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博

作品数:17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腹腔
  • 10篇腹腔镜
  • 5篇小儿
  • 3篇增殖
  • 3篇睾丸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瘤
  • 3篇母细胞
  • 3篇母细胞瘤
  • 3篇镜检
  • 3篇固定术
  • 3篇固定术治疗
  • 3篇腹腔镜检
  • 3篇腹腔镜检查
  • 2篇凋亡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2篇隐睾
  • 2篇造口
  • 2篇造口术

机构

  • 17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作者

  • 17篇王文博
  • 14篇李索林
  • 7篇徐伟立
  • 6篇仲智勇
  • 5篇孙驰
  • 5篇时保军
  • 5篇周辉
  • 4篇李英超
  • 3篇刘雪来
  • 3篇于增文
  • 3篇杨晓锋
  • 2篇马亚贞
  • 2篇李龙
  • 2篇耿娜
  • 2篇张永婷
  • 2篇李萌
  • 1篇杜蕾
  • 1篇牛忠
  • 1篇许书清
  • 1篇薛文勇

传媒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发育医学电子...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胃造口术联合Forley氏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小儿瘢痕性食管狭窄
探讨腹腔镜胃造口术联合Forley氏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小儿瘢痕性食管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腹腔镜胃造口术联合Forley氏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小儿瘢痕性食管狭窄,损伤轻、出血少、恢复快,采用器械简单,操作方法简易,疗效明显。
徐伟立李索林方燕彬孙驰王文博
关键词:小儿患者
多聚赖氨酸修饰γ-Fe_2O_3纳米颗粒标记不影响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被引量:1
2016年
背景:维甲酸是最有潜力的神经母细胞瘤微小残留病灶的诱导剂,能诱导体内细胞分化,同时伴有肿瘤细胞增殖减低。目的:探讨纳米颗粒标记对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及13-顺维甲酸对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多聚赖氨酸修饰γ-Fe_2O_3纳米颗粒标记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在含有13-顺维甲酸的培养液中诱导分化培养,RT-PCR法检测标记前后和诱导前后Oct-4的表达变化,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标记前后和诱导前后nestin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20例患者的骨髓标本中有5例成功培养出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2)多聚赖氨酸修饰γ-Fe_2O_3纳米颗粒标记不影响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Oct-4 mRNA表达和nestin表达也没有明显变化。(3)加入13-顺维甲酸培养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生长速度减慢,Oct-4 mRNA表达和nestin表达逐渐降低。(4)结果表明多聚赖氨酸修饰γ-Fe_2O_3纳米颗粒可以用于标记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13-顺维甲酸可以诱导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分化。
仲智勇时保军周辉王文博
关键词: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神经母细胞瘤Γ-FE2O3细胞分化
参附注射液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适量对数生长期肾母细胞瘤细胞,分为低、中、高浓度组及对照组。低、中、高浓度组分别加入0.4、0.8、1.2 mg/m L参附注射液2m L,对照组加入等量无菌DMSO培养液。干预24 h时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算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53、B细胞淋巴瘤因子l-2(bcl-2)蛋白。结果干预24 h时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对照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2.83%±5.18%、35.76%±6.01%、54.51%±9.07%、6.39%±2.81%,组间比较,P均<0.05。干预24 h时低浓度组、终浓度组、高浓度组、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59%±1.24%、18.27%±1.73%、21.85%±1.62%、3.92%±1.36%,组间比较,P均<0.05。各组细胞p53的相对表达量为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对照组,P均<0.05;bcl-2的相对表达量为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抑制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53表达、升高bcl-2表达有关。
仲智勇时保军周辉王文博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细胞凋亡P53
单孔腹腔镜下经阴囊入路睾丸引降固定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合并斜疝后内环口形态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传统三孔腹腔镜和单孔腹腔镜监视下经阴囊入路睾丸引降固定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transcrotal orchidopexy,LATO)实施睾丸引降固定之后内环口的形态学特征,为LATO手术术中是否需要同时行单孔腹腔镜腹膜外结扎术(laparoscopic percutaneous extraperitoneal closure,LPEC)提供形态学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5~12月实施传统三孔腹腔镜睾丸引降固定术治疗的24例腹股沟型隐睾合并斜疝患儿作为传统腹腔镜组,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实施LATO+LPEC治疗的22例腹股沟型隐睾合并斜疝患儿作为LATO组。留取两组术中影像学资料,并进行观察和比较两组内环口的形态。结果传统腹腔镜组术后内环口处腹膜后形成裂伤平面,腹膜因收缩而出现不同大小的裂隙,腹膜细小血管破裂而导致微小出血,术中内环口组织随时间自行止血,血痂渗漏至内环口周围腹膜外间隙;LATO手术组引降固定后内环口处腹膜依旧光滑完整,内环口处腹膜和腹膜外间隙内未见出血。两组睾丸引降固定所致的牵拉作用使精索向内侧移行和压迫内环口。两组术中实施引降固定之后,内环口形态改变但内环口依旧存在。结论与传统三孔腹腔镜法实施睾丸引降固定术相比,LATO术后内环口不具备受损鞘突腹膜修复、内环口腹膜化和瘢痕组织增生填塞内环口的形态学基础,因此内环口依旧处于开放,具备发展为具有临床症状的疝或鞘膜积液的形态学条件,其牵拉精索组织造成的阻挡对预防疝或鞘膜积液的形成作用仍需深入研究。
刘雪来王文博李龙李索林
关键词:内环口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将肾母细胞瘤细胞分别与高、中、低浓度(1×10~9、1×10~8、1×10~7VP/m L)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共同孵育20 h,以不加注射液的细胞为空白对照。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及相关基因p21、Bax蛋白表达,检测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LC-3、Atg7、Atg12表达和自噬体数量。结果:高、中、低浓度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对肾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2.86±3.18)%、(33.64±7.25)%、(16.26±9.07)%,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3.85±9.36)%、(37.35±9.64)%、(23.64±10.65)%。与空白对照比较,高、中、低浓度药物作用下G_0/G_1期细胞均增加,其中高、中浓度药物效果较明显(P<0.05或P<0.01);高浓度下细胞中p21、Bax蛋白和LC-3、Atg7、Atg12基因表达增强,自噬体数量增加(P<0.01);中浓度下细胞中Bax蛋白表达增强(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可抑制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
仲智勇时保军周辉王文博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细胞周期增殖凋亡自噬
复合型胆总管囊肿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复合型(Ⅳ-A)胆总管囊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间腹腔镜手术治疗65例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为Ⅳ-A型,切除肝外囊肿及肝门部胆管成形后行肝管空肠扩大吻合术。结果16例复合型胆总管囊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8例合并肝总管狭窄,予以狭窄段切开或切除后扩大肝管空肠吻合;4例左右肝管汇合处狭窄,于分又水平向左右肝管切开行双管-空肠吻合;2例合并右肝管开口隔膜狭窄,经肝门胆管将其切开;2例合并左肝管囊肿下游狭窄,自肝门向左肝管切开扩大成形后行肝管.空肠斜形吻合。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暂时陛胆漏自愈,1例吻合口狭窄再手术后解除。随访观察肝内囊肿明显减小直至消失。结论腹腔镜提供的视野放大效果有利于囊肿根治性切除及肝门胆管狭窄矫治。对于复合型胆总管囊肿,腹腔镜肝门部或肝内胆肠吻合安全有效。
于增文王文博李索林李英超徐伟立耿娜李萌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腹腔镜检查胆道外科手术
腹腔镜胃造口术联合Forley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小儿瘢痕性食管狭窄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造口术联合Forley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小儿瘢痕性食管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4年2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瘢痕性食管狭窄患儿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9.27±29.32)个月。均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造口术,术后第7天利用简易Forley尿管球囊进行狭窄食管扩张。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回院复查,食管钡餐检查,测量对比术后食管扩张不同时间段狭窄段食管直径变化。结果所有1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01±5.02)min,出血量(15.91±4.37)ml,术后住院(8.18±0.98)d。术后第7天开始扩张食管,操作顺利。扩张1个月后,4例可进少量固体食物;3个月时,9例可进普通饮食;6个月时,患儿几乎全部恢复正常饮食。术后1~3个月期间食管扩张效果最明显,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均有显著型差异(F=13.407,P=0.000〈0.01)。术后造瘘口周围皮炎或湿疹8例,造瘘口脱垂1例,扩张后食管黏膜出血2例,无造瘘口回缩、食管破裂穿孔、导丝或尿管断裂、腹膜炎等发生。结论腹腔镜胃造口术联合Forley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小儿瘢痕性食管狭窄,损伤轻、出血少、恢复快,采用器械简单,操作方法简易,疗效明显。
徐伟立李索林方燕彬孙驰王文博
关键词:食管狭窄胃造口术腹腔镜检查
2种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隐睾效果对比观察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对比观察常规三孔腹腔镜(traditional laparoscopic orchidopexy,TLO)与改良单孔腹腔镜睾丸固定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transcrotal orchidopexy,LATO)治疗小儿隐睾症的效果,分析2种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优缺点。方法 83例隐睾患儿按手术方式分为TLO组(28例)和LATO组(55例),记录隐睾位置、侧别、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TLO组双侧隐睾数多于LA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睾丸均成功完成引降,未见术中大出血、精索损伤、膀胱损伤等并发症。2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TO组气腹时间明显短于TL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O组双侧隐睾手术时间少于LA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睾丸位置是否可触及、是否合并腹股沟疝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仅TLO组发生睾丸萎缩1例,2组间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TO手术气腹时间明显短于TLO,TLO手术更常用于治疗双侧隐睾,2种术式一样安全有效。对于腹腔内高位隐睾,一期手术引降困难时,可考虑分期手术避免睾丸萎缩。
马亚贞李索林薛文勇齐进春王文博杜蕾
关键词:隐睾睾丸固定术腹腔镜
经鞘突口腹腔镜抵入法在经阴囊入路睾丸引降固定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介绍单孔腹腔镜监视下经阴囊入路睾丸引降固定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transcrotal orchidopexy,LATO)治疗腹股沟型隐睾中采用经鞘突口腹腔镜抵入法(laparoscope approaching scrotum via inner ring orifice,LASIRO)在体外快速准确找到鞘膜腔的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行LATO治疗的35例37侧腹股沟型隐睾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LASIRO在体外快速准确找到鞘膜腔:经阴囊切口中心切开肉膜之后,重建气腹,将光源调暗的镜头经未闭鞘突口伸入患侧鞘突腔内,向阴囊切口抵进到阴囊内,经切口抵出。采用电刀打开鞘膜腔,牵出睾丸。之后采用桥法横断鞘状突,分离和松解精索,保护输精管,实施睾丸引降固定。术后随访手术效果、隐睾位置和并发症。结果37侧隐睾均在体外快速准确找到鞘膜腔,在腹腔镜监视下成功固定于阴囊。手术时间25~55 min,围术期未发现并发症。患儿均于术后第2 d出院。术后随访24例,随访时间1~16个月,睾丸均位于阴囊内,无回缩或萎缩,未见切口感染、腹股沟疝或鞘膜积液发生。结论采用LASIRO可在体外快速准确找到位置偏高的鞘膜腔,有助于暴露睾丸和实施引降固定,方法安全、准确、有效,操作简便灵活。保持了LATO的隐瘢痕特点,缩短了手术时间,符合微创精准和快速康复的治疗理念。
刘雪来李龙李索林王文博杨晓锋葛晓丽
关键词:隐睾
经Ⅰ期造瘘口单部位腹腔镜辅助Martin-Duhamel术在全结肠型巨结肠症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经Ⅰ期造瘘口单部位腹腔镜辅助Martin-Duhamel术在先天性全结肠型巨结肠症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患儿术后排便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5例先天性全结肠型巨结肠症患儿的诊治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月龄(5.11±2.67)个月,所有患儿Ⅰ期行回肠末端造瘘术,Ⅱ期行腹腔镜辅助Martin-Duhamel手术。术后随访2年,采用李正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法进行排便功能评分。定期肛管直肠测压,记录和比较患儿排便频率、性状及近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84.43±30.46)min,出血量(27.57±10.63)mL,肠功能恢复时间(3.29±0.91)d,术后住院时间(7.86±1.77)d。术后1~3个月排便频率为8~20次/日,术后6~9个月排便频率为4~8次/日,术后1~2年排便频率为2~4次/日(接近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排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115),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排便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40),术后1年和术后2年排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542)。肛管直肠测压从术后6个月开始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肛管反射舒张压P=0.027;肛管静息压P=0.010;直肠静息压P=0.034)。术后6个月内因排便次数多致肛周湿疹、皮肤破溃6例,予以造口粉、氧化锌或芦荟软膏涂抹后恢复;小肠结肠炎1例,经保守治疗后缓解;无便秘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Ⅰ期造瘘口单部位腹腔镜辅助Martin-Duhamel术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症患儿安全可行;排便功能可在术后6个月至1年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儿童的水平。
徐伟立李索林孙驰王文博杨晓锋刘献荣曹淑荣方燕彬曹娟李亮星吉丽康
关键词:HIRSCHSPRUNG病排便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