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校华

作品数:34 被引量:31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2篇油气
  • 10篇勘探
  • 6篇盆地
  • 6篇成藏
  • 4篇地质
  • 4篇岩性
  • 4篇油气成藏
  • 3篇地质特征
  • 3篇油藏
  • 3篇油气藏
  • 3篇有限元
  • 3篇有限元数值模...
  • 3篇源岩
  • 3篇数值模拟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3篇气藏
  • 3篇凹陷
  • 3篇层序
  • 3篇成藏组合

机构

  • 33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34篇潘校华
  • 11篇万仑坤
  • 8篇田作基
  • 6篇刘计国
  • 6篇毛凤军
  • 6篇计智锋
  • 5篇李志
  • 5篇刘邦
  • 4篇吴义平
  • 4篇李富恒
  • 4篇吕明胜
  • 4篇王玉华
  • 3篇马君
  • 3篇袁圣强
  • 3篇刘剑平
  • 3篇胡广成
  • 3篇侯贵廷
  • 3篇杨紫
  • 2篇陈忠民
  • 2篇李志

传媒

  • 5篇中国石油勘探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现代地质
  • 3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油气地球物理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第三届中国石...
  • 1篇第四届中国石...
  • 1篇第二届中国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198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非切里夫盆地油气成藏组合及勘探方向被引量:5
2008年
北非切里夫(Cheliff)盆地为中、新生界叠合盆地,以海相石灰岩、白云岩和滨岸砂岩沉积为主,资料证实白垩系泥灰岩有机质丰度高,为主要烃源岩。其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均表明该套烃源岩处于生烃成熟阶段,中新统海相滨岸砂岩为主要储层。盆地主要成藏组合划分为白垩系石灰岩、砂岩和泥灰岩自生自储成藏组合、白垩系—中新统下生上储成藏组合、中新统自生自储成藏组合。提出了盆地的下一步勘探方向:位于切里夫盆地Tliouanet隆起埃利赞弧形带和主力生烃坳陷的中央低隆背斜带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北部山前背斜带也是较为有利的勘探区带,可作为勘探的接替区。
陈忠民潘校华苏永地张春书周礼成
关键词:成藏组合白垩系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针对阿尔及利亚某目标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的特点,以砂体的波阻抗数据值为基础,利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从砂体的厚度水平分布、砂层的纵横向特征及有利砂体水平分布3个方面对砂体进行精细刻画。结果表明,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的砂体精细刻画在地震资料质量欠佳的沙漠地区能较真实地反映地下储层特征,为储层预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依据。
许名文姜瑞波雷新华潘校华
关键词:储层预测
中西非裂谷系形成的动力学机制被引量:12
2018年
中西非裂谷系是沿中非剪切带及邻区发育的一系列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成因机理一直存在争议。中西非裂谷系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其中在早白垩世进入强烈断陷期,是盆地形成的重要阶段。以早白垩世中西非裂谷系的地质背景为基础,运用弹性力学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分析,为中西非裂谷系形成的力学机制提供依据。模拟结果表明,早白垩世非洲大陆内部走滑和伸展作用并存,中非剪切带不是所谓的"转换断层",而是与中西非裂谷系同时形成和发育的构造。中西非裂谷系是在中新生代泛大陆裂解时期,非洲板块绕西北非地块逆时针旋转,非洲内部不同地块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由于伸展和走滑的差异作用形成和发育的。
张庆莲侯贵廷潘校华
关键词:有限元数值模拟
苏丹福拉凹陷陡坡带构造地质特征及勘探被引量:6
2009年
福拉凹陷区域地质上属于在中非剪切带应力场背景下拉张形成的被动裂谷凹陷,整体呈西断东超的箕状凹陷,西部陡坡带为一个受长期活动的边界断层控制的一个狭长区域,面积约400 km2。该构造带具有构造复杂,地层产状陡,沉积相变化快等特点,因而在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钻井作业技术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综合地质研究及勘探实践证实,对于复杂断块油气田,及早部署三维地震采集以落实复杂构造并采用滚动勘探开发的思路,可以快速、有效地探明储量规模,减少失误,提高勘探效益;针对不同的地下及地表条件,优化采集参数和接收组合,并在构造主体部位采用加密炮线增加局部覆盖次数,有利于改善地震资料品质;适时调整钻井工程技术,可有效地提高钻探效率和井身质量,有利于油层的发现和储集层保护。
张志伟潘校华汪望泉李志
关键词:陡坡带地质特征勘探技术
南里海盆地下库拉凹陷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被引量:7
2009年
南里海盆地是中、新生代发育的弧后裂谷—前陆复合盆地,其中下库拉凹陷具有快速巨厚沉积、异常高压、泥火山发育、低地热梯度的特点。探讨了下库拉凹陷异常高压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异常高压的形成主要与该区快速沉积、巨厚塑性沉积、构造挤压、泥火山活动、富含蒙脱石厚层泥岩发育有关,而温热膨胀、烃类生成、黏土矿物脱水对该区异常地层压力的贡献不大。凹陷内2000多米深度已经具有国内罕见的异常高压。由于地层岩性不同,异常高压引起的欠压实在部分构造的泥岩压实曲线和密度曲线上十分明显,而在部分构造中没有反映,并依此把下库拉凹陷中异常高压地层的泥岩压实划分为3种类型。异常高压利于该区储集层物性的保存、油气藏的封闭,控制该区油气分布,促使该区构造和圈闭形成,但也产生了严重的工程难题。
段海岗潘校华罗曼张春雷
关键词:异常高压油气成藏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Walvis Ridge以南纳米比亚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油气意义——兼与Walvis Ridge以北盆地比较被引量:12
2007年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近海盆地区是世界关注的油气产区和投资热点地区之一,但目前为止的油气产出主要集中在Walvis Ridge以北的盆地区(北部盆地区),而以南的纳米比亚盆地区只发现了一个Kudu气田。从西非被动边缘的构造演化历史、边缘结构特征等方面,通过纳米比亚盆地与北部产油气盆地间的比较,对纳米比亚近海盆地区的油气勘探前景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综合分析后认为,纳米比亚近海盆地区油气勘探没有大的突破的主要原因是受政治影响、勘探程度低及公布资料较少、研究程度低。从边缘演化特征来看,纳米比亚盆地区裂谷作用及海底扩张方式、边缘结构等与北部盆地区十分相似,只不过时间上略早。南、北盆地区都经历了前裂谷期、同裂谷期、过渡期和后裂谷期等几个发育时期,形成了类似的构造—沉积组合,发育类似的烃源岩层(除与北部盆地区类似的烃源岩层外,纳米比亚边缘Karoo期前裂谷期沉积可能也是潜在烃源岩)。成熟度和热史模拟认为,纳米比亚边缘离开海岸线一定距离内油气成熟度达到中、高度,具备了油气生成条件,而储盖层及对西非产油意义较大的蒸发岩也较发育,漂移期地层中发育的重力滑动构造可形成大型构造圈闭并对漂移期浊积岩分布有控制作用。综合分析后认为,纳米比亚盆地区与北部盆地区具十分相似的地质背景,具备了形成油气的条件,应加强勘探与研究工作,而纳米比亚近海盆地离开岸线一定范围是油气勘探的优选目标区。
刘剑平潘校华马君田作基王训练
关键词:烃源岩成熟度油气勘探前景
CO_2脱沥青作用形成重油油藏的一个实例被引量:7
2009年
气体的脱沥青作用是引起油藏变稠或形成沥青垫的因素之一。对苏丹ME盆地某古近系稠油油藏的地质特征、原油物性、原油溶解气组分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原油普遍具有高沥青质、高含蜡、高凝固点、高酸值和低含硫的特点;原油溶解气中CO2含量的变化与原油API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含油包裹体中含有较多的CO2。结果表明气体溶解在原油中产生的脱沥青作用是引起该油藏密度变大的主要原因;而且气体主要是无机成因的CO2,来源于邻近油藏的沟通地幔的深断裂。
高金玉史卜庆王林窦立荣程顶胜潘校华
关键词:溶解气稠油油藏
中油海外成熟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潜力
针对海外成熟盆地的勘探特点,及时转变勘探思路,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加强岩性地层圈闭评价技术集成与应用,发现并储备了一批有利圈闭。经过不断探索,在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苏丹裂谷盆地及印尼中苏门答腊等盆地取得重要勘探突破...
郑俊章潘校华万仑坤杨福忠张明军李志欧阳华
关键词: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层序地层烃源岩评价
文献传递
陆-陆碰撞对南亚地区油气的控制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南亚地区主体为印度板块,裂谷期(4 570~166 Ma)时为东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自晚侏罗世(166 Ma)经过从南向北的长距离漂移,从始新世(49 Ma)开始,该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早-中中新世(16 Ma)至今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缅甸山脉快速隆升,形成了5个构造单元。前晚白垩世板块北部被动边缘型沉积被破坏,而东、西两侧和南缘沉积遭受抬升剥蚀程度较小,油气保存条件较好,板块内部在裂谷期仅发生微弱的沉降,晚碰撞期烃源岩未成熟。油气主要富集在沿着印度板块边缘分布的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弧前-弧后盆地和夭折裂谷系中,以中、新生代沉积为主,典型的油气运聚模式依次为复合砂体运聚模式、构造褶皱-冲断运聚模式、断-坳垂向运聚模式和断裂-岩性运聚模式。
吴义平潘校华田作基法贵方李富恒候平
关键词:陆-陆碰撞油气富集规律
海外在执行勘探项目风险-价值综合评价方法被引量:7
2016年
中国油公司海外油气业务在取得规模发展的同时,多个勘探项目也累计有大批投资尚未回收,当前低油价形势下更是"雪上加霜",开展海外勘探项目风险-价值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对于中国油公司规避勘探投资风险和优化勘探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海外在执行勘探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风险,其中内部风险包括地质风险和勘探技术风险等,外部风险包括资源国政治、安全和项目合同风险等。根据海外勘探资产特点,以地质资源潜力分析为基础,综合考虑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提出适用于海外勘探项目的风险-价值综合评价方法,对公司在执行勘探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形成低风险低价值、低风险高价值、高风险低价值和高风险高价值4类组合,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和建议,指导勘探业务布局的优化。该方法为实现项目内部-外部风险因素控制、资源规模增长和经济价值实现统一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在优化勘探资产组合和业务布局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计智锋李富恒潘校华石磊吴义平侯平罗东坤郭瑞杨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