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 作品数:43 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论陈嘉谟重视药品质量的学术思想被引量:2
- 2012年
- 文章对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重视药品质量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研究,在《本草蒙筌》全书中陈氏强调了临床用药要在产地及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储藏保管、真伪鉴定、炮制加工等五大方面加强对中药质量的控制,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准确和有效。充分体现了陈嘉谟的药品质量高于一切的学术思想。
- 石青王宁王乐
- 关键词:陈嘉谟药品质量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六种药物的品种考证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考证认为,《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载的醉仙桃应是现代的茄科植物白曼陀罗Datura metel L.;所用的木通应是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的藤茎,即关木通;硝石是指成分为硝酸钾的硝石;矾石应是绿矾,其成分为含结晶水的硫酸亚铁;丈菊花是指菊科植物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头状花序外周金黄色不结果实的舌状雌花;但张锡纯先生认为古代人参应是现代桔梗科党参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 王宁
- 关键词:木通人参消石矾石
- 白术古今产地考被引量:3
- 2008年
- 白术为常用补益类中药,俗有“十方九术”之说。《神农本草经》载:“术,一名山蓟,生山谷。”现代白术商品来源于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目前全国很多地区均有引种栽培,而习以浙江所产质量为最佳,为有名的“浙八味”之一。安徽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和淮北等地均有野生和栽培,但业界普遍认为质量不如浙江产白术,
- 王宁
- 关键词:白术
- 高职高专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4
- 2010年
-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学习常用中药为主,继承传统鉴别经验,学习现代鉴定方法,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中药新资源的研究等工作奠定基础。其具体内容主要有中药的原植物鉴定,中药材和饮片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药典检查等。
- 王宁
- 关键词:高职高专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
- 陶弘景的历史贡献(摘要)
- 2005年
-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史称陶弘景幼有异操,平生好学,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
- 王宁
- 高职高专《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根据我校《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情况,对高职高专《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改革内容、具体工作、预期效果和主要特色进行了阐述,以期通过改革,加强《中药鉴定学》的实践教学.培养出高职高专层次的高质量的实用型中药鉴定技术人...
- 王宁
- 关键词:中药鉴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高职高专
- 文献传递
- 阿胶的本草考证被引量:2
- 1987年
- 阿胶的原料,唐以前主要是牛皮,宋,明代是牛、驴皮并用,清以后用驴皮。本文对此历史沿革进行了考证,并初步探讨了驴皮取代牛皮和要求用阿井水制胶的原因,建议牛皮胶也能以阿胶之名入药。
- 王宁
- 关键词:阿胶牛皮驴皮
- 不同产地白术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比较被引量:2
- 2010年
- 白术(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ephaleae)为菊科植物白术(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edz. )的干燥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传统主产于浙江盘安、新昌、嵊县,安徽歙县、黄山、宁国一带。
- 王宁左坚
- 关键词:白术指纹图谱毛细管电泳
- 伤寒论用药剂量研究
- 本文认为:《伤寒论》中用药量大的原因,主要是当时服药的方法是一次煎,分次服;所用药材是先称量后炮制;药源丰富不注意节约等。另外,《伤寒论》中剂型不同,煎法不同,其用药量也不相同,并非所有方药用量都大。
- 王宁
- 关键词:伤寒论用药量
- 茯苓的本草学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从本草学的角度对中药茯苓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包括茯苓的应用历史;古人对茯苓生长现象的认识;古代茯苓所用品种的考证;茯苓人工栽培的历史和栽培方法;古代对茯苓伪品的鉴别方法以及古今人们对茯苓的合理利用等。茯苓的应用历史极为悠久,古人对茯苓的生长现象认识较为肤浅,其观点又分为是松脂生成和松的营养物质生成两大类,所用品种古今一致。在梁代就已开始人工栽培茯苓,明清时代茯苓的栽培技术就已相当先进,在清代就已出现茯苓的伪品,其鉴别真品的方法较为粗糙,茯苓除做药用外,古今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
- 王宁
- 关键词:茯苓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