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森
- 作品数:28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 商界与眼界——评杨虹《叛逆与超越》
- 2014年
- "观念"这个词近来又在升温,文学界何尝不是如此。1986年曾经被称作文学"观念年"。那是新时期文学风起云涌的年代,经历10年"文革"的冷寂之后,文学裹挟着思想解放的岩浆井喷,形成汹涌澎湃的热潮。文学热潮的推动力,在文学自身就是文学观念变革:"人的回归"和"文学的回归"。此次观念变革的特点有二:一是内在主题的忧愤激情,外在形式的轰轰烈烈狂欢;二是争取文学的独立性,"把文学当文学来看待"。
- 王万森
- 关键词:文学自身文化诗学审美批评叙事伦理契约精神
- 桥式结构及其叙事节点的“断裂”——以现代性为基点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叙事考察被引量:1
- 2012年
- 中国当代文学史叙事需要反思和梳理,文学史观需要调整和整合。确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整体观念,现代性是贯穿其中的叙事主脉。以现代性为基点考察中国当代文学史叙事,不难发现,文学史叙事呈桥式结构,叙事节点之间存在"断裂",也不难发现"十七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新景观以及相互之间的"断裂"与"断裂"中的关联。现代性理念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叙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王万森
- 关键词:文学史叙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 现代性:文化冲突的表征和文学阐释的维度被引量:2
- 2009年
- 现代性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从解析现代性传播中的话语冲突以及现代性焦虑的形成和激化入手,能够更恰切地理解获取这一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确切地把握中国式现代性的文化表征。由此,可以在现代性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相联系的阐释中,建构认识论的基础,提供方法论的启示。社会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的关系问题是理解现代性之复杂性的路径,也是揭示中国文学现代性之特性和丰富性的路径。无论"一体化"时期,还是"一体化"解体之后的时期,中国文学现代性始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 王万森
- 关键词:文化冲突文学阐释文学史建构
- 审美的使命在于揭示人的可能性——以《冀鲁边那些事》为例
- 2017年
- 1950年代的"文学是人学"和1980年代"人"的回归,是审美理论和实践的大跨越。审美是敏感的艺术活动,审美意识的突破不可以一蹴而就。在上一轮的模式化被打破之后,审美的关注一直集中于人的状态,包括生存的状态和生活的状态。如今,审美面临着挑战,不仅社会的、政治的、哲学的、历史的学科都关注人,科技的飞跃发展更是提出了人的状态的新课题。创新要求审美必须进行新的探索,不能再停留于对人的状态的观照,探索人的可能性成为审美的新界标。《冀鲁边那些事》的包容性叙事和聚合型结构,凸显审美的创新意识,自觉呼应审美的新使命,艺术的敏感和创新的实绩弥足可贵。
- 王万森
- 网络为文学的超越插上翅膀——读周志雄《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
- 2011年
- 网络文学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但是,整体的研究状况仍处于初创阶段。我们读到的大都是初创期的阶段性成果。此时介入网络文学研究,选题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周志雄的这本专著,选择了适当的定位:在评论与理论之间切入,在网络文学与文学的超越之间开掘。
- 王万森
- 关键词:网络文学网络空间翅膀初创期
- 商贾小说叙事策略调整的尝试——读严民长篇小说《蝶舞》
- 2009年
- 新时期商贾文学取得显著成就,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可是,这些创作也存在模式化的弊端。艺术的创新需要运用多元化的创作理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开拓。在这方面,严民的新作《蝶舞》作出了有益尝试。一是围绕叙事策略的调整所进行的艺术探索;二是小说叙事对于人生的关注以及诗意的追求。《蝶舞》调整叙事策略的尝试对于商贾小说的创新富有启示意义。
- 王万森
- 关键词:商贾小说叙事策略
- 探寻文学叙述与中国现代性别主体建构的关系——评《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王万森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社会性别研究文学叙述跨学科研究文化人类学
- 文学改变的根本在于人民的文化需求
- 2019年
- 感谢山师文学院带我去参加刘玉堂的遗体告别仪式,人们在悲痛之余,无不表达了惋惜:刘玉堂走得太早了。刘玉堂是一条汉子,七十一岁无疾而终,修行啊。可是从此便没有了那位汉子的笑声,刘玉堂的笑是很别致的,有着沂蒙山人的坦荡,也有读书人的小生气质,两颗酒窝带着浅浅的自足和善解人意。
- 王万森
- 关键词:遗体告别仪式善解人意读书人汉子
- 一位有思想气度的作家——对王蒙的一种解读方式被引量:1
- 2004年
- 王蒙创作好评如潮,但评价中也存在误置和误读现象。他从初步文坛开始便独立思考并坚持文学性追求,“寻找”是其创作的贯穿性主题。王蒙文学思想的探索在于建构审视“异化”的整体性美学体系,尤其看重以文学语言的多样化解构语言“异化”。他是有思想气度的作家,是在文学叙事中达到时代高度的思想家。
- 王万森
- 从文学视角观察沂蒙文化被引量:4
- 2005年
- 沂蒙文化融合了传统的齐鲁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文化和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现代革命文化,成为当代地域文化的一个独特存在,也是沂蒙文学繁荣的重要精神资源库。沂蒙作家群的创作形成了思想意蕴的多倾向性共存,凝重的农民情结以及精神上与沂蒙文化的同构关系。从文学的视角考察沂蒙文化,既是对革命老区精神资源的探询,也是对文学书写民族心灵图景的叩问。
- 王万森
- 关键词:沂蒙文化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