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伟
- 作品数:60 被引量:190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USP2和CyclinD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分析胃癌中USP2蛋白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USP2蛋白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US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3.3%(69/109),而癌旁组织中USP2阳性表达率为33.7%(34/10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8.428,P<0.001)。胃癌组织中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1.1%(49/111)。胃癌组织中USP2表达与CyclinD1表达高度相关(P=0.005);胃癌组织中Cyclin D1表达与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USP2异常表达可能通过其底物蛋白CyclinD1促进胃癌发展并影响患者的预后。
- 叶盛威王明伟陈琼荣漆楚波岳君秋魏少忠张克亮
- 关键词:胃癌CYCLIND1远处转移TNM分期
- 病理科常用不同型号全自动免疫组化仪使用对比分析
- 王明伟金苏张杨鸽龄唐浩高少阳余洁岳君秋
- 乙状结肠系膜原发并卵巢和盆腹膜转移性室管膜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系膜原发、卵巢及腹盆腔广泛转移的颅脊髓外室管膜瘤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总结1例乙状结肠系膜原发、卵巢及腹盆腔转移性室管膜瘤诊疗经过,对比三次手术前后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
- 郭芳方娜王满香冯曦金苏王明伟邓云特毛永荣刘晓陈琼荣
- 关键词:室管膜瘤乙状结肠系膜临床病理分析
- 文献传递
- 介绍一种防止小标本裱片滑落的简易方法
- 2025年
- 目的规范小标本裱片的方向,便于病理医师镜下阅片。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笔画线,间隔1 cm左右画三条竖线形成“格子”区间,制作“特制载玻片”;将每组蜡片吸附在“格子”内,烤片后行HE染色、封片。结果切片行HE染色、封片后,肉眼观载玻片上小标本整齐排列、裱片方向一致,无滑落现象。结论“特制载玻片”能使小标本裱片方向一致,便于病理医师镜下阅片,该方法简便实用,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非常适合在病理科、科研机构,尤其是基层医院病理科推广应用。
- 李行王明伟
- 关键词:小标本HE染色
- PDCA循环法在缩短病理诊断报告发出时间中的应用
- 王明伟金苏邓云特
- 甲状腺冷冻切片流程中的技术要点被引量:1
- 2023年
- 制作高质量的甲状腺冷冻切片难度较大。毛玻璃样核、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的形成等特征性改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诊断依据,由此病理医生对甲状腺冷冻切片的要求极高。提高甲状腺组织冷冻切片的质量尤为重要。本科室在日常冷冻切片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现将甲状腺冷冻切片全流程中需注意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 王明伟杨家莉张盛高少阳
- 关键词:甲状腺冷冻切片病理技术
- 小肠系膜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一例被引量:2
- 2017年
- 患者女, 52 岁. 因腹胀、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于2015年10月就诊于当地医院. 体检:无发热、腹泻,腹部触诊柔软,中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患者自发病以来体质量逐渐下降,肛门停止排气排便6d.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 21×10^12/L,血红蛋白91. 0 g/L,白蛋白32. 6 g/L.腹部增强CT示左中腹部类椭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毛糙,轻度强化,与邻近小肠壁分界不清伴不全梗阻(图1) ,腹膜后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为明确病变性质及缓解症状,遂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于小肠距屈氏韧带120 cm处见一肿物,肠系膜及网膜散在多灶小结节,行部分肠管、肿物切除术.
- 方娜杨庆君邓云特冯曦夏和顺张杨鸽龄王明伟吴德周会郭芳
- 关键词: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小肠系膜上皮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炎性腹部触诊
- 混合性血管内皮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混合性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1例混合性血管内皮瘤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型中的CD31、CD34、Ⅷ因子、VWF、PCK、Vimentin、EMA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巨检:送检骨骼肌带筋膜,肌间见31个灰白色结节,直径0.6~2.5cm,切面灰白色鱼肉状。镜检:瘤组织成分复杂,有网状型血管内皮瘤、上皮性血管内皮瘤及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成分。免疫组化表型为血管来源肿瘤。结论混合性血管内皮瘤属极其罕见低度恶性肿瘤,成分多样。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其诊断分析。
- 常青毛永荣吴昌鸣王明伟
- 关键词:血管内皮瘤混合性免疫组化软组织
- 原发性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clear cell sarcoma,PGI CCS)的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2例PGI CCS患者临床病史及随访资料,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呈弥漫性或膨胀性浸润生长,细胞呈片、巢状,部分呈条束状排列,细胞大小一致,细胞核仁突出,胞质嗜酸性,少量核分裂象,伴破骨样多核巨细胞散在分布。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表达S-100、HMB-45、Melan-A、PNL-2、DOG1、CD117、CD34、desmin、SMA、PCK、CD56、Syn、Cg A等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5%,破骨样多核巨细胞表达CD68、PNL-2;分子生物学FISH检测EWSR1基因重排。患者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21个月死亡。结论 PGI CCS罕见,侵袭性高,预后差,确诊需结合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PGI CCS需与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神经鞘膜瘤、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上皮样胃肠道间质瘤等鉴别。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有待进一步分析。
- 郭芳冯曦方娜金苏王明伟夏和顺漆楚波
- 关键词:胃肿瘤透明细胞肉瘤原发性软组织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CT/MRI表现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DFSP患者的CT/MRI资料。男5例,女5例,年龄23~66岁(平均约44岁),8例行MRI检查,全部行增强扫描;6例行CT检查,增强扫描4例;其中同时行CT、MRI检查的4例。结果 7例为单发,3例多发。躯干和四肢皮下5例,盆腔1例,颌下、颅顶部、颏下、颞部各1例,均表现为皮下边界清楚或欠清晰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CT表现为边界尚清晰、内部密度尚均匀的等密度肿块。MRI表现与肌肉信号相比,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上均表现为略不均匀的高信号,其内可见少许条片状的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部分病灶内部强化欠均匀。结论 DFSP 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MRI对病变的术前评估及术后复发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周俊芬闫卫鹏王明伟袁子龙陈宪刘玉林
-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