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博娅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共建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绿道
  • 2篇公园
  • 2篇城市
  • 1篇当代园林
  • 1篇选线
  • 1篇游客
  • 1篇游客行为
  • 1篇园林
  • 1篇山水
  • 1篇山水城市
  • 1篇设计手法
  • 1篇神化
  • 1篇生态绿当量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多样性保...
  • 1篇土地利用
  • 1篇情景

机构

  • 1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2篇王博娅
  • 9篇刘志成
  • 1篇赵晶
  • 1篇刘玮琪
  • 1篇孙津
  • 1篇杨东
  • 1篇邓力文
  • 1篇李方正
  • 1篇吴明豪
  • 1篇杨丁

传媒

  • 3篇建筑与文化
  • 2篇城市建筑
  • 2篇景观设计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北京农学院学...
  • 1篇景观设计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6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海淀区五道口片区用地布局与交通协调发展的探讨
2016年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片区的理论研究,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探讨了用地布局和交通协调发展的方法.同时以清华东路西口为例,分析了用地布局和交通的不协调发展,得出了需均衡用地结构和混合型布局的结论.
王博娅刘志成
关键词:混合型
“公园城市”——城市绿色空间的构建策略被引量:9
2019年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全新发展理念的体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新理念。本文梳理了近现代以来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理论和研究的发展脉络,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需要“顺自然之理、营人文之韵”,城市绿色空间构建应该从生态和文化两方面考虑,建设尊重自然,满足人的需求的可持续、高品质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
吴明豪王博娅刘志成戴晨峪
关键词:公园城市
基于绿道体系规划的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地区单位空间调查研究
2016年
文章基于对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地区单位空间布局的研究,并对该区域的建筑性质、建筑风貌、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色彩等6因子进行现状调查,总结现状问题,得出结论。继而,分析出单位空间对绿道体系规划中的遗产保护等的重要影响,以期为后期的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王博娅刘志成
关键词:绿道规划
我国“山水城市”构建的理论体系及实施途径被引量:11
2018年
简述"山水城市"理念形成过程,并分别从"山水城市"构建的目标、原则、策略等方面对理论体系和实施途径进行成果梳理,总结出以"自然生态的有效保护、城市特色的精心塑造和山水文化的继承发扬"为构建目标,以"整合区域范围内山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城市内自然资源,因势利导地传承历史文化内涵,相辅相成地运用传统景观理法"为建设策略的"山水城市"构建理论体系。同时把以构建"山水城市"为目的的城市总体规划(景观风貌规划、空间形态规划等)和绿地系统规划、水系统规划等作为"山水城市"构建的实施途径,以期推动"山水城市"的建设。最后对当前"山水城市"研究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王博娅刘志成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功能优化与拓展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北京奥运会闭幕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已由奥运会主场馆的辅助配套设施向适应大众需求的功能性生态园林过渡。本文作者在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功能分区布局现状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游客对公园功能布局的满意度与不足、游客需求等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居住地区的游客对功能分区需求状况不尽相同,但总的趋势大体一致。在此基础上,建议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进一步丰富公园内容、优化拓展功能分区,丰富科普文化区、体育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和遮阳避雨区的布点内容,更好的发挥公园的社会公益效能。
孙津刘玮琪王博娅赵晶杨丁邓力文杨东
关键词:问卷调查
北京市海淀区绿地结构功能性连接分析与构建策略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城市绿地结构布局一直是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的重点之一,构建具有生态价值的空间结构是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本文对北京市海淀区绿地网络结构功能性连接与构建策略进行研究,结合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权衡(InVEST)模型、最小费用模型等方法构建阻力面、确定连接路径;采用功能性连接指数(NL、NC、IIC、PC和dIIC)表示不同距离阈值下绿地网络结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最适合海淀区绿地网络现状结构的距离阈值为2200m;此时形成了10个组分共353条路径,确立了西山、颐和园等6个需优先保护的重要节点和三条重要路径。研究进一步显示,以乔木为目标物种的林地网络和以水禽为目标物种的水域网络的破碎化程度较高,其中林地网络在西部山区、北部平原和东南城区分别形成了优势斑块结构、局部网络结构和点状组团结构。研究同时证明,通过增加10条重要连接路径可使林地网络连接度提高至原来的1.7倍,使整体结构由破碎化网络变成完整、沿多方向延伸的、稳定而具有韧性的网络结构。最后,研究针对城市绿地结构的构建提出了明确目标、确定目标物种,识别并保护重要节点及重要连接路径,增加潜在连接路径、完善绿地网络结构等策略,从而高效改善和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王博娅刘志成田乐(译)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
基于场所精神探讨当代园林设计手法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通过对场所精神的概述以及当代园林设计中"去精神化"的问题的解读,与多学科结合,提出不同开发性质场地的设计手法,分别用具体案例做了详细的阐述。文章提出了最小干预法、用"改善"取代"改变"、"重塑"而非"重建"等不同的设计方法来应对当代园林设计全球化场所精神缺失的问题。
王博娅刘志成
关键词:设计手法
基于改进生态绿当量的城市绿色空间要素配置优化——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2023年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着重强调生态、高效的内涵式发展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综合增长。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生态绿当量进行现状绿色空间的量化评价,采用线性规划模型进行生态系统服务最大化目标下的要素结构调整,为各区域提供可行的实施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除西城区和石景山区满足生态绿当量要求外,其他区域均不满足。(2)采用线性规划模型进行优化调整后,东城区的生态绿当量满足要求,生态系统服务水平提高了4.23%;朝阳区、丰台区和海淀区生态绿当量分别提高到了0.77、0.73、0.90,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分别提高了6.79%、10.49%和5.76%。(3)朝阳、海淀、丰台等区域优先完善自然山水要素,加强西部浅山区绿化、增补温榆河、永定河、清河、南沙河等滨河绿色空间,大力推进两道绿化隔离带增量提质建设;东城区着重改善大面积斑块形成生态源地。研究探究了高密度建设的中心城区绿色空间配置的量化方法和优化路径,为北京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
王博娅刘志成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线性规划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9年
景观规划通过改变土地覆被类型和景观格局来调整空间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生态系统服务。本文首先从土地覆被类型、景观格局与服务功能特性三个方面对景观规划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调控土地覆被类型可以改变服务类型、改变景观格局可以影响服务水平、调整服务功能特性可以影响服务发挥过程。随后,本文总结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空间制图和情景模拟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认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保证景观规划科学合理的手段;空间制图是辅助决策者做出合理判断的工具;情景模拟可供决策者直观地选择最优方案。同时,本文详细阐释了以上研究方法当前在绿色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土地利用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等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实例。最后,本文对相关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未来应加快景观规划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关系的研究、依据生态系统服务构建动态复合的规划框架、推进景观规划中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研究三项建议。
李方正彭丹麓王博娅田乐(翻译)肖杰(翻译)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景观规划土地利用情景模拟
风景区规划与游客行为的关系探究
2016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于精神需求的增加,风景区迅速成为了人们活动的空间.风景区规划也显得必不可少.但是在风景区规划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游客行为而忽略生态保护,使得风景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游客行为与风景区规划中索道问题和风景区城市化问题的关系,得出了规划师在风景区规划中扮演的重要地位、旅游接待设施合理布局的重要性以及管理组织者协调的重要性.
王博娅刘志成
关键词:风景区规划游客行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