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松

作品数:80 被引量:300H指数:9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文化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9篇钻井
  • 27篇钻井液
  • 13篇油田
  • 11篇教学
  • 9篇储层
  • 7篇油气层
  • 7篇气层
  • 6篇应用化学
  • 6篇油基
  • 6篇水基
  • 6篇水基钻井液
  • 6篇教学改革
  • 5篇性能评价
  • 5篇油气层保护
  • 5篇气层保护
  • 5篇气田
  • 5篇钻井液体系
  • 5篇抗盐
  • 5篇储层保护
  • 4篇压裂

机构

  • 80篇长江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化
  • 5篇中石化华北石...
  • 4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化集团
  • 2篇宜宾职业技术...
  • 2篇中海油能源发...
  • 2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江苏油田
  • 1篇新疆石油管理...
  • 1篇咸阳川庆鑫源...

作者

  • 80篇王松
  • 24篇胡三清
  • 14篇罗跃
  • 11篇李水清
  • 7篇李红
  • 7篇魏霞
  • 7篇赵伟民
  • 6篇任朝华
  • 6篇王浩任
  • 6篇李行
  • 6篇刘二平
  • 5篇田小海
  • 5篇曾科
  • 5篇王祖文
  • 5篇杨欢
  • 5篇喻霞
  • 4篇李杨
  • 3篇梅平
  • 3篇余维初
  • 3篇丁康乐

传媒

  • 9篇石油天然气学...
  • 7篇钻井液与完井...
  • 6篇长江大学学报...
  • 6篇长江大学学报...
  • 5篇精细石油化工...
  • 5篇化学与生物工...
  • 4篇石油教育
  • 3篇石油钻探技术
  • 3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稻米
  • 2篇广州化工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科技创业月刊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油田化学
  • 1篇精细化工
  • 1篇特种油气藏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降解聚合物堵漏剂的合成与应用
2024年
钻井液漏失问题是长期存在于钻井作业中并且一直未能得到较好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常用的聚合物凝胶堵漏材料存在承压能力低、吸水膨胀量小、抗温抗盐性差、不能自降解等缺点。为此优选了合成自降解聚合物堵漏剂的单体,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合成了自降解聚合物堵漏剂。该堵漏剂刚开始遇水膨胀率较小,能够快速进入裂缝部位产生封堵,随着时间的延长,体积不断膨胀,在裂缝处形成嵌压式封堵层,提高堵漏剂在裂缝性漏失层的滞留能力和封堵层的抗剪切强度。实验结果表明,该堵漏剂饱和吸水量最大可达156.9 g/g;21 d的降解率超过90%。在聚磺钻井液体系中分别加入5%的自降解堵漏剂和其它现有的几种堵漏剂后,针对3~5 mm的锲形裂缝,自降解堵漏剂钻井液体系承压压力可达17.5 MPa,堵漏效果明显优于现有堵漏剂;利用3 mm的裂缝性岩心模拟地层条件进行动态损害实验评价,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达到90%,且油气层保护效果良好。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堵漏体系能够对裂缝型漏失地层实现良好的封堵,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郑文武刘福张军义韩婧曹奇超王雄王松
关键词:堵漏剂储层保护
应用化学专业生产实习的实践探索与认识被引量:17
2011年
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除了使其具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外,更应该加强和充实其实践能力。生产实习是培养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一是革新实习计划和教学内容,二是建设稳定强劲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三是建立对口、稳定的实习基地,四是严格量化考核过程,才能培养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高和思维敏感的复合型应用专业技术人才。
任朝华罗跃李水清秦少雄王松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一种致密油气层保护剂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在新疆本布图油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时常发生水层及油气层井段井径不规则,严重影响固井质量,损害了油气层。为了钻采过程中满足对本布图油田储层保护的要求,采用无肥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合物弹性微球NWL,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另外优选了防水锁剂。将NWL、防水锁剂、微米级的刚性酸溶性颗粒(CaCO_(3))、石油树脂C_(9)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复配,得到了储层保护剂CBJ。并评价了CBJ与地层裂缝孔隙适配性、酸溶性与油溶性、与现有钻井液配伍性的评价和储层保护效果,并进行了现场实验。结果表明,CBJ满足地层裂缝孔隙封堵粒径大小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酸溶性与油溶性,API滤失量下降了20%左右,渗透率恢复值达80%以上,现场实验效果良好。研究结果表明,CBJ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性能,能够因地制宜地保护本布图油田储层,最大限度地提高油井产量。
李昕潼郑文武刘福孙中伟王松
关键词:油气层损害油层保护剂
提高《油田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
2016年
油田化学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该专业本科教学阶段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进行如下教学改革实践:精心编写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规划类教材《油田化学原理》,并将油田化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有机结合;增设了开放性实践教学环节,将老师的科研成果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提高课堂论教学的信息量和教学效率;完善成绩考评模式。
王松罗跃李水清杨欢付美龙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教学改革
保护储层与环境的深水钻井液室内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深水区域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已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但深水钻井面临低温、安全密度窗口窄、存在水合物及浅层流、井眼稳定等技术难题,对深水钻井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配制了一种深水水基钻井液:在海水中分别加入了适量的优质膨润土、增黏剂、降滤失剂、防塌剂及水合物抑制剂。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能够有效抑制水合物的形成,加重后的流变性好,抗侵污能力较强,抗钻屑达10%,抗NaCl达15%,抗CaCl2达0.3%;热滚回收率高,抑制性强,在相同条件下与合成基钻井液的热滚回收率相等;保护油气层的效果好,其渗透率恢复率可达90%以上;其所选用的处理剂及配制的钻井液的EC50值均大于10 000mg/L,无生物毒性,可以满足海洋深水钻井的要求。
王松魏霞胡三清宋明全喻霞
关键词:深水钻井油气层保护环境保护钻井液
河南油田采油酸化废水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报道了采用碱处理-氧化/吸附-混凝法处理油田酸化废水的一种工艺方法。实验用酸化废水取自河南油田,由剩余酸及酸化返排液组成,其CODcr=4367mg/L,由70.4%无机物和29.6%有机物构成。实验研究中以CODcr去除率为考察指标,所得药剂适宜加量和工艺参数如下:在碱处理阶段,Ca(OH)2加量100g/L,使废水pH由1.0升至11.5,CODcr去除率45.8%;在氧化阶段,H2O2溶液加量3mL/L,镀铜铁屑加量4g/L,pH值3~4;在吸附阶段,活性炭加量10g/L,pH值4~5,搅拌时间60min。进一步通过正交设计实验,求得氧化/口及附阶段最佳工艺条件为:pH:45,H2O2溶液加量3mL/L,镀铜铁屑加量4g/L,活性炭加量10g/L,搅拌时间80min。碱处理后废水经此氧化/吸附处理后,CODcr为315mg/L,再加入2.5g/LPAC混凝处理后,pH=7.5,CODcr为115mg/L,去除率达97.4%;悬浮固体由原废水的624mg/L降至4mg/L,含油由1.41mg/L降至0.4mg/L,色度由110mg/L降至6mg/L.CI^-由47341mg/L降至198mg/L。处理后废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表7参5。
王松李杨庄志国曹民伟
关键词:酸化废水混凝处理工艺化学需氧量(COD)外排污水
油基钻井液乳化稳定性测试仪及测试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油基钻井液乳化稳定性测试仪及测试方法,涉及石油深井钻探领域,油基钻井液乳化稳定性测试仪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加压系统、测试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加压系统与测试系统连接,温度控制系统与测试系统电连接,数据采集系...
王松王显光李红林永学刘罡曾义金尚娟芳
文献传递
相渗改善剂XYT-1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2023年
室内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A和单体B为单体,合成了相渗改善剂XYT-1。确定最优合成条件如下:乳化剂m(TX-10)∶m(Span-80)为1∶5、乳化剂加量为6%、单体质量分数为35%、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7 h、引发剂加量为0.12%、pH值为7.5。抗温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渗改善剂体系在90℃下的表观黏度为23.3 mPa·s;抗盐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渗改善剂体系在矿化度10 000 mg·L^(-1)下的表观黏度为11.9 mPa·s;抗剪切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连续剪切210 min,相渗改善剂体系的表观黏度保留率约为80%,静置180 min后,表观黏度保留率可恢复至约90%;耐久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稳定剂后相渗改善剂体系在77 d后表观黏度保留率为71.9%,且保持稳定,未添加稳定剂体系在77 d后表观黏度保留率仅为32.9%,且呈继续下降趋势;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相渗改善剂体系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堵水作用,对油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廖乐军王克强白茹刘永峰陈亚联白田民何里王松
关键词:渗透率稳定性
新疆油田单井吞吐微生物采油菌种的筛选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经过6个不同菌种作用后的原油的色谱分析以及培养液表面张力的测定,依据微生物采油技术菌种筛选原则,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菌种DG24、A6的培养液表面张力值分别由52·0mN/m降至34·9mN/m和38·8mN/m,色谱分析发现这2种微生物都使轻烃含量相对增加,能改善原油的流动性。研究表明,菌种DG24、A6是更适合于新疆油田单井吞吐采油的微生物。
王志瑶王松向廷生
关键词:菌种筛选代谢产物
H酸偶氮类试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以H酸钠盐为主要反应物,在其基本骨架上链接各种分析功能团,制备了7-(邻-羧基苯偶氮)-8-羟基-1-氨基-3,6-萘二磺酸,检测了它与20多种金属离子在不同酸度下的显色反应,特别对它与Cu2+的显色反应做了系统的研究。
曾科王松董缤纷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