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璐

作品数:25 被引量:301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14篇社会学
  • 6篇文化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社会
  • 5篇青年
  • 4篇就业
  • 3篇大学生
  • 3篇移民
  • 3篇影响因素
  • 3篇人力资本
  • 3篇资本
  • 2篇当代青年
  • 2篇独生
  • 2篇独生子
  • 2篇独生子女
  • 2篇意愿
  • 2篇社会变迁
  • 2篇社会支持
  • 2篇社会资本
  • 2篇农村
  • 2篇农民
  • 2篇子女
  • 2篇婚姻

机构

  • 16篇南京农业大学
  • 11篇南京大学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北卡罗来纳大...

作者

  • 25篇王小璐
  • 8篇风笑天
  • 2篇王晓焘
  • 1篇唐美玲
  • 1篇聂伟
  • 1篇蔡泳

传媒

  • 4篇中国青年研究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教育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市场与人口分...
  • 1篇当代传播
  • 1篇经济论坛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南方人口
  • 1篇广东青年干部...
  • 1篇社会学(智库...
  • 1篇青年发展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4
  • 2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青年的职业适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3
2003年
在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进入职业领域的大背景下,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所得资料,定量描述了处于职业初期的城市青年的职业适应状况,对青年独生子女与同龄非独生子女在职业适应方面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与青年职业适应相关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青年总体的职业适应状况较好,独生子女青年与非独生子女青年在职业适应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别。与青年职业适应状况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青年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青年与同事关系的好坏、青年文化程度的高低以及部分职业类型的性质,而是否独生子女则与青年职业适应的状况无关。
风笑天王小璐
关键词:城市青年独生子女人际关系文化程度
人力资本、家庭禀赋与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基于CGSS2010数据库资料分析被引量:47
2014年
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和路径选择。既有研究主要以农民工为分析对象,对整个农民群体的城镇定居意愿仍然缺乏系统的经验性研究。基于CGSS2010农村模块的调查数据,以传统"成本—效益"和新迁移经济理论为分析视角,建立二元logit分析模型,从个体人力资本和农民家庭禀赋角度考察了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总体城镇定居意愿并不强烈,小城镇、县城(县级市)是农民城镇定居的首选层级。个体的人力资本越丰富,越倾向于定居城镇。家庭非农人力资本越丰富,城镇定居意愿可能性更高;家庭总收入、家庭非农收入比例、家庭相对收入地位等家庭经济资本能显著提升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但家庭经济资本中的家庭住房面积和家庭自然资本对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具有抑制作用。人力资本效应和家庭禀赋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呈显著差异,因而需要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聂伟王小璐
关键词:人力资本家庭禀赋城镇化
从自我呈现到自我认同:网络化个人主义时代的社会化路径被引量:12
2018年
社交网络、互联网和移动革命的结合,使得年轻人的社会生活出现了"网络化个人主义"的契机。本研究选择微信朋友圈作为研究场域,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特征及其社会意义展开分析。首先,内容分析呈现了大学生们多元又矛盾的群体镜像,随后的个案访谈则进一步从文化主位解读了镜像背后的意义。结果表明,新媒介建构了大学生社会化的新场景,使得个体对社交生活的空间改造及日常生活的风格养成得以可能,他们藉此在与同辈及代际的互动中展开角色的实践与探索,也在成年之旅中努力消解不确定性焦虑并建构自我认同。
王小璐缪颖
关键词:自我呈现自我认同社会化
青年何以“暮气沉沉”——基于转型期青年压力的分析与反思被引量:17
2014年
针对当前青年"暮气沉沉"的精神状况,本研究依据对全国12个城市2336名城市在职青年调查所得数据,从其承受的压力类型、特征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变迁与青年个体的生命历程相互交织,共同决定了他们的压力构成,其中最主要的压力是经济压力;影响压力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工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本地就业等,且压力存在弱势累积、化解乏力的趋势;压力的存在及个体对自身发展可能风险的顾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青年的蓬勃朝气和锐意进取。
王小璐风笑天
关键词:社会变迁青年社会支持
谁愿生“三孩”:已育两孩青年的“三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2年
研究通过对江苏青年发展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当前三孩生育意愿不甚乐观,且存在城乡趋同、男女分化的特征。综合比较可知,已育两孩的青年应是促进三孩生育最为重要的目标群体。研究对2260名已育两孩城乡青年的三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发现成本—收益是他们考虑是否生育三孩的重要判别条件,同时生命历程中的生育体验尤其是既有两孩的性别构成以及家庭互动中的压力和教育冲突也有可能影响三孩生育意愿。因此,在后续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中,应优先化解已育两孩家庭特别是其中女性的实际生育困境,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其生育潜力并培育引导新的生育文化和生育样态。
王小璐孙鑫艳
关键词:生育意愿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未婚先孕:婚姻过渡的个体化困境及秩序重建被引量:13
2013年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日益增多的未婚先孕现象,是社会流动背景下涌现出的新的社会问题。冀中某村未婚先孕女性农民工的个案,展现了未婚先孕的原因、后果及化解途径。研究发现,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未婚先孕是社会流动所引发的个体化困境;同时,个体生命历程的逆序也与社会规范互构形成了反馈环路,使既有的社会秩序和规范受到冲击和影响。当前未婚先孕危机的化解主要有赖于家庭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调停与协商,但长久来看更需要对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个体化进程给予家庭以外的关爱及社会支持。
王小璐王义燕
关键词:未婚先孕社会流动个体化
主流媒介中的性别话语——基于“感动中国人物”媒介形象的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符号分析的方法,对"感动中国"创办以来的人物媒介形象展开了性别分析。结果发现,虽然女性的刻板印象被部分消解,但传统的性别意象仍然存在,且女性群体内部出现了年龄和职业的区隔。主流媒介中性别话语的叙述方式,表明传统的性别文化规范以面纱的形式隐蔽的存在,限制了两性平等发展的机会和自由。建构真正平等的性别话语,还有赖主流媒介引导、扩大对个体差异而非性别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王小璐
关键词:感动中国性别话语媒介形象
中国独生子女研究:记录社会变迁中的一代人——人类学学者访谈之六十二被引量:5
2011年
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风笑天教授作为第一批介入这一领域的学者,追随着一代独生子女成长的轨迹,已经在这一领域中持续开展了二十多年的研究。他的研究涉及独生子女的教育、独生子女的社会化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等诸多方面,得出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结论。他特别指出,针对伴随社会变迁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我们需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以多学科的分析框架和实证研究方法来考察他们自身的发展、考察与他们的家庭及其与整个中国社会有关的诸多问题。
王小璐风笑天
关键词:独生子女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工作转换——基于城乡大学毕业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城乡大学毕业生在工作转换上的差异,一直以来广受关注却缺乏实证考察。研究表明:当前大学毕业生发生工作转换的比例并不高,城乡两类大学毕业生在工作转换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人力资本有利于大学毕业生的稳定就业,而工作年限与社会资本则会增加其工作转换的可能性。但更为细致的分析发现,与城镇家庭出生者相比,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均呈明显的劣势,且对其工作转换的影响较弱,他们工作转换后的回报也甚微,这意味着城乡差异与资本累积的不平等仍然存在。
王小璐风笑天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城乡比较
从解析“剩女”到建立婚姻角色过渡的分析框架被引量:8
2010年
本文通过对有关"剩女"文献的回顾和反思,指出"剩女"的概念界定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其是否已经成为一个实质性的社会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论证。透过"剩女"现象所引发的社会关注和研究局限,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婚姻角色过渡的理论视角下对青年的择偶、结婚意愿、婚姻生活和婚姻角色及其成因和后果加以动态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影响婚姻角色过渡的三类因素:社会背景、家庭资源和个人经历,并探索性的将婚姻角色过渡的分析框架解构为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协商机制、行动机制和影响机制。
王小璐
关键词:剩女婚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