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莲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枝江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 2024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枝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及布拉氏酵母菌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持续治疗3 d。比较两组治疗3 d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治疗前、治疗3 d后的肠黏膜损伤指标、肠道菌群、免疫功能,以及研究期间安全性。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止泻时间、热退时间早于对照组;治疗3 d后,两组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菌落数较治疗前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粪肠球菌菌落数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3 d后,两组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3 d后,两组外周血CD4^(+)、CD4^(+)/CD8^(+)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8^(+)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研究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肠道菌群,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肠道黏膜损伤,安全性较高,且疗效显著。
- 王春莲詹玉磊张景兰小丰李苗杨业勤时小丽
- 关键词: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重组人干扰素Α-1B
- 2006—2010年枝江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被引量:2
- 2012年
- 医疗机构是细菌、病毒、传染性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集中的场所,医疗机构消毒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感染或医源性感染的发生[1]。2003年SARS暴发流行以来,各级医疗机构对医院消毒的认识有所提高。2006—2010年枝江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与枝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医疗机构消毒监测计划,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了规范性的消毒效果监测,现将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的医疗机构消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王春莲潘爱明蒋艳红黄艳戴文生
- 关键词:消毒
- 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 2010年
- 目的总结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治体会,提高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治水平,减少肾切除率。方法 89例闭合性肾损伤,男56例,女33例,平均年龄37岁。综合应用尿常规、B超、IVU、CT等检查。诊断闭合性肾损伤,其中合并内脏器官损伤14例,合并颅脑损伤3例,合并四肢脊椎骨折6例,2例腹腔、颅脑与腹腔、脊柱复合伤伴休克。行保守治疗74例,其中颅脑损伤1例,四肢脊柱骨折4例;行手术治疗12例,其中行肾修补术5例,肾切除术7例,1例转上级医疗行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2例重度闭合性肾损伤因复合伤、顽固性休克者入院不久死亡;87例痊愈出院。52例随诊3个月~7年。保守治疗病例中发生肾性高血压2例,肾周尿囊肿1例,肾萎缩1例,局限性肾积水1例,手术诊断与肾动脉栓塞治疗者均无并发症。结论 CT检查是准确诊断闭合性肾损伤与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Ⅲ级以上闭合性肾损伤伤后2~4周复查CT,有利于肾周尿囊肿的早期发现与治疗,Ⅳ级以下闭合性肾损伤尽可能采用非手术治疗。
- 潘葵阳王春莲
- 关键词:创伤
- 2000—2009年枝江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 2011年
- 目的了解枝江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及10年变化趋势,为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枝江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42.4%,集中式供水合格率58.5%,高于分散式供水合格率21.9%;2005—2009年的水样合格率高于2000—2004年。集中式供水合格率逐年上升,分散式供水合格率10年来变化不大。结论枝江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污染严重,农村改水工作有待加强。
- 潘爱明蒋艳红戴文生黄艳李敏严清明潘葵阳王春莲
-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卫生水质监测农村卫生
- 噻托溴铵对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患者气道重塑情况及JAK/STAT通路蛋白的影响
- 2024年
- 研究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患者气道重塑情况及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通路蛋白的影响。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268例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患者分为进行常规治疗的常规组(134例)和联合噻托溴铵进行治疗的噻托溴铵组(134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抽签法,两组均治疗1个月。统计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JAK/STAT通路蛋白、炎症指标、感染严重程度、免疫功能、血气指标及气道重塑指标。治疗1个月后,噻托溴铵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噻托溴铵组咳嗽、发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Janus激酶1(JAK1)、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1(STAT1)、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2(STAT2)、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白细胞(WBC)、外周血CD8^(+)水平及临床肺部感染(CPIS)评分、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气管管壁厚度与外径比值(T/D)、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横截面面积比(WA)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噻托溴铵组低于常规组(P<0.05);外周血CD3^(+)、CD4^(+)水平、CD4^(+)/CD8^(+)、氧合指数、氧分压(PaO_(2))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噻托溴铵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期间,噻托溴铵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噻托溴铵可调节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患者JAK/STAT通路蛋白水平,降低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血气指标,缓解其气道重塑,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 王春莲李苗周晓琳詹玉磊杨业勤兰小丰潘葵阳时小丽
- 关键词:急性加重期噻托溴铵JANUS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