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秋芬

作品数:67 被引量:45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2篇暴雨
  • 19篇降水
  • 14篇气旋
  • 7篇梅雨
  • 7篇梅雨锋
  • 6篇数值模拟
  • 6篇SVM方法
  • 6篇值模拟
  • 5篇地形
  • 5篇支持向量
  • 5篇支持向量机
  • 5篇水汽
  • 5篇温带气旋
  • 5篇向量
  • 5篇向量机
  • 5篇小波
  • 5篇小波分析
  • 5篇暴雨过程
  • 5篇大暴雨
  • 4篇云图

机构

  • 26篇中国气象局
  • 22篇湖北省气象局
  • 16篇中国气象局培...
  • 8篇南京大学
  • 6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江西省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国家气象信息...
  • 2篇江西省气候中...
  • 2篇武汉气象中心
  • 2篇保定市气象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武汉水利电力...
  • 1篇新疆气象局

作者

  • 67篇熊秋芬
  • 8篇王丽
  • 6篇胡江林
  • 6篇张昕
  • 5篇张耀存
  • 3篇郭达烽
  • 3篇何志学
  • 3篇李才媛
  • 3篇牛宁
  • 2篇俞小鼎
  • 2篇马文彦
  • 2篇王秀明
  • 2篇陶祖钰
  • 2篇章丽娜
  • 2篇江亓军
  • 2篇王仁乔
  • 2篇张吉
  • 2篇施望芝
  • 2篇刘静
  • 2篇于雷

传媒

  • 13篇气象
  • 10篇湖北气象
  • 5篇暴雨灾害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气象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气象科技
  • 2篇气象学报
  • 2篇气象软科学
  • 2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粮食知识
  • 1篇武汉水利电力...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暴雨中两种尺度之间位势转换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应用平滑滤波的方法分离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选取同一暴雨过程中的两个时次,计算暴雨系统中这两个时次的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间的位势转换量。得出:在某一区域,同一暴雨过程中不同时次,不同层次,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之间的位势转换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时次,水平位势和垂直位势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整层积分的结果是天气尺度系统向次天气尺度系统转换位势;次天气尺度系统也可向天气尺度系统转换位势。最大转换层均发生在对流层顶200—100hPa上。
王善华熊秋芬
关键词:暴雨
利用尺度分离方法分析湖北省“98·7”暴雨
1998年
首先用Barnes方法从探空资料中分析出次天气尺度系统,再分析暴雨过程中次天气尺度系统与中尺度云团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尺度云团与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关系比天气尺度系统更密切,由此揭示了次天气尺度系统对强降水落区和大暴雨预报的指示作用。
熊秋芬胡江林
关键词:中尺度云团暴雨
梅雨锋暴雨数值模拟中地形的作用
通过WRF模式对2003年7月9~10日梅雨锋暴雨天气过程在有、无地形情况下数值模拟的结果的分析,探讨了地形对梅雨锋暴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有地形的模拟中,模拟的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梅雨锋降水过程、主要影响系统和梅雨锋的结构...
熊秋芬胡江林张耀存
关键词:地形作用梅雨锋暴雨WRF模式数值模拟降水过程
文献传递
梅雨锋暴雨数值模拟中地形的作用
通过WRF模式对2003年7月90日梅雨锋暴雨天气过程在有、无地形情况下数值模拟的结果的分析,探讨了地形对梅雨锋暴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有地形的模拟中,模拟的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梅雨锋降水过程、主要影响系统和梅雨锋的结构;而...
熊秋芬胡江林张耀存
关键词:地形作用梅雨锋暴雨WRF模式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陆地下垫面与环境气流对锋面气旋发展过程影响的理想试验被引量:1
2018年
地面摩擦和大尺度流场是影响锋面气旋结构演变的重要因子,本文使用WRF模式并采用湿物理方案,通过理想化试验,综合考虑陆面摩擦、气旋式扰动相对于急流位置和大尺度流场对锋面气旋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仅考虑单一因子时,气旋式扰动位于急流南侧和辐合流流场有利于气旋形成Shapiro-Keyser(S-K)模型结构.当同时考虑地面摩擦和大尺度辐合时,气旋式扰动位于急流北侧的气旋发展整体向经典的挪威气旋模型转变;扰动位于急流南侧的的气旋发展则整体呈现S-K模型结构,此时辐合流场有利于S-K模型结构出现.当同时考虑地面摩擦和大尺度辐散时,扰动处于急流北侧的气旋呈现挪威气旋模型结构;由于气旋式扰动穿越急流和辐散流场同时有利于暖锋后弯发展以及冷暖锋距离加大和锋消,扰动处于急流南侧的气旋呈现典型S-K气旋模型结构.这个结果解释了在东亚大陆地区辐散场形势下出现的S-K模型结构气旋个例.
吴雪剑费建芳黄小刚熊秋芬程小平
关键词:锋面气旋急流
温带气旋暖锋后弯云图特征及结构成因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尽管关于温带气旋发展和演变的观点不尽相同,但目前普遍被接受的两种模型是:挪威气旋模型、Shapiro和Keyser模型。以FY-2E卫星云图为基础,先给出8个温带气旋过程实例,然后结合常规高空、地面观测及NCEP的1°×1°再分析场等资料,通过个例分析,对暖锋后弯气旋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结构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卫星云图显示东亚陆地上温带气旋存在T-bone结构和暖锋后弯的事实。(2)温带气旋发生在500 h Pa东亚大陆中高纬两脊一槽的背景下,槽加深及下游脊的发展有利于气旋的发展,与经典温带气旋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类似。(3)2012年5月11—13日个例分析表明蒙古气旋中存在锋面波动、锋面断裂、T-bone结构和暖锋后弯、暖核被隔离现象;暖核可从地面向上伸展到600 h Pa。(4)在地面气旋初生和发展阶段,地面气旋中心西侧高低层正相对涡度区呈后倾结构;当高低层正涡度区几乎垂直重合时,地面气旋停止发展;气旋中心西侧对流层中低层的锋区一直存在。(5)当高低层涡度平流差值为正、300 h Pa正涡度平流引起的辐散叠加到对流层中低层锋区之上,地面气旋才会生成和发展。逐渐增强的暖平流从气旋中心的东部和北部向气旋的西部和西南部输送,从而形成了卫星云图上的T-bone结构和暖锋后弯现象。
熊秋芬郭达烽牛宁张昕
关键词:温带气旋云图特征结构特征
近31年藏北暴雪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分型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1988—2018年藏北各站逐日降水资料、逐日天气现象和逐日积雪资料,用气候诊断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藏北暴雪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31年藏北暴雪日数、雪量、最大积雪深度和年平均积雪深度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东部多、西部少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东部,区域差异显著。近31年的暴雪次数和暴雪量呈减少趋势,暴雪次数和雪量由多转少的转折年份在2002年,2002年以前为多雪期,2002年以后为少雪期。21世纪00年代后暴雪次数每10年以2站次的速率在下降,暴雪量以每10年2.4 mm的雪量在减少。暴雪季节分布呈双峰性,最大峰值出现在4月和5月。暴雪日数呈3、5、10年的周期变化。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的高度场和风场对暴雪天气的环流和影响系统进行了总结归纳,得出藏北区域性暴雪的环流形式可分为4型,即印度低压型、北脊南槽型、阶梯槽型和巴尔喀什湖低槽型;南支槽、热带低压、低涡-切变和高原槽为藏北暴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
余燕群熊秋芬卓玛德吉白珍
关键词:暴雪小波分析气候特征环流分型
锢囚气旋钩状云区暴雪过程的水汽源地及输送分析被引量:16
2018年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FY-2E卫星云图和NCEP再分析场,分析了2013年11月25日发生在中国东北东部的暴雪天气过程,并用HYSPLIT模式模拟了暴雪区上空气块的轨迹。结果表明:卫星云图显示暴雪发生在锢囚气旋的钩状云区中,且具有中尺度特征。钩状云区不同代表点、不同层次25日08时120 h气块的后向轨迹计算结果表明,在每个代表点的6条轨迹中,只有1条轨迹来自新疆以西地区的对流层上层,其他5条轨迹均来自蒙古国或我国北方地区的对流层中低层。几乎每条轨迹对应的气块在东移或南移时先以水平运动为主,伴有弱的下沉;中低层气块在72~24 h经过渤海湾和日本海;而中上层气块则主要经过黄海或东海,到达降雪区前几小时气块移速快并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对钩状云区不同代表点1500和3000 m上空120 h后向轨迹中气块湿度分析表明,来自东亚大陆的气块水汽含量并不大、相对湿度也小于60%,但在经过渤海湾和日本海时,海气交换使得气块的含水量和相对湿度均呈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气块途径日本海的时间和距离越长,水汽含量越多。因此暴雪区的水汽主要来自日本海,其次是渤海湾。在降雪发生前几小时,气块随偏南风或东南风快速北移,相对湿度接近饱和并伴有上升运动,从而引起降雪。
熊秋芬张玉婷姜晓飞张雅乐
关键词:暴雪水汽
“98·7”武汉、黄石特大暴雨过程的小波分析被引量:2
2000年
通过对 1 998年 7月鄂东特大暴雨期间武汉、黄石两站逐小时地面要素和云顶亮温 (BlackBodyTemperature)资料的小波分析 ,清楚揭示了上述两站降水、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云顶亮温等气象要素的时频扰动特征 。
熊秋芬张利平
关键词:小波分析小波变换暴雨
一次冷锋过境时引发多种天气现象的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观测数据、雷达产品、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4月15日河北保定一次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天气背景高层干冷,低层有暖脊,整层大气较为干燥。冷锋过境引起地面风力加大,锋面触发干对流后,冷池出流进一步加大了地面风速,湍流加强并出现扬沙。(2)对流云内存在水平弱风区,其径向速度近于0 m/s,弱风区后侧的雷达回波强度呈增加趋势。雷达低仰角0径向速度区的上方有水凝物粒子迅速集中、生长,生长区内径向速度为5~10 m/s,降雹区域上空各仰角均为0径向速度。(3)下击暴流和动量下传引发了干对流大风,降水粒子的蒸发、拖曳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气流下沉,其中蒸发作用的贡献更显著。(4)干对流消亡后,锋面东移,锋后西北风减弱,扬沙天气结束,较小的近地层风通量有利于沙尘粒子缓慢下降,地面能见度好转但PM10浓度依然较高。(5)夜间冷空气下沉,上游输送的沙尘粒子随之沉降,造成了浮尘天气。
于雷丁和悦熊秋芬郭志强韩英杰
关键词:冷锋扬沙浮尘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