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在高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价值论
  • 2篇哲学
  • 2篇主义
  • 2篇恐怖主义
  • 2篇价值观
  • 1篇对话录
  • 1篇学术
  • 1篇益友
  • 1篇优雅
  • 1篇哲学价值
  • 1篇哲学理念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政治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精神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构建
  • 1篇社会环境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民主

机构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0篇熊在高

传媒

  • 2篇哲学动态
  • 1篇理论前沿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湘潭师范学院...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湖北行政学院...
  • 1篇沙洋师范高等...
  • 1篇第八届全国价...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文精神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主题被引量:11
1997年
人文精神在其抽象性上指社会个体从自我生命感性出发对现实永无止息的批判、否定与超越,在具体形态上指特定环境里各类精神价值的综合。本文追溯了人文精神在其文化演进中的历史轨迹,分析了人文精神的当代主题,即催生一种与中国社会现代化及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相配套的文化精神;强调指出。
熊在高
关键词:人文精神市场经济爱育美育交往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师益友——评《西方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
1998年
近来,读了江畅和戴茂堂两博士新著《西方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令人耳目一新,极受鼓舞。全书五十多万字,分导言、上篇、中篇、下篇四大部分。全景式地展现西方价值观念在我国演进的逻辑进程,再现了中西价值观念冲撞与激荡的历史图景,凸现出了世纪之交文化重建的价值取向。该书是价值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也是对西方价值观念进行专门系统研究的补白之作。它的出版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积极作用。在该著众多的特色与优点中,有如下三个方而能给予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性工程之一。评者诚挚地向广大高校师生员工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推荐该著。 第一,立足现实,指向未来,针对性强。
熊在高
关键词:西方价值观念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西文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重建
“9·11”事件的价值论反思
2003年
“9·11”事件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本身 ,其实质是 :在全球化进程中 ,两种极端文化价值普遍主义之间的严重对抗。面对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的多元文化共处这个事实 ,走出“9·11”事件所反映的人类面临的困境 ,全球联邦的构想有着特别的价值。当务之急是 ,加强各民族国家、各文明、宗教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对话 ,努力推进现代文化及其制度的创新 。
熊在高
关键词:价值论
“9·11”事件的价值论反思
2002年
“9·1 1”事件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本身 ,其实质是 ,在全球化进程中 ,两种极端文化价值普遍主义之间的严重对抗。面对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元文化共处这个事实 ,走出“9·1 1”事件所反映的人类面临的困境 ,全球联邦的构想有着特别的价值。当务之急是 ,加强各民族国家、各文明、宗教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对话 ,努力推进现代文化及其制度的创新 ,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正和全球公正。
熊在高
关键词:价值论国际恐怖主义
“价值论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02年
面对全球化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际,价值论研究如何通过深化和创新担负起应有的理论使命,是摆在价值论研究者面前义不容辞的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同志提议召开并亲自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价值理论研究室主办的"价值论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9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期价值论研究如何深化和创新以及价值观建设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熊在高
关键词:价值论研究价值观建设哲学理念哲学研究方法论
求解休谟问题的全新思索——《事实与价值》评介
2001年
熊在高
关键词:价值论伦理学
全球联邦: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中美价值论专家对话录被引量:1
2002年
2002年6月13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价值理论研究室之邀,美国德鲁大学哲学系主任、<价值探讨>(Value Inquiry)杂志主编托马斯·麦格内尔(Thomas Magnell)教授来到哲学所,就全球联邦的构想问题与价值理论研究室的同行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学术座谈.参加座谈的学者有李景源、李德顺、马俊峰、朱葆伟、章建刚、孙伟平、周文华、熊在高等.现将要点摘录如下,期望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进一步思考.
熊在高
关键词:系主任主编
从“9·11”事件到全球联邦的价值构想
2003年
“9·11”事件的确改变了人们的思维 ,值得人类长久地反思。“9·11”事件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本身 ,其实质是 ,在全球化进程中 ,两种极端文化普遍主义之间的严重对抗。面对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的多元文化共处这个事实 ,走出“9·11”事件所反映的人类面临的困境 ,全球联邦的构想有着特别的价值。当然 ,全球联邦的合理建设肯定是一个需要人类大智慧和付出艰辛劳动的长期过程。当务之急是 ,加强各民族国家、各文明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对话 ,努力推进现代文化及其制度的创新 。
熊在高
关键词:恐怖分子恐怖主义
构建和谐社会的优雅之路——读江畅《幸福与和谐》
本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优雅之路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和谐与和谐社会之规定、当代生存方式之弊端、优雅生活之必然性等进行了阐述。
熊在高
关键词:社会构建社会环境
文献传递
哲学价值与评价的定义:困境及出路被引量:2
2001年
价值是什么,是整个哲学价值论的出发点和基石。评价问题与价值问题紧密纠缠在一起、牢不可分。而且,如何界定价值与评价是与其哲学立场密切相关的。学者们一般都把价值与评价放在主(人)客(事物)二分关系中来讨论:有的主张价值主要源于人;有的主张价值主要源于事物;有的主张价值源于主客的客观关系中。不管这三种观点中的哪一种,都逃不出主客二分的对象性思维模式。毫无避免地陷入了胡塞尔所指出的“自然主义”的偏见,有其无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和难以自拔的困境。以超主客二分的视角去“发现”价值与评价,才能获得其纯正的本源性的定义。或者说,价值论只能是生存论存在论的,价值与评价的定义只有在生存论存在论上才能获得其完全的意义。据此,我们以为,价值是指体会到万有相通-万物一体的人在与“他者”的交往实践中,“他者”对于人的自由感的获致程度。价值是人的一种“自由感”。评价就是“感觉”的感觉,表现为“体验”或“诗意的想象”,“自由感”的强弱是其内在尺度。
熊在高
关键词:哲学价值自由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