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强

作品数:5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太湖
  • 2篇通量
  • 2篇流域
  • 1篇地表水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硝酸盐
  • 1篇盐岩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地区
  • 1篇蒸发
  • 1篇蒸发排放
  • 1篇碎屑
  • 1篇碎屑岩
  • 1篇太湖流域
  • 1篇太子河流域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排放特征
  • 1篇剖面

机构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贵州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城市学院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作者

  • 5篇王志强
  • 3篇张远
  • 3篇张依章
  • 3篇吴攀
  • 2篇黄剑锋
  • 1篇岳婷婷
  • 1篇黄志辉
  • 1篇朱鲁生
  • 1篇王学中
  • 1篇王鸣宇
  • 1篇王圣瑞
  • 1篇郑磊
  • 1篇王博文
  • 1篇楼明君
  • 1篇李本云
  • 1篇曹星星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太湖西苕溪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来源被引量:19
2012年
为探寻西苕溪流域地下水中NO3--N的污染来源,对西苕溪流域地表水、地下水体的NO3--N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水化学与NO3--N同位素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西苕溪流域地表水的ρ(NO3--N)为1.07~3.45 mg/L,ρ(NO2--N)为0.15~0.35 mg/L;地下水中ρ(NO3--N)为3.24~15.31 mg/L,平均值达9.26 mgL.下游地区地下水的ρ(NO2--N)较高(0.26~4.25 mg/L),平均值达3.00 mg/L.ρ(NO3-)与ρ(Cl-)的关系显示,西苕溪地表水、地下水存在比较稳定的NO3--N输入来源.NO3--N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地表水的δ15N为7.0‰~16.7‰,说明上游NO3--N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中下游则主要受到农业施用化肥与人类生活污水二者的共同影响;地下水的δ15N为14.3‰~27.1‰,说明调查区域内的地下水受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可能更为强烈,另外,地下水中存在的反硝化作用也是造成地下水δ15N增高的原因.
黄剑锋张依章张远吴攀王志强
关键词:地下水硝酸盐反硝化反应
太湖流域宜溧河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被引量:23
2012年
以NP(nonylphenol,壬基酚)、4-t-OP(4-t-octylphenol,辛基酚)和BPA(bisphenol A,双酚A)为目标物质,研究酚类EDCs(内分泌干扰物)在太湖流域宜溧河地表水体和悬浮物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宜溧河地表水体中ρ(NP)、ρ(4-t-OP)和ρ(BPA)分别为156.2~434.0、11.8~19.4和89.8~353.8 ng/L,悬浮物中w(NP)、w(4-t-OP)和w(BPA)分别为520.0~9 818.2、52.0~454.5和39.0~2 454.5 ng/g.流域内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可能是宜溧河流域水体中酚类EDCs的主要来源,ρ(NP)与ρ(NO3-)呈显著正相关(R=0.860,P<0.01).宜溧河水系中酚类EDCs在水相-悬浮物相的有机碳标准分配系数为4.14~6.41,表明悬浮颗粒物的吸附是水体中EDCs迁移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区域中NP、4-t-OP和BPA的入湖量分别为506、57.9和297 kg/a.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部分河段ρ(EDCs)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王志强张依章张远王圣瑞吴攀黄剑锋
关键词:太湖通量
太子河流域莠去津的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了莠去津(atrazine,AT)在太子河流域地表水、悬浮物和地下水中的含量水平,以及AT在该流域水体环境中的分布特征与环境行为,并对地表水中的AT污染程度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地表水中ρ(AT)为0~734.0 ng·L-1,悬浮物中ω(AT)为0~1 496.6 ng·g-1,地下水中ρ(AT)为30.0~245.0 ng·L-1,其算术平均值分别为335.3 ng·L-1、382.9 ng·L-1和104.4 ng·L-1.AT在太子河流域地表水中水相-悬浮物相的有机碳标准分配系数(lg koc)介于3.50~4.14,表明悬浮物的吸附是水体中AT迁移的一个重要途径.AT在太子河流域地表水体中(水相和悬浮物相)的通量介于1.5~184.7 mg·s-1之间,最高值出现在中游地区.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地表水中AT的生态风险很小,95%以上的物种能够得以保护,但太子河流域地表水中AT的残留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
郑磊张依章张远朱鲁生王志强
关键词:莠去津通量
岩溶地区红土与碳酸盐岩上覆地层相关性及其指示意义——以贵阳乌当区剖面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以贵阳乌当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石、土壤的矿物学、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探讨该地红土与基岩(桐梓组白云岩)以及上覆地层(红花园组灰岩和湄潭组下段碎屑岩)之间的物源关系。结果显示碳酸盐岩酸不溶物以石英为主,红土与碎屑岩具有相似矿物组合特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证据显示湄潭组碎屑岩、红花园组灰岩和桐梓组白云岩酸不溶物都为红土的形成提供了物源,其中可能以湄潭组碎屑岩贡献最大。
曹星星吴攀王志强李本云楼明君
关键词:红土碎屑岩风化壳碳酸盐岩
轻型汽油车蒸发排放特征及温度对蒸发排放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车辆蒸发排放是城市地区大气环境中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重要人为源.选取满足国五排放标准的轻型汽油车,采用满足国Ⅵ(A)汽油标准的汽油,在密闭舱内设定两种不同温度,研究蒸发排放特征及温度对蒸发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6辆车热浸VOCs蒸发排放因子范围为0. 01~0. 10 g/h,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因子范围为0. 09~1. 49 g/d,低于已有研究中国四或国三车辆的蒸发排放水平.②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水平远超过热浸VOCs蒸发排放水平.③热浸蒸发排放过程中密闭舱内VOCs质量呈近似线性增长,昼间损失蒸发排放过程中密闭舱内VOCs质量呈先快后缓的增长特征.④温度升高后,热浸和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因子均明显增加.温度由25℃升至38℃后,热浸VOCs蒸发排放因子增加36. 0%~533. 9%;温度从18~33℃升至23~38℃后,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因子增加16. 7%~106. 2%.研究显示,温度变化对热浸和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因子均影响明显.
岳婷婷王鸣宇黄志辉王学中王志强王博文王博文王绍博
关键词:蒸发排放温度VOC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