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征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结合蛋...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分析
  • 1篇物量
  • 1篇均匀设计
  • 1篇克隆与序列分...
  • 1篇杆菌
  • 1篇肝再生
  • 1篇高密度发酵
  • 1篇CDNA
  • 1篇表达量
  • 1篇大肠杆菌

机构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2篇叶波平
  • 2篇吴梧桐
  • 2篇潘征
  • 1篇许媛媛
  • 1篇周峰
  • 1篇李怀标
  • 1篇郑珩
  • 1篇高向东
  • 1篇王颖

传媒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鲨肝刺激物质类似物在大肠杆菌中的高密度发酵被引量:1
2009年
为建立重组鲨肝刺激物类似物(r-sHSA)的高密度发酵方法,本研究在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均匀设计实验优化摇瓶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和浓度以及诱导剂(IPTG)浓度的基础上,利用5L发酵罐进行了放大试验,探讨了补料方式、补料培养基的组成和浓度、诱导剂加入时间和诱导后菌体的收获时间对工程菌生物量和r-sHSA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良LB培养基(0.97%甘油,0.91%酵母粉,0.72%胰蛋白胨,0.782%KH2PO4,0.267%K2HPO4·3H2O,0.062%MgSO4·7H2O,0.5%NaCl,pH7.0)中,当pH控制在7.0、溶氧浓度为25%~30%的前提下,采用指数补料方式加入优化后的补料培养基(620g/L甘油,94.8g/L胰蛋白胨,3.3mL/L微量元素,7.5g/LMgSO4·7H2O)进行培养,在工程菌的OD600达到23时,加入终浓度为0.5mmol/L的IPTG诱导6h后收获菌体,菌体的生物量可达(123.27±1.184)g/L,r-sHSA产量为(2.662±0.041)g/L,比优化前提高了13.7倍。
叶波平潘征李怀标王颖郑珩吴梧桐
关键词:高密度发酵均匀设计生物量表达量
条纹斑竹鲨鱼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010年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在调节脂肪酸代谢、信号传导以及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揭示FABP在肝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了从前期构建的条纹斑竹鲨鱼肝cDNA文库中克隆到编码FABP的cDNA全序列,并对其表达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在肝脏再生过程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鱼FABP的cDNA全长为1194bp,编码一个由1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无跨膜区的胞外蛋白,该蛋白的理论Mr为13065.1,理论等电点(pI)为8.8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与来自铰口鲨、鸡、短尾负鼠和人的FABP在氨基酸水平上分别具有74%、56%、55%和52%的同源性,其进化地位与同属于海洋软骨鱼类的铰口鲨接近。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该蛋白和其它物种来源的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结构域相似,它们均含有3个蛋白激酶C(PKC)磷酸化位点、1个N-酰基化位点和2个酪蛋白激酶II磷酸化位点。同源模建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与人肌肉FABP的A链一样具有一个高度保守的活性区,该活性区由第1~111氨基酸残基组成。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FABP编码基因在鲨鱼肝脏部分切除后的表达变化,证明其mRNA水平在部分肝切除后迅速上调,至切除后的第6h后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调至24h后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述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鱼的FABP在肝脏的损伤再生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周峰许媛媛潘征高向东吴梧桐叶波平
关键词:脂肪酸结合蛋白生物信息分析肝再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