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刚
- 作品数:21 被引量:187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分别检测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3,7,10和14dCD34+CD38-细胞百分率.结果: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CD34+CD38-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后3dCD34+CD38-细胞水平上升,10d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P<0.01).脑梗死早期CD34+CD38-细胞水平与Fugl-Meyer量表评分负相关(r=-0.281,P<0.05).神经功能恢复越好,CD34+CD38-细胞水平越高(P<0.05).结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在参与脑梗死急性期神经的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王义刚尹小建赵斌
-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脑梗死
- 脑血管病后智能障碍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被引量:3
- 1996年
-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脑血管病后智能障碍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现在智能障碍病人中伴随着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表现为TT4增高,FT3降低。
- 王义刚林举达林举达陈俊抛
-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甲状腺激素
- 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变化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 (ECG)改变的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 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CG资料。结果 2 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 14 8例 (70 .5 % )出现ECG异常。ECG异常主要表现为ST -T改变、窦性心律失常、异位心律失常、传导异常等改变。ECG异常与病情轻重及预后有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CG监察对判断病情。
- 吴梅丽王义刚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心电图心肌缺血心电活动
- 脑出血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浓度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和出血量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分析测定 46例脑出血患者和 21例性别、年龄结构相似的健康人血清 NSE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按 SSS标准,出血量以入院时 CT结果计算。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清 NSE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陈小江郑华邢永前王义刚梁学标黄迪南
-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
- 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β-455G/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β纤维蛋白原基因(Fgβ)-455 G/A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多聚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比浊法分别检测220例脑梗死患者和14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Fgβ-455G/A基因多态性、Fg水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的Fg水平[(3.8±0.9)g/L]明显高于对照组[(3.0±0.8)g/L](P<0.01),脑梗死组A-455等位基因频率(30.2%)明显高于对照组(17.1%)(P<0.01)。结论 Fg水平受Fgβ-455G/A基因多态性的影响,水平升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 周秀春王义刚陈才进
- 关键词:脑梗死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
- 氦氖激光治疗脑梗死患者对血液流变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观察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 (ILIB)治疗脑梗死患者对血液流变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 (NSE)的影响。方法 :38例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 :ILIB组 2 1例 ,对照组 1 7例 ,两组均在基础治疗下 ,ILIB组加用 ILIB治疗 ,对照组不用 IL IB。治疗后第 3天和第 1 4天检测血液流变学、血清 NSE浓度 ,并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结果 :两组同步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体积分数外 ,其余 4项指标均有下降 ,但两组治疗后比较 ,ILIB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差异有显著性 ;血清 NSE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定 ,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 ,但ILIB组下降也更显著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ILIB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 ,且可降低血清 NSE浓度 。
- 陈小江邢永前郑华王义刚梁学标黄迪南
- 关键词:氦氖激光治疗脑梗死血液流变学
- 双侧基底节区缺氧性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双侧基底节区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经头 MRI证实为双侧基底节区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8例均以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姿势反射异常等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头 MR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的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部对称性长 T1长 T2信号改变。结论 双侧基底节缺氧性脑病与皮层下型分水岭梗死 (CWI)有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
- 钟望涛郑华邢永前王义刚
- 关键词:基底节缺氧性脑病脑分水岭梗死帕金森综合征影像学
- 脑干出血的临床分型与预后(附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脑干出血的临床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40例脑干出血病人分轻、中、重、极重4型 ,并分析各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与预后。结果 轻型 6例 (15 % )、中型 18例 (45 % )、重型 12例 (30 % )、极重型 4例 (10 % ) ,各型平均出血量分别为 1.33ml、3.6 2 ml、7.6 7ml、11.43ml,预后与病情轻重和出血量有关 ,痊愈 7例 (17.5 % ) ,好转 18例 (45 % ) ,植物生存 5例 (12 .5 % ) ,死亡 10例 (2 5 % )。结论 脑干出血的分型可反映出血量大小、意识障碍程度及预后的好坏。
- 李燕珍赵斌王义刚邢永前
- 关键词:自发性脑干出血临床分型预后
- 120例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临床与动态脑电图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对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癫痫患者和53例可疑癫痫患者行24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癫痫组痫样放电阳性率65.7%,可疑癫痫组痫样放电阳性率34.0%。85.5%的痫样放电出现在睡眠期,睡眠中又以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期明显。痫样放电以尖波为主,部位以多灶为主。结论动态脑电图监测可对癫痫及可疑癫痫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但对癫痫发作的分型、癫痫源的定位作用有限。
- 王义刚黄绍娴戚怡陈军黄贯中
- 关键词:癫痫动态脑电图
- 115例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15
- 2001年
- 目的 研究脑卒中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脑出血46例 ,脑梗死 6 9例 ,正常对照 2 1例。患者分别在起病 3d内及 2周时采集血标本。血清NSE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按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 (SSS)标准进行。结果 脑梗死、脑出血组 3d内及起病 2周时血清NSE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为P <0 .0 0 1) ,并与SSS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脑卒中早期血清NSE明显升高 ,血清NSE与SSS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 邢永前王义刚赵斌黄迪南陈小江夏绪刚郑华韩陈保张俊徽尹小健侯敢梁学标
-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