均法获得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Carlson指数:TSIc;修正后的Carlson指数:TSImc;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c;湖库营养状态指数:EIc)得分是当前评价湖泊营养水平的主要依据,其值计算时先要获得基于单个环境变量的营养状态指数分值。若基于总氮(TN)、总磷(TP)和透明度(SD)等的单个理化指标与基于叶绿素a(Chl.a)的营养状态指数得分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依据理化指标的评估结果低估或者高估湖泊的实际营养水平。长江下游分布大量的小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但基于理化指标的评估结果是否会误判湖泊的实际富营养化水平的研究很少。本研究以长江下游的14个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为对象,于20192020年按照季度采集水样并测定水环境因子,分析基于理化指标和基于Chl.a的各营养状态指数(TSI、TSIm、TLI和EI)得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SD的TSI、TSIm、TLI和EI的年均得分均显著高于基于Chl.a的相应营养状态指数的年均值;除TSI(TP)vs.TSI(Chl.a)外,基于TP与基于Chl.a的其他营养指数的年均得分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仅TLI(TN)与TLI(Chl.a)的年均得分间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除TSI(TP)和TLI(TN)外,基于理化指标与基于Chl.a的其他营养状态指数的评估结果间均不能相互匹配。针对基于理化指标的营养状态指数在长江下游小型湖泊富营养化水平评估中的问题,提出如下改进建议:1)依据lnSD-lnChl.a-lnTP间的回归关系重构了营养状态指数(TSIr、TSImr和TLIr)方程,结合基于单个理化指标与基于Chl.a的各指数得分间的匹配性、基于多个环境变量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rc、TSImrc和TLIrc得分间的差异性及其与水体实测Chl.a浓度对应的营养状态指数赋分区间的一致性,建议在长江下游小型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水平评估中使用TSImr和TLIr指数;2)以加权平均法计算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rc得分时,
钱畅汪晓东罗芳许丹丹吴博文薛颖昊居学海温新利
关键词:长江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水平
汀棠湖冬季出现的萼花臂尾轮虫对水温的适应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解汀棠湖冬季出现的萼花臂尾轮虫对水温的适应,探讨其在春季的种群消长机制,运用生命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温度(12℃、16℃、20℃和24℃)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1.0×106、3.0×106和5.0×106个/mL)对冬季采自芜湖市汀棠湖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平均寿命、总生殖率、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等生活史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对总生殖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食物密度以及食物密度与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在12℃下较长,16、20℃和24℃下较短且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轮虫的世代时间在12℃下最长,16℃和24℃下最短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轮虫的净生殖率在16℃下较高,12、20℃和24℃下较低且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在12℃下最低,16℃下最高,20℃和24℃间无显著性差异。汀棠湖冬季出现的萼花臂尾轮虫在16℃下的适合度最高,这或许是该水体中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密度在3月中旬(此时水温为17℃)达到春季最高峰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爱民席贻龙牛翔翔李瑶温新利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温度食物密度种群动态
芜湖市镜湖轮虫群落结构分析及水质的生态学评价被引量:57
2006年
2003年1—12月,对芜湖市镜湖轮虫群落结构的周年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轮虫密度与有关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轮虫55种,隶属于15科21属。密度优势种为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前额犀轮虫(Rhinoglena frontalis)、红多肢轮虫(Polyarthra remat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和多须伪前翼轮虫(Proalides tentaculates),而生物量优势种为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多须伪前翼轮虫和暗小异尾轮虫。全年轮虫的总密度与水温、叶绿素a浓度及小型纤毛虫密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温度对全年轮虫总密度的影响最大,叶绿素a浓度对春、冬季轮虫总密度影响最大,小型纤毛虫密度对夏季轮虫总密度影响最大,而水温是影响秋季轮虫总密度的主要因素。根据污染指示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Q值并结合水理化性质对治理后的镜湖水质所进行的初步评价表明,经清淤、截流和换水等措施治理后,小湖区应偏属寡污-β中污至β中污型水体,大湖区属于β中污型水体;目前镜湖水体处于中营养后期—富营养化初期阶段。
温新利席贻龙张雷陆星家
关键词:轮虫群落结构水质生态学评价
汀棠湖萼花臂尾轮虫姊妹种组成和生活史特征的时间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于2011年7月对汀棠湖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进行了每周1次的采集、实验室克隆培养、DNA提取、COI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研究了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结构的时间变化;参照采样期间自然水温的波动范围(28—32℃)和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的汀棠湖水体中藻类和有机碎屑等的丰富程度,选择了在28℃和32℃等2个温度以及1.0×106、3.0×106和5.0×106个细胞/m L等3个较高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下研究了轮虫姊妹种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包括生命期望、平均寿命、世代时间、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59条序列共定义了38个单倍型,系统发生分析将38个单倍型分为2个支系,2支系间的COI基因序列差异百分比为13.9%—15.6%,2支系应为2个姊妹种(姊妹种T1和姊妹种T2)。姊妹种T1的相对丰度由第1采集批次向第3采集批次快速降低,至第4采集批次时从水体中消失;与此相反,姊妹种T2的相对丰度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但8月初从水体中消失。姊妹种T1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以及姊妹种T2的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均随着采集批次的增加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在较低(<20个/L)的种复合体密度下,两姊妹种之间不会因为食物或空间资源等产生竞争;两姊妹种在种群内禀增长率等主要适合度参数之间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是它们能够共存于汀棠湖水体中的另一主要原因。而姊妹种T1和姊妹种T2在7月29日和8月5日依次从水体中消失则与它们在1周前的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等显著降低(P<0.05)有关。消失时间上的差异可能在于姊妹种T1的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不受温度的显著影响(P>0.05),而姊妹种T2的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地增大(P<0.05)。
李瑶席贻龙王爱民牛翔翔温新利刘桂云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姊妹种温度食物密度生活史特征
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遗传分化的空间格局被引量:8
2010年
对采自中国东部8个地理区域中的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Brachionus calyciflorus species complex)内124个轮虫克隆的核DNA ITS区进行了测序和分析,重建了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的系统发生树。研究发现,73个单倍型聚合为3个支系,支系间序列差异百分比为4.2%~25.3%,表明萼花臂尾轮虫实际上是由3个隐种组成的种复合体,在广州、儋州和芜湖采样点均具有隐种共存现象。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的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均较高,隐种Ⅲ内各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也较高,这可能是由于栖息地片段化和有限的基因流导致的。另外在冰期瓶颈后拓殖种群的快速增长也阻碍了有效基因流,并加速了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巢式支系分析显示部分巢支具有一定的系统地理格局,而Mantel检验表明,种群间平均净遗传距离及遗传分化指数和地理距离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末次盛冰期之后的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 Event,YD)可能对我国萼花臂尾轮虫隐种的分布和地理格局造成较大影响。在YD时期,3个萼花臂尾轮虫隐种可能退缩并共存于南岭以南地区的多个残遗种避难所,而此后的休眠卵长距离拓殖并伴随后期的栖息地片段化可能是形成当前地理格局的主要原因。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理分布可能与大陆板块构造运动有关。
项贤领席贻龙温新利张晋艳马芹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遗传分化系统地理学
轮虫标本的短期固定保存方法和长期固定保存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虫标本的短期固定保存方法和长期固定保存方法,短期固定保存方法包括:(1)将轮虫的活体样品置于水中进行热处理;(2)将热处理后的轮虫取出,然后进行保存;长期固定保存方法包括:(1)将轮虫的活体样品置于水中...
温新利翟盼席贻龙胡好远桂健勇
文献传递
温度和食物浓度对三品系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被引量:25
2004年
应用个体培养方法 ,研究了温度 (2 0、2 5和 30℃ )和藻类食物浓度 (1 5× 10 6、3 0× 10 6、6 0× 10 6和9 0× 10 6cells·ml-1)对青岛、芜湖、广州三品系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温度仅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 ,而品系对所有生命表参数均无显著影响 .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世代时间则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食物浓度仅对轮虫的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有显著影响 ,品系对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也有显著影响 .三品系间 ,以广州品系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最大 ,芜湖品系最短 .当食物浓度为 3 0× 10 6cells·ml-1时 ,轮虫的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最长 ,9 0× 10 6cells·ml-1时最短 .各品系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总生殖率、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广州品系的净生殖率除外 .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广州品系轮虫的总生殖率则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青岛和广州品系轮虫的各生命表参数 ,均与食物浓度呈曲线相关 ,但芜湖品系仅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生命期望值随食物浓度的增大而缩短 .
董丽丽席贻龙刘桂云陈芳葛雅丽温新利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品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