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燕妮

作品数:54 被引量:817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西安交通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动脉
  • 15篇心肌
  • 13篇冠状
  • 13篇冠状动脉
  • 11篇心肌梗死
  • 11篇梗死
  • 8篇心绞痛
  • 8篇型心
  • 8篇综合征
  • 8篇急性心肌梗死
  • 8篇绞痛
  • 6篇心脏
  • 6篇型心绞痛
  • 6篇血小板
  • 6篇细胞
  • 5篇蛋白
  • 5篇血压
  • 5篇血液动力
  • 5篇血液动力学
  • 5篇液动

机构

  • 47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二...
  • 2篇宝鸡市人民医...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日本京都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3篇王燕妮
  • 19篇祝家庆
  • 13篇马爱群
  • 11篇袁祖贻
  • 6篇赵永辉
  • 6篇谢小鲁
  • 5篇车少敏
  • 4篇崔长琮
  • 4篇王东琦
  • 4篇严文英
  • 4篇赵庆斌
  • 3篇郑树慧
  • 3篇兰燕平
  • 3篇葛均波
  • 3篇雷新军
  • 3篇李建平
  • 3篇白玲
  • 3篇霍勇
  • 3篇张勇
  • 3篇胡健

传媒

  • 5篇临床心血管病...
  • 5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西安医科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医学综述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 10篇2002
  • 2篇2001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与赖诺普利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239例对比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与赖诺普利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39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首先应用安慰剂洗脱两周,再给予赖诺普利10mg/d单药治疗4周,无效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3例给予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10mg/6.25mg)治疗,对照组123例给予赖诺普利10mg+氢氯噻嗪6.25mg片治疗。4周后血压得到控制者继续原方案治疗,否则剂量加倍,疗程4周。在筛选及治疗第0、4、6、8、10、12周末随访,测量心率、血压,并记录不良反应;筛选和治疗第4、12周末还同时进行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及心电图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6、8周后,平均诊室坐/站位袖带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降低(P<0.01);第8周末,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坐位舒张压较基线值分别下降11.0±8.1mmHg和9.3±6.6mmHg,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血压降幅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最常见者为咳嗽,而对血糖、血脂、肝肾功及心电图等无不良影响。结论: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10mg/6.25mg)疗效确切、耐受性好,不劣于赖诺普利片和氢氯噻嗪片联合使用。
郭党社雷新军王燕妮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疗法赖诺普利氢氯噻嗪剂型
复方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复方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方法,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367例筛选出232例(对照组115例,试验组117例),随机进入8周的治疗期。试验组口服复方非洛地平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5mg+非洛地平2.5mg复方制剂)1片/d和非洛地平缓释片模拟剂2片/d,对照组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2.5mg/片,2片/d)和复方非洛地平缓释模拟剂片(1片/d)。治疗4周后舒张压≥90mmHg者剂量加倍。最终完成试验并符合试验要求的病例共220例(对照组111例,试验组109例)。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8周后的坐位血压舒张压变化值(主要疗效指标)分别为(-9.3±7.7)和(-9.0±8.3)mmHg,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次要疗效指标: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4周后收缩压变化值分别为(-7.8±8.9)和(-8.1±9.3)mmHg,舒张压变化值为(-6.0±5.7)和(-5.7±6.4)mmHg,治疗8周后收缩压变化值分别为(-12.3±11.5)和(-11.7±12.9)mmHg,两组血压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7、0.82及0.96)。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对照组血压达标率为20.9%和53.9%,试验组血压达标率为16.2%和48.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7和0.41)。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和10.3%(P=0.22),主要为转氨酶升高和咳嗽。对照组和试验组重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4.3%及6.8%(P=0.57)。结论复方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王顺王燕妮袁祖贻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非洛地平有效性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趋化素、半凝乳素-3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趋化素(Chemerin)、半凝乳素-3(Gal-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血清Chemerin和Gal-3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1.2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8.44%,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0,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NO水平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低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1,9.346,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Chemerin和Gal-3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06,13.970,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33,7.13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V和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2,0.595,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3%和7.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0,P>0.05)。结论:应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降低Chemerin和Gal-3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翟向伟高宏勇王燕妮白玲雷新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替罗非班趋化素
床旁血液动力监测在临床及科研中的应用
祝家庆吕卓人王燕妮彭祖贻马爱群王东琦王文茂崔长琮王育本
血液动力常数监测是生理学,临床医学和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国外70年代开始应有,84年将此项技术引进,89年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改进,将股静脉插管途径改为颈内静脉途径,从此不再用X光机透视导引,使此项技术变为床旁检查,更有利...
关键词: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388
2007年
目的:评价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降压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6个研究中心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配到3个治疗组中,分别接受依那普利10.0mg、依那普利叶酸片10.0mg/0.4mg和10.0mg/0.8mg,每日1次,连续双盲治疗8周。于给药前及治疗第2、4、6、8周末进行随访,测量坐位血压、心率并记录不良反应,在给药前、治疗第4周及试验结束时测定Hcy。结果:共48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入随机试验。采用意向性分析。主要疗效指标:依那普利10.0mg组、依那普利叶酸片10.0mg/0.4mg组和10.0mg/0.8mg组降压和降Hcy同时有效率分别为4.6%、13.2%和17.1%,两种配比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均显著优于依那普利组;依那普利10.0mg组、依那普利叶酸片10.0mg/0.4mg组和10.0mg/0.8mg组降压或降Hcy有效率分别为45.8%、59.6%和65.1%,两个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均显著优于依那普利组。次要疗效指标:两个依那普利叶酸片组降Hcy疗效均显著优于依那普利组,3组降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那普利叶酸片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依那普利类似。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安全、有效。
李建平霍勇刘平秦献辉关德明葛均波胡健王燕妮张馥敏毛广运徐希平
关键词:依那普利叶酸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经验总结
<正>目的:评价经导管置入 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03-04~ 11采用 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 ASD 患者16例,男5例,女 11例,平均年...
王燕妮张书宁兰燕平王东琦崔长琮
文献传递
积液引流控量提取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积液引流控量提取器,由套筒、套筒左侧固定贯穿的针头、套筒内部滑接的橡胶板以及套筒内部滑接且与橡胶板固接的拉杆所组成的注射器,套筒底部左侧固定贯穿的T形套的内部横截面为方形,T形套内部固设的位移组件,可将套...
霍晓薇王相宜王燕妮景萌孙佳佳
不同类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动力学与冠状动脉造影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基础心功能、心脏储备功能 ,以及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 入选了 70例UAP患者 ,均于入院后 1周内进行无创性 (血液动力学检查及容量负荷试验 )心功能检查 ,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综合有创性心功能检查结果 ,评价不同类型的UAP患者的基础心功能及容量负荷后的心脏储备功能 ,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①在基础状态下 ,卧位型心绞痛 (AD)大多存在舒张 (4 8% )或收缩功能障碍 (36 % ) ;混合性心绞痛 (MA )以心功能正常(4 3% )及收缩功能障碍 (4 3% )为多 ;恶化劳累性心绞痛 (AA)多表现为心功能正常 (6 0 % )或舒张功能障碍 (31% )。②容量负荷试验阳性者 ,容量负荷后即刻肺毛血管楔嵌压(PCWP)升高 ,心脏指数 (CI)降低 ,分别达到极值 ,6 0min恢复至基础水平。而阴性者负荷后即刻PCWP与CI均升高达峰值 ,30min恢复至基础水平。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AA以双支、三支病变为主 ,分别占 5 0 %、4 1% ,左主干病变2 2 7% ;MA以双支病变居多 ,为 4 3 4 % ,三支病变次之 ,为2 6 1% ,左主干病变为 4 3 5 % ;AD则以三支病变最多为76 % ,双支病变为 2 4 % ,无单支病变 ,左主干病变为 36 %。④将AA、MA的构成比分别与AD的构成比进行比较 ,MA/AD :P <0 0 1;
谢小鲁王燕妮祝家庆袁祖贻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动力学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时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 (clexane)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期间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入院前 2 4h内出现静息发作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2 5例 (恶化劳累性心绞痛患者 10例、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患者 15例 ) ,入院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5d ,入院后即刻 (开始抗凝治疗前 )、48h、5d、14d(停止抗凝治疗后 9d)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测定血浆vWF含量的变化。正常对照组 2 0例。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各时刻血浆vWF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Clexane抗凝治疗后 48h ,血浆vWF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5 ) ,且持续至 14d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结论 :增高的血浆vWF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低分子肝素 (clexane)
赵玉兰赵永辉王燕妮祝家庆赵庆斌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管性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 - 1β(IL- 1β)、白介素 - 2受体 (IL-2 R)、白介素 -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干扰素 - γ(IFN- γ)的变化 ,旨在探讨 ACS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ACS患者 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4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患者 4 0例 ,ACS患者经治疗 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选取正常对照 4 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 (EL ISA)测定上述病例和对照血清中的 IL - 1β、IL - 2 R、IL - 6、TNF-α和 IFN-γ水平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除 IFN-γ外 ,IL - 1β、IL - 2 R、IL - 6、TNF-α均为 AMI组、U 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在随访时明显降低。 2 .采用 Wagner37项 / 2 9分 QRS积分系统对 4 0例 AMI患者进行梗死面积的估计 ,结果发现 QRS积分≤ 6分组和 >6分组之间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外周血中 IL- 1β、IL-2 R、IL- 6、TNF- α水平可能作为诊断和预测 ACS发生的敏感指标 ,并可以反应病情的稳定情况。血清中炎性指标的升高主要不是心肌坏死的作用 ,可能与多病灶的不稳定斑块的存在有关。
王燕妮车少敏马爱群
关键词:细胞因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反应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