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勇

作品数:12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纳米
  • 3篇提纯
  • 2篇氧化锆
  • 2篇纳米氧化锆
  • 2篇金刚石
  • 2篇粉体
  • 2篇刚石
  • 1篇电极
  • 1篇悬浮进样
  • 1篇选择性
  • 1篇选择性电极
  • 1篇氧化铁
  • 1篇氧化锆粉体
  • 1篇原子
  • 1篇原子吸收
  • 1篇原子吸收法
  • 1篇原子吸收法测...
  • 1篇蒸馏
  • 1篇人造金刚石
  • 1篇蛇纹石

机构

  • 1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12篇潘勇
  • 8篇侯书恩
  • 5篇肖红艳
  • 4篇林克英
  • 2篇朱明燕
  • 2篇汪丽霞
  • 2篇于吉顺
  • 2篇靳洪允
  • 1篇韩文
  • 1篇殷科
  • 1篇吴红丹
  • 1篇胡超涌
  • 1篇彭勇
  • 1篇马保军
  • 1篇傅慧娟
  • 1篇韩丽
  • 1篇肖峻峰
  • 1篇杨晓光
  • 1篇黄慧萍

传媒

  • 3篇金刚石与磨料...
  • 2篇岩矿测试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矿业快报
  • 1篇宝石和宝石学...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 1篇2005(第...
  • 1篇第二届全国纳...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感器技术在金属检测中的新发展被引量:6
2006年
重金属污染是环境中的一项重要污染,传感器技术在重金属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从离子选择性电极、光纤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以及电极矩阵4个方面对传感器技术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重金属离子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潘勇傅慧娟黄慧萍林克英肖红艳
关键词:金属离子传感器技术离子选择性电极
镁铬质耐火材料的快速分析
1989年
镁铬质耐火材料是建材工业上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耐火材料,主要由尖晶石类矿物和方镁石按一定比例烧制而成。由于烧制过程中生成了MgO、FeO、Al_2O_3、Cr_2O_3、Fe_2O_3组成的多元固熔体,因而具有耐高温,抗酸碱等性能,分析中分解试样较难。本文试验了试样的最佳分解条件并初探了分解机理。拟定不分离铬,一次取样测定耐火材料中SiO_2,Al_2O_3、Fe_2O_3、TiO_2、MgO、CaO、Cr_2O_3、K_2O、Na_2O的分析流程,用于镁铬质耐火材料分析,分析结果与常规分析方法相吻合。
潘勇胡超涌
关键词:耐火材料
共沸蒸馏法制备纳米Fe2O3粉体及其表征
本文以氨水为沉淀剂,用正丁醇共沸蒸馏脱水制备了Fe2O3粉体。通过TG-DSC、XRD、FTIR和SEM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Fe2O3粉体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粉体在400℃热处理两小时,得到的是γ-Fe2O3,其晶粒平均粒...
潘勇肖红艳侯书恩林克英汪丽霞
关键词:氧化铁共沸蒸馏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悬浮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纳米氧化锆粉体中的微量铝被引量:6
2004年
采用水介质直接分散纳米氧化锆粉体悬浮进样,以水标准溶液绘制校正曲线,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的微量Al。系统研究了Al的原子化和灰化行为,不同分散介质及基体元素对测定Al的影响,获得了测定Al的优化条件。方法对Al的检测限为0.5ng/g,Al的线性范围为0~2.5mg/L,基体ZrO2的质量浓度小于2g/L时,对Al的测定无干扰,悬浮进样直接测定的RSD(n=5)为6.0%。样品的测定结果与其他方法对比基本一致。
彭勇朱明燕侯书恩汪丽霞潘勇
关键词:悬浮进样纳米氧化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EDTA络合法制备纳米ZrO2粉体
介绍了从矿物原料锆英砂制备纳米ZrO<,2>粉体的方法.锆英砂用氢氧化钠分解,分别在碱性和酸性介质中分离杂质,制备出锆的前驱体溶液.以EDTA为络合剂,使它与锆、钇离子络合生合络合物,经过溶胶-凝胶过程、干燥、煅烧后得到...
侯书恩肖峻峰潘勇
关键词:纳米ZRO2粉体锆英砂
文献传递
新工艺提纯超细金刚石微粉的效果评价研究
2006年
通过对人造金刚石微粉进行提纯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提纯工艺:在强酸介质中利用超声波分散,中温高压的密闭体系中反应。国家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 1693188A。借助TG-DSC、XRD和激光拉曼光谱等测试方法对提纯前后的金刚石微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纯后的超细金刚石微粉热稳定性提高近30℃;XRD图谱上无非金刚石物相衍射峰,提纯前后的晶体粒度根据X射线衍射理论,晶粒粒度变小引起衍射峰宽化,应用Scheer公式进行计算,晶体粒径变化不大;激光拉曼光谱显示石墨几乎被完全除去,并且获得的超细金刚石微粉在1000℃灼烧,不可燃残留物小于0.05%以及最有害成分S iO2的含量小于0.01%,是目前提纯超细金刚石微粉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潘勇侯书恩林克英肖红艳
关键词:提纯
纳米氧化锆制备过程中陶瓷膜分离工艺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研究了无机陶瓷膜对纳米氧化锆前驱体氢氧化锆胶体的洗涤和浓缩。通过比较0.2μm、0.5μm和0.1μm孔径的膜通量,前者平均通量分别是后两者平均通量的2.29倍和1.85倍。在滤液流速与滤出液总量的关系试验中,发现渗透通量只有在料浆经浓缩,达到一定极限值后才会迅速降低。以此判断陶瓷膜分离氢氧化锆胶体的浓缩极限,其固液比为36%。同时提出在洗涤150L料浆,加水至300L效果最好,用水量少,大约为2020L,平均流速约为1000L/h时,洗涤工作时间为4.28h,是氧化锆制备过程中陶瓷膜分离工艺的最佳选择。
韩丽侯书恩朱明燕潘勇
关键词:纳米氧化锆氢氧化锆无机陶瓷膜膜分离工艺渗透通量
人造金刚石的提纯技术被引量:5
2005年
对人造金刚石的提纯技术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人造金刚石传统的“三除”提纯工艺及其优缺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超微金刚石主要的化学提纯方法及其优缺点,并简单介绍了超微金刚石近年来现有的几种物理提纯方法的特点及人造金刚石的提纯进展,并对超微金刚石的提纯技术和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林克英潘勇侯书恩肖红艳马保军
关键词:超微金刚石提纯
不同试剂对超细金刚石提纯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以工业生产的粗提纯人造超细金刚石微粉为原料,从提纯原理的基础出发,采用铈盐、氟盐、过硫酸盐等试剂进行了提纯实验,并对每种试剂的实验结果、提纯工艺等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比较。经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文章提出:环保型强氧化剂和除硅剂的复配,在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能取得良好的除杂效果。其中试剂浓度0.4 g/mL^0.5 g/mL的Na2S2O8和0.35 g/mL^0.5 g/mLKF.2H2O溶液配合使用,经180℃~200℃高温密闭8~10 h,使超细金刚石微粉提纯后的纯度达到了99.90%以上。
杨晓光侯书恩靳洪允潘勇
关键词:提纯环保除杂剂
磁头抛光液用金刚石超微粉研究
2008年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粉晶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磁头抛光液用金刚石超微粉进行了研究。AAS和ICPMS测试结果显示,静压触媒法合成的金刚石超微粉中主要含有硅的氧化物和铁、镍、铝等一些金属杂质;XRD图谱中除了金刚石尖锐的特征峰以外,在2θ=35.6°,39.4°,59.7°处还观察到SiO2的特征衍射峰,表明金刚石超微粉结晶程度高、硬度大,但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硅氧化物物相;在RAMAN图谱中除了金刚石的特征谱外在1592cm^-1处可观察到宽化了的石墨的特征谱;从TEM照片可以观察到微粉粒度分布在0.1~O.5μm之间,但是颗粒锋利棱角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抛光效率。金刚石超微粉的高硬度、强的耐磨性、高的抛光效率使其适于作为磁头抛光液磨料使用。但是,杂质的存在影响抛光效率、缩短抛光液寿命;宽的粒度分布降低了抛光的精度。因此,使用前必须对金刚石超微粉进行提纯、分级处理;使得金刚石超微粉的纯度达到99.9%以上、有害杂质SiQ2的含量不超过0.01%,并且使超微粉的平均粒径为100nm且大于200m的颗粒在总的颗粒中小于2%。
靳洪允侯书恩潘勇肖红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