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宝林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盐城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导体
  • 1篇第一性原理
  • 1篇第一性原理研...
  • 1篇碳化
  • 1篇铁磁
  • 1篇铁磁半导体
  • 1篇羟化
  • 1篇密度泛函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硅片
  • 1篇反铁磁
  • 1篇反铁磁半导体
  • 1篇泛函
  • 1篇泛函理论

机构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淮阴工学院
  • 1篇盐城工学院

作者

  • 1篇高本领
  • 1篇王宝林
  • 1篇熊诗杰

传媒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半羟化的碳化硅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011年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碳化硅片被羟化时的电磁特性.所研究的碳化硅片为六角蜂窝状结构,碳硅原子之比为1∶1,相间排列.由于碳化硅片中含碳、硅两种元素;为此,分别考虑了全部的碳原子以及全部的硅原子分别被羟化的情形,结果发现了丰富的电磁特性.由于羟基对羟化原子的吸引作用,碳硅原子出现分层,对应于碳、硅原子被羟化时的碳硅层间距分别为0.671、0.390,碳硅键长度也分别伸长为1.904、1.861,而对应的键角C-O-H与Si-O-H分别为107.8°、114.1°,表现了新奇的几何结构特点.由形成能计算发现羟化是放热的,说明此过程易实现.为寻找到最稳定的磁状态,分别考察了铁磁、反铁磁以及非磁三种构型,结果发现,当所有碳原子被羟化时,材料为非磁性的正常金属;而当其中所有的硅原子被羟化时,是直接带隙为1.12 eV的反铁磁半导体.其中,硅被羟化时的结构更稳定.这些说明通过调节碳化硅片中羟化的不同位置,可以有效地调节碳化硅片的电磁特性,预示着在未来的纳米功能材料中可能的应用.
高本领王宝林熊诗杰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羟化反铁磁半导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