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华

作品数:125 被引量:583H指数:1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7篇理学
  • 22篇农业科学
  • 14篇化学工程
  • 12篇生物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7篇环糊精
  • 11篇制剂
  • 10篇药物
  • 10篇包合
  • 9篇衍生物
  • 9篇活性
  • 8篇修饰
  • 8篇配合物
  • 8篇分子
  • 6篇修饰性
  • 6篇糊精
  • 6篇环糊精衍生物
  • 6篇光谱
  • 5篇丁基
  • 5篇原子力显微镜
  • 5篇肿瘤
  • 5篇磺丁基醚-Β...
  • 5篇红外
  • 5篇红外光
  • 4篇学成

机构

  • 99篇重庆大学
  • 26篇重庆市畜牧科...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山东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甘肃民族师范...
  • 2篇重庆康洲大数...
  • 2篇重庆市食品药...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重庆药友制药...
  • 1篇重庆市食品药...

作者

  • 119篇王建华
  • 14篇李成洪
  • 12篇林渝宁
  • 11篇徐世荣
  • 11篇王远亮
  • 8篇吕正检
  • 8篇王晓中
  • 7篇陈春林
  • 5篇陈诚
  • 5篇刘春冬
  • 5篇罗雄明
  • 4篇霍佳丽
  • 4篇伍淳操
  • 4篇何建川
  • 4篇张冲
  • 3篇曹国文
  • 3篇潘君
  • 3篇杜军
  • 3篇黄永中
  • 3篇郑华

传媒

  • 9篇材料导报
  • 8篇重庆大学学报...
  • 7篇中国药学杂志
  • 5篇光谱实验室
  • 4篇合成化学
  • 4篇应用化学
  • 4篇中国药业
  • 3篇中国现代应用...
  • 3篇天然产物研究...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首届全国高等...
  • 2篇上海畜牧兽医...
  • 2篇畜禽业
  • 2篇质谱学报
  • 2篇中药材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抗感染药学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3篇2013
  • 10篇2012
  • 14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4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相溶解度法研究6种环糊精衍生物对褪黑激素的增溶作用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取代度为1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1-β-CD)、取代度为4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4-β-CD)以及取代度为7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7-β-CD)对褪黑激素(MLT)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褪黑激素的浓度均随6种环糊精衍生物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6种环糊精对褪黑激素均有增溶效果。
伍彬王建华
关键词:环糊精
高分子载体材料在药用微球中的应用及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微球给药系统可实现药物的靶向给药,其在药物的缓控释放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近年来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高分子载体材料(Polymer Carriers)是随着药物学研究、生物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而新兴起来的,是一类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可加工性,经过安全性评价并应用于药物制剂的高分子辅料,主要包括乙基纤维素、淀粉、壳聚糖、海藻酸盐、明胶、丝素蛋白、白蛋白、玉米醇溶蛋白、聚乳酸及聚羟基乙酸等。近年来,高分子载体材料在药用微球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从不可降解性和可降解性两个方面,综述了不同的高分子载体材料在药用微球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建华黄永中
阿魏酸左旋咪唑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兽药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阿魏酸左旋咪唑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阿魏酸左旋咪唑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抗氧化剂溶于注射用水中,加入阿魏酸左旋咪唑盐,充分溶解,调节pH,加入活性炭搅拌,过滤...
林渝宁王建华
文献传递
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表征及含量测定
2013年
制备了恩诺沙星/聚乙烯吡咯烷酮(P VP K 30)固体分散体,并采用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最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恩诺沙星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并且与PV P K 30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行。
王建华封小玲
关键词: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聚乙烯吡咯烷酮
大管根皮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大管Micromelum falcatum(Lour.)Tan.根皮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并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大管根皮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icropubescin(1)、phebalosin(2)、scopoletin(3)、citrubuntin(4)、thamnosmonin(5)、hopeyhopin(6)、arnottinin(7)、casegravol(8)、2-甲氧基-5-羟基桂皮酸甲酯(9)、threo-syrin-goylglycerol(10)。结论:上述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黄升罗雄明王建华
关键词:大管化学成分
盐酸沙拉沙星研究进展概述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总结了盐酸沙拉沙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在药效、药代及检测方面的前沿研究方法,并对其临床应用及新剂型开发进行了展望。
唐达李成洪唐发书王建华
关键词:盐酸沙拉沙星
兽用喹诺酮类药物奥比沙星抑菌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本试验以五氟苯甲酰氯为起始物,通过与丙二酸单乙酯钾盐加成、原甲酸三乙酯消去反应,与环丙胺缩合,然后成环,水解,加上哌嗪基取代反应合成出第三代动物专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奥比沙星,产物通过琼脂扩散法对大肠杆菌菌株(E.coli)、金葡萄球菌菌株(Gold aureus)、肺炎双球菌菌株(Pneumococcus)、波氏杆菌菌株(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进行体外抗菌活性试验,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陈诚林渝宁王建华
关键词:抑菌性
阿司匹林修饰性肽核酸寡聚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阿司匹林修饰性肽核酸寡聚体,结构如式I所示,n为2-4,T为1-胸腺嘧啶,其制备方法是将乙酰水杨酰氯与式II所示的肽核酸寡聚体树脂偶联物在溶剂中、温度-5~10℃条件下搅拌反应,生成式III所示的阿司匹林...
王建华陈春林李成洪王晓中林渝宁韩健葆
左旋咪唑阿魏酸盐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本研究利用自制的阿魏酸左旋咪唑盐,以小白鼠为试验动物,探索了其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18-22 g昆明小鼠,雌、雄各半,共80只,分A、B组(一组灌胃,另一组在灌胃基础上注射弱毒疫苗),各组分4批次处理,每批处理小鼠10只,分别为灌胃生理盐水组(等容量)和灌胃高(12 mg/kg)、中(8 mg/kg)、低(4 mg/kg)剂量组,连续用药15 d后测定各项免疫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添加剂量与对照组比较,除免疫器官指数外,巨噬细胞吞噬指数、E-玫瑰花环形成率、血清中抗体水平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药物对免疫器官无明显毒副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能增强对猪瘟病毒的抵抗。本试验条件下,推荐使用中等剂量(8mg/kg)就能达到良好效果。
王晓中李成洪王建华
关键词:免疫功能小白鼠
斑唇马先蒿的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斑唇马先蒿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色谱柱、反相C18硅胶色谱柱、大孔树脂和高效液相等柱色谱分析手段,对藏药斑唇马先蒿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并通过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考察了甲醇粗提物、洗脱组分和化合物6~10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将其鉴定为去氧土大黄苷[(E)-3-(β-D-glucopyranosyloxy)-5-hydroxy-4'-methoxystilbene](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鸢尾葡萄糖苷(iridotrial glucoside)(3)、木犀草素(luteolin)(4)、苜蓿素(5,7,4'-trihydroxy-3',5'-dimethoxyflavone)(5)、松果菊苷(echinacoside)(6)、焦地黄苯乙醇苷A1(jionoside A1)(7)、甘蓝苷H1(kankanoside H1)(8)、甘蓝苷l(kankanoside l)(9)和马先蒿苷Ⅰ(pedieulariosideⅠ)(10)。另外,甲醇洗脱组分和化合物6的抗氧化活性较好。结论化合物1,3和6~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邓余王秋入王建华唐红梅李成洪
关键词:松果菊苷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