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峰

作品数:295 被引量:1,426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医学科研项目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兰州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6篇期刊文章
  • 48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7篇医药卫生
  • 10篇哲学宗教
  • 5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61篇手术
  • 51篇脑损伤
  • 50篇颅脑
  • 48篇出血
  • 46篇颅脑损伤
  • 36篇脑出血
  • 31篇精神分裂症
  • 31篇分裂症
  • 24篇高血压
  • 23篇受体
  • 22篇外科
  • 21篇重型
  • 20篇杏仁核
  • 20篇疗效
  • 19篇多巴
  • 18篇多巴胺
  • 18篇重型颅脑
  • 17篇术后
  • 17篇重型颅脑损伤
  • 17篇难治

机构

  • 215篇解放军第三医...
  • 4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9篇解放军第3医...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宁波市妇女儿...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2...
  • 2篇宝鸡市人民医...
  • 2篇宝鸡市中医医...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湖南省第二人...
  • 1篇中国电子信息...

作者

  • 289篇王晓峰
  • 113篇李拴德
  • 89篇张宏兵
  • 74篇刘建新
  • 68篇唐宗椿
  • 63篇杨来启
  • 57篇杨喜民
  • 54篇李加龙
  • 53篇王军
  • 41篇吴兴曲
  • 40篇刘光雄
  • 39篇姜克明
  • 38篇苏宝艳
  • 38篇马文涛
  • 33篇杨术真
  • 33篇李迎国
  • 32篇张荣军
  • 29篇张坤虎
  • 23篇李栓德
  • 23篇张彦

传媒

  • 23篇立体定向和功...
  • 23篇西北国防医学...
  • 2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1篇中国心理卫生...
  • 9篇第七届全国立...
  • 8篇中国中西医结...
  • 8篇中国神经精神...
  • 8篇中国实用神经...
  • 6篇中国行为医学...
  • 6篇中国微侵袭神...
  • 5篇解放军预防医...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第三届全国精...
  • 4篇中国临床心理...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4篇临床急诊杂志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临床神经外科...
  • 4篇中华医学会神...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20篇2016
  • 5篇2015
  • 12篇2014
  • 22篇2013
  • 13篇2012
  • 11篇2011
  • 13篇2010
  • 14篇2009
  • 12篇2008
  • 10篇2007
  • 18篇2006
  • 15篇2005
  • 16篇2004
  • 16篇2003
  • 45篇2002
2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立体定向技术在难治性精神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02年
在立体定向基础上 ,应用CT、MRI、微电极和电阻值联合的多元化定位方法 ,对 12 0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 ,采用不同核团组合的双侧多靶点技术进行射频热凝治疗 ,应用CGI、BPRS、PANSS等精神病量表进行术前、术后的对照分析 ,以探讨不同靶点组合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意义。经过量表术前、术后评估 ,评分差值P <0 0 5。依据减分率标准 ,12 0例患者中 68例显效 ,45例有效 ,7例无效 ,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说明双侧多靶点组合的立体定向技术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尤其是新的靶点组合与亚核团的准确定位 。
王晓峰李拴德杨来启姜克明宋世田张红宾胡淑芳李涛张宏兵
关键词:难治性精神病立体定位技术
微创手术治疗皮质运动区中小量脑出血的效果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皮质运动区中小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皮质运动区中小量脑出血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显微镜下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3天、10天、1个月、3个月随访并进行肌力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前肌力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第3天、10天、1个月和3个月,两组之间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后第3天的肌力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以后,两组分别与同组治疗前肌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微创开颅手术治疗皮质运动区中小量脑出血能促进肌力的恢复,降低了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周永春王晓峰杨术真罗文颖陈勃勃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肌力皮质运动区
杏仁核和扣带回毁损对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单胺递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研究立体定向联合毁损杏仁核内侧核群和扣带回前区对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探讨手术影响单胺类递质水平及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理。方法 用立体定向技术射频毁损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杏仁核内侧核群和扣带回前区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LPC)测定手术前后患者脑脊液DA、5 HT、NE的含量 ,对含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前不同性别、年龄及病程之间DA、5 HT、NE未见明显差异(P >0 .0 5 ) ;治疗前DA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DA下降 ,与手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前 5 HT和NE明显低于对照组 ,治疗后升高 ,但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毁损杏仁核内侧核群和扣带回前区可以使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内DA水平升高 ,5 HT和NE水平降低 。
李拴德李涛王晓峰姜克明尹乾坤杨来启吴兴曲刘光雄
关键词:杏仁核脑脊液单胺递质
白血病抑制因子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观察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在添加白血病抑制因子环境下的增殖、分化状况。结果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呈悬浮生长,具有不断增殖的能力。添加白血病抑制因子能加快神经干细胞的增殖速度,提高其长期增殖能力。加血清诱导分化后细胞可分化为不同形态的细胞。添加白血病抑制因子可以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保留其多能型。结论白血病抑制因子对促进神经干细的增殖及维持未分化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刘建新郝晓柯王瑞安王晓峰马岳云苏明权刘家云
关键词:胚胎细胞分化体外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用氟喹诺酮类药抗感染疗效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影响神经外科手术中氟喹诺酮类药抗感染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该类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33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治疗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制定抗感染疗效影响因素调查量表,并根据患者临床病例提供的数据填写,对包括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在内的11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抗感染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在133例患者中,有16例(12.03%)微生物试验培养出致病菌。影响氟喹诺酮类药物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清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OR值为0.029~5.317,P值为0.005~0.026。结论老年和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此类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抗感染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和病情变化进行个体化治疗。
唐宗椿王晓峰杨兴奎张荣军
关键词:术后感染氟喹诺酮类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杏仁核毁损对甲基苯丙胺精神分裂症大鼠边缘区多巴胺D_2受体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毁损对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P)精神分裂症大鼠脑内边缘区多巴胺D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手术组,每组各10只;采用经腹腔注射MAP制备精神分裂症MAP模型,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杏仁核,原位杂交法观察边缘区多巴胺D2受体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边缘区多巴胺D2受体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组大鼠边缘区多巴胺DA受体阳性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杏仁核毁损可以抑制使用MAP而诱发的边缘区D2表达的亢进。
王晓峰李拴德刘建新杨喜民李鸣王小亚张宏兵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甲基苯丙胺杏仁核多巴胺D2受体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早期预防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早期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宝鸡市解放军第三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6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手术患者,采取术中、术后系列预防治疗措施,并于术后6月动态观察患者脑积水发生情况。结果 136例手术患者中,术后6月内发生脑积水10例,其中有临床症状需分流手术5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并发脑积水进行早期预防,可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张宏兵刘百军王晓峰苏宝艳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脑积水
徒手定向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徒手定向技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6月宝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徒手定向技术经颅骨钻孔或经皮锥颅后硅胶软管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48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CT片设计体表穿刺点、靶点及穿刺路径,校正听眦线(OM线)并计算确定穿刺轴位面,测量穿刺点距前中线体表弧线距离确定穿刺冠状面,测量穿刺方向对侧体表点距前中线体表弧线距离设置对侧标志点引导矢状面穿刺角度。结果 148例共选择192个靶点,到达血肿腔预定靶点142个(74.0%),在血肿腔内但偏离预定靶点28个(14.6%),在血肿周边但能满足引流要求19个(9.9%),偏离血肿需要重新穿刺调整引流管3个(1.6%),穿刺有效率98.4%。结论徒手定向技术不需要安装框架或特殊仪器,仅依据CT图像,数分钟内设计好脑内血肿的穿刺点、穿刺方向及深度,是一种简便准确、安全有效的穿刺定向技术,临床治疗应用效果良好。
孙峻峰熊东胜高强魏毅君邵威王晓峰王茂德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穿刺术
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技术和脑内核团毁损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意义。方法:18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术前经过系统的精神药物及心理行为治疗,仍不能控制症状的内科治疗困难的患者。应用MRI在立体定向的基础上,选择性射频热凝苍白球、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靶点。并在术前、术后应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进行评分。结果:手术后YGTSS的运动抽动评分、发声抽动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手术前后WAIS智力量表评分无明显变化。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立体定向核团射频热凝治疗内科治疗困难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张宏兵王晓峰李栓德魏元龙苏宝艳刘建新刘蓉周静
关键词:抽动-秽语综合征
维生素C对应激大鼠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 :探讨在急性应激状态下大鼠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及维生素C (VitC)对SOD改变的影响。方法 :在强迫游泳应激模型中 ,大鼠用VitC慢性给药 (腹腔内注射 0 5g·Kg- 1 ,每日一次 ,连续 7天 ) ,观察强迫游泳应激后大鼠额叶、海马、中脑和下丘脑内SOD的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强迫游泳组大鼠海马内SOD活性显著性增高 (t=3 3 2 4,P <0 0 1) ,额叶、中脑和下丘脑SOD活性也显著升高 (t =2 5 3 3 ,2 3 0 3 ,2 5 89,P均 <0 0 5 )。VitC组与对照组各脑区SOD活性未见明显变化 (P均 >0 0 5 ) ;但与强迫游泳组比较 ,海马内SOD活性显著性降低 (t=3 812 ,P <0 0 1) ,额叶、中脑和下丘脑内SOD活性也显著性降低 (t=2 2 5 1,2 3 42 ,2 2 16,P均 <0 0 5 )。结论 :VitC可显著减少急性应激状态下脑内产生的自由基 ,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马文涛杨来启杨喜民王晓峰李淑艳张彦吴兴曲刘光雄
关键词:神经保护维生素C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