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念

作品数:34 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帕金森
  • 17篇帕金森病
  • 5篇细胞
  • 4篇多巴
  • 4篇鱼藤
  • 4篇鱼藤酮
  • 4篇黑质
  • 3篇多巴胺
  • 3篇多巴胺能
  • 3篇多巴胺能神经
  • 3篇多巴胺能神经...
  • 3篇信道
  • 3篇致密
  • 3篇神经保护
  • 3篇神经元
  • 3篇能神经
  • 3篇能神经元
  • 3篇脐带
  • 3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间充质

机构

  • 2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长江大学附属...

作者

  • 34篇熊念
  • 23篇王涛
  • 13篇黄金莎
  • 10篇刘玲
  • 7篇张国新
  • 7篇吴萍
  • 4篇林宏志
  • 4篇刘宋云
  • 4篇张萍
  • 4篇孙圣刚
  • 4篇杨波
  • 4篇王德胜
  • 4篇梁直厚
  • 4篇曹学兵
  • 4篇徐小云
  • 3篇张振涛
  • 3篇田科亮
  • 3篇杨逸帆
  • 3篇贾敏
  • 2篇王洪财

传媒

  • 7篇第七届中华医...
  • 5篇卒中与神经疾...
  • 4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尼麦角林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应用被引量:18
2013年
尼麦角林,化学名称为10-甲氧基-1,昏二甲基麦角林-8-甲醇基-5-溴烟酸酯,是一种半合成麦角碱衍生物,1972年在意大利上市,现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于老年人认知、情感及行为障碍的临床治疗。尼麦角林最初因其较强的a受体阻滞和扩张血管作用而被视为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于临床,近几十年来大量体外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对此药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探究,逐步揭示了其广泛的药理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适应证。下面就尼麦角林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作一综述。
刘玲熊念王涛
关键词:尼麦角林药理作用机制血管活性药物扩张血管作用药代动力学化学名称
RNA干扰靶向抑制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表达对鱼藤酮所致神经毒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i)技术能否有效抑制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表达以及对鱼藤酮所致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化学合成针对GAPDH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瞬时转染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进行干扰效果的鉴定;使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干扰对鱼藤酮诱导的GAPDH定位和结构改变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化学合成的siRNA可有效抑制细胞内GAPDH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干扰GAPDH表达的细胞可减少鱼藤酮所致的GAPDH的聚集及核转位;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干扰GAPDH的表达可部分抵抗鱼藤酮所致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结论下调GAPDH的表达可以减少鱼藤酮所致的细胞内GAPDH的聚集和核转位,减少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提示GAPDH可能是鱼藤酮所致神经毒性的重要分子靶点。
黄金莎郝丽君熊念王涛曹学兵梁直厚孙圣刚
关键词: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RNA干扰线粒体膜电位
依达拉奉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及帕吉林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5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鱼藤酮处理组、依达拉奉组、帕吉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鱼藤酮、鱼藤酮+依达拉奉、鱼藤酮+帕吉林和大豆油连续皮下注射8周。造模结束后处死动物游离中脑,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及电镜观察,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变化及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结果:相对于对照组,鱼藤酮组大鼠中脑神经元内ROS表达上升、线粒体膜电位严重降低(P<0.01);依达拉奉处理可以减缓鱼藤酮诱导的ROS的产生及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并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动物也未出现明显的PD症状;帕吉林组大鼠中脑神经元内ROS产生仍较高,虽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有所缓解,但大鼠仍表现出PD的行为学特征。结论:依达拉奉可能通过减少鱼藤酮诱导的ROS产生而对PD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而帕吉林的保护作用并不明显,虽然可部分减少中脑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但仍不足以防止PD症状的出现。
梁直厚科瑞王涛阿瑞斯黄金莎熊念冯媛乔娴孙圣刚
关键词:帕金森病依达拉奉活性氧簇凋亡
急慢性铊中毒一家六例临床特点及治疗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 探讨铊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6例确诊急慢性铊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 性2例,年龄12~50岁,来自同一家庭(为一对姐妹和各自的丈夫及儿子).其中5例患者[3例为急性中毒,2例为慢性中毒(半年内第2次中毒)]均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起病,表现为肢体末端麻木、疼痛、感觉异常,伴或不伴消化道症状;1例为12岁男性患儿,尿铊浓度超过中毒量,却无相关的临床表现.治疗上采用补钾、利尿、导泻、口服普鲁士蓝(氰化铁合亚铁)、肌注二巯基丙磺酸钠等措施,其中2例同时采用血液灌流治疗.最后2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转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另2例慢性铊中毒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最后昏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铊中毒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胃肠道症状和皮肤损害,对于出现类似症状的患者应高度警惕铊中毒的可能性,避免漏诊、误诊.治疗上除传统的普鲁士蓝效果肯定外,血液灌流亦可能是疗效更加肯定的措施.
陈春暖黄金莎熊念张振涛陈运平曹学兵王涛
关键词:中毒神经炎秃发亚铁氰化物血液灌注
一种基于联合处理JP模式的基站水平协作下行传输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联合处理JP模式的基站水平协作下行传输方法,为解决LTE系统中小区边缘用户信道条件差、数据速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新传协作、重传不协作的下行传输方法,包括:服务基站对协作用户进行提前调度,普通用户新传和重传...
王德胜杨波林宏志马璇田科亮潘志斌许茱棣熊念
文献传递
线粒体DNA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流观点认为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PD发病的核心环节之一,近来研究发现PD中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缺陷、
余兰熊念王涛
关键词:帕金森病线粒体DNA线粒体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疾病线粒体呼吸链环境因素
草甘膦对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
目的 长期以来,草甘膦被认为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灭生性除草剂,然而有研究表明,草甘膦具有致畸、致突变、生殖发育毒性以及细胞毒性.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接触农药后患PD的患者中,接触草甘膦的比例较高,表明草甘膦与PD发病可能...
王鲁阳刘宋云刘玲吴萍汪顶安郭可心张国新黄金莎熊念王涛
VMAT2在不同药物对帕金森疾病神经保护作用中的机制
目的 囊泡单胺转运体2 (VMAT2)在神经系统中参与单胺类递质的转运,研究报道,VMAT2是帕金森病的保护因素,本研究旨在具体探讨其VMAT2在已被本课题组前期所证实的不同神经保护药物(依达拉奉、消旋-3-正丁基苯酞、...
郭可心熊念吴萍汪顶安刘玲张萍张国新徐小云黄金莎王涛
三七总皂苷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HIC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PNS组(常规药物治疗加三七总皂苷)58例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62例;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入组第1、4、10、17 d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脑出血治疗方法,PNS组先采用常规药物治疗3 d,并于第4 d开始加用血塞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PNS)0.4 g静滴,1次/d,连用14 d,于第10 d和第17 d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PNS组第10、17 d血肿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1);第1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第17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七总皂苷能明显促进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的吸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骆志坚熊念王涛向明清涂强黄毅成祥林王莉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吸收神经功能缺损
与帕金森病预防和治疗相关的饮食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神经变性疾病,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可能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饮食也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由于帕金森病特有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自起病起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合理膳食和均衡营养在衡量和评价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方面均至关重要。因此,应早期进行帕金森病患者恰当的饮食营养管理:饮食状态评估应该作为帕金森病患者常规病情检查的一部分,
刘宋云熊念王涛
关键词:帕金森病饮食神经变性疾病疾病发展过程环境因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