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淑坤

作品数:8 被引量:174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气候
  • 3篇气温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夏季
  • 2篇径流
  • 2篇降水
  • 2篇降水量
  • 1篇地理因素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 1篇蒸散
  • 1篇蒸散量
  • 1篇日平均
  • 1篇日数
  • 1篇摄氏度
  • 1篇霜期
  • 1篇霜日
  • 1篇平均气温
  • 1篇气候变暖

机构

  • 8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潘淑坤
  • 7篇张明军
  • 4篇马雪宁
  • 3篇黄小燕
  • 3篇王圣杰
  • 2篇汪宝龙
  • 2篇李小飞
  • 2篇马潜
  • 1篇李亚举
  • 1篇王琼
  • 1篇刘文莉
  • 1篇李菲

传媒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理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黄河上游流域近49a气候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31
2012年
利用25个气象站近49a月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气候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距平和R/S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上游流域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49a黄河上游流域年、季均温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升趋势更为明显,且以冬季增温最为突出;2)20世纪60年代降水量较多,之后逐渐减少,2000a以来又显著的增多,且四季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3)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趋势预测,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量表现出明显的Hurst现象,并且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与过去49a气候变化趋势相同。
马雪宁张明军黄小燕马潜潘淑坤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R/S分析
1960—2011年新疆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1
2013年
利用1960—2011年新疆51个地面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距平分析、5 a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初霜日推迟11 d,终霜日提前7 d,无霜期延长17 d。北疆、南疆和天山初、终霜日及无霜期与新疆整体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程度不同。天山地区变化最显著,其次是北疆,最后是南疆。初、终霜日的出现和无霜期的长短与地理因素和温度密切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纬度的增加,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迟,无霜期缩短。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初霜日逐渐推迟,终霜日逐渐提前,无霜期延长;从影响程度而言,最低气温的影响要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影响。
潘淑坤张明军汪宝龙马雪宁
关键词:无霜期地理因素气候变暖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夏季径流量与0℃层高度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1985年-2006年夏季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3个水文监测点(乌源1号冰J11水文点、空冰斗水文点与总控制水文点)的日平均径流资料和乌鲁木齐探空站逐日高空大气0℃高度资料,应用统计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了22年来该区域夏季0℃层平均高度变化和日平均径流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研究表明:1号冰川水文点的0℃层高度和日平均径流的相关性最好,且日平均径流的变化趋势滞后0℃层高度变化,其次是总控制水文点,空冰斗水文点的相关性最差;日平均径流与超前2。3d、持续3~4d的0℃层高度累积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最后选取1号冰川水文点相关系数最高的序列进行回归分析,日平均径流与0℃层高度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以0℃层高度为因子,建立了日平均径流的非线性一元回归模型。
潘淑坤张明军王圣杰李小飞黄小燕
关键词:夏季
近51年新疆S干旱指数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13年
利用新疆地区52个气象站1960-2010年月降水量和无雨日数资料,定义了S干旱指数,采用EOF、REOF、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分析、分布函数等方法,分析了近51年来新疆干旱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EOF分解得出,新疆干旱指数存在三种主要的空间分布,即全区一致变化型、南北反向变化型和东西反向变化型;根据REOF前四个旋转荷载向量场高载荷区分布,将新疆干旱指数分成四个区,即新疆北部地区、新疆南部地区、天山中西部地区和天山东部地区;新疆北部地区、天山中西部地区和天山东部地区干旱指数有增大的总趋势,新疆南部地区干旱指数有减小的总趋势。
潘淑坤张明军汪宝龙李小飞
关键词:干旱指数EOF
长江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1
2013年
根据1961—2011年长江流域11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该流域的潜在蒸散量,在此基础上使用反距离加权(IDW)插值、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趋势分析等方法对该流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1年来长江流域潜在蒸散量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34mm·a-1,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西向东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从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变化来看,除秋季增加趋势比较明显外,其他各季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总体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通过M-K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发现,全年潜在蒸散量的突变发生在1980年前后,年潜在蒸散量出现了准12年左右的第一主周期和准4年左右的第二主周期;R/S分析表明,除了降水量之外,其他气候因子与潜在蒸散量的变化都与过去保持持续的趋势一致性。
王琼张明军潘淑坤马雪宁李菲刘文莉
关键词:长江流域潜在蒸散量气候因子
“蒸发悖论”在黄河流域的探讨被引量:50
2012年
利用黄河流域72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的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过去51年间气温、降水量以及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研究了气温、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之间的长期变化趋势关系,对影响潜在蒸散量下降的主要因子进行了探讨,重点对黄河流域是否存在"蒸发悖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过去51年间,黄河流域内气温增加显著、潜在蒸散量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存在"蒸发悖论";(2)"蒸发悖论"具有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一致性,随着气温增加,春、夏、冬三季潜在蒸散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区域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大部分区域以及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少部分区域;时间上主要表现在1960-1979年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不明显,1980-2010年气温与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的逆向关系更加明显;(3)过去51年间,降水量无论是年际还是夏、秋季变化趋势都不明显,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分布上大体呈现逆向变化关系;(4)从气象要素变化对潜在蒸散量变化的贡献率来看,近51年来风速的明显减小是导致黄河流域潜在蒸散量减少的主导因素。
马雪宁张明军王圣杰马潜潘淑坤
关键词:黄河流域气温降水量潜在蒸发量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夏季0℃层高度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与冰川的影响
本文研究采用1960-2011年夏季乌鲁木齐探空站0℃高度资料、1985-2006年夏季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3个水文监测点(乌源1号冰川水文点、空冰斗水文点与总控制水文点)的日平均径流资料与乌鲁木齐探空站逐日0℃高度资料和...
潘淑坤
关键词:夏季径流冰川
文献传递
中国西北地区近50年夏季0℃层高度及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11年
采用1960-2009年112个地面观测站和21个探空站气象资料,分析中国西北地区近50年夏季0℃层高度和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北地区近50年来夏季0℃层高度平均值为4675.7m,在1987年以前表现为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5.6m,而1987年以后表现为显著的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2.6m;夏季平均气温与0℃层高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西北气候显著转型前后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且1987年以来夏季平均气温增加急剧,平均每10年上升0.53℃。1960年以来夏季0℃层高度在北京时间08时该区大部分地区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而在20时大部分地区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1987年以来在08时和20时大部分地区夏季0℃层高度都为上升趋势;50年来大部分地区夏季平均气温都表现为上升趋势,乌鲁木齐和秦巴山地则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西北不同气候区的夏季0℃层高度和平均气温变化也有一定的差异。西北地区夏季0℃层高度和平均气温具有较好相关性,东部季风区相关性最差,青藏高寒区最好。
黄小燕张明军王圣杰李亚举潘淑坤
关键词:平均气温气候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