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延鹏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蛋白纯化
  • 2篇陕253
  • 2篇小麦
  • 2篇克隆
  • 2篇克隆与序列分...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克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亚基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二硫键...
  • 1篇低分子量谷蛋...
  • 1篇亚基
  • 1篇异构酶
  • 1篇原核表达
  • 1篇体外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染色体定位
  • 1篇小麦品种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4篇王延鹏
  • 3篇陈其皎
  • 3篇李志业
  • 3篇董剑
  • 3篇高翔
  • 3篇臧闻
  • 3篇史红飞
  • 2篇赵万春
  • 2篇李晓燕

传媒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麦NAC转录因子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深入研究小麦中NAC家族转录因子基因,针对NAC基因家族成员,设计了覆盖其全长编码区的1对特异引物,从陕253小麦品种中克隆了2条大小分别为1 463、1549 bp的片段,命名为TaNAC2、TaNAC4(GenBank登录号为HQ872050-HQ872051)。序列分析表明,这2个序列包含典型NAC的完整编码序列,包括两个内含子,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为383、405个,这2个基因在N-端均具有NAC基因的典型DNA结合结构域,即NAC结构域,且氨基酸序列在该结构域的A、B、C、D、E5个亚区高度保守,仅在C亚区出现一个氨基酸的差异L-M,而且在C-D区出现罕见的半胱氨酸变异,此发现对于小麦品质的研究非常重要。同时发现这2个NAC类转录因子都不含有核定位信号(NLS),但是有相关的转录调控功能区域。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证实克隆序列属于NAC基因家族成员,并且发现的TaNAC4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的NAM亚组,TaNAC2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的CUC亚组。
史红飞高翔陈其皎董剑赵万春李晓燕王延鹏臧闻李志业
关键词:小麦陕253NAC转录因子基因克隆
小麦品种“陕253”PDI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被引量:2
2011年
为进一步研究控制小麦蛋白二硫键形成的关键蛋白即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运用RT-PCR方法克隆出小麦品种"陕253"PDI基因的cDNA序列,基因登陆号为HQ911363。序列分析表明,HQ911363全长为1 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含有PDI典型的异构酶活性的催化位点-CGHC-和内质网驻留信号肽-KDEL-。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宿主菌E.coli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并对表达蛋白进行了纯化。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证实融合蛋白诱导表达并纯化成功。
臧闻董剑高翔陈其皎王延鹏李志业史红飞
关键词:小麦原核表达蛋白纯化
簇毛麦新型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为发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新的变异类型,通过设计引物和特异PCR扩增,从簇毛麦TA2127基因组DNA中得到14个LMW-GS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HQ615147~HQ615160。序列分析表明,所有基因具有完整编码区,长度为831bp和846bp,可编码277和282个氨基酸残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14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都缺少一段N-端保守区,且N-端序列是一种新的类型;在14个LMW-GS基因中检测到19个SNPs和1个16bp的缺失。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簇毛麦LMW-GS与ω-醇溶蛋白和HMW-GS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与普通小麦Glu3-的低分子谷蛋白基因进化关系相对较近。
王延鹏高翔陈其皎赵万春董剑史红飞臧闻李志业李晓燕
关键词:LMW-GS进化关系
簇毛麦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克隆、染色体定位及体外功能鉴定
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是小麦麦谷蛋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量占籽粒贮藏蛋白的40%。它们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二硫键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形成大聚合体,共同决定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赋予面筋延展性。与高...
王延鹏
关键词:染色体定位蛋白纯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