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
-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性不典型心肌梗死91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以致心肌局部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AMI一般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动态改变,和血清酶学指标的异常,并可出现心律失常、心脑泵功能不全和心源性休克等临床表现,然而约有20%~30%的AMI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给AMI的诊断、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此类患者误诊、漏诊率增加,贻误治疗,而此类患者之中老年患者多见,
- 孙健王皓左秀英石伟冉晨光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老年
- 基于血流动力学态势、凝血功能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在重症脓毒症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基于血流动力学态势、凝血功能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在重症脓毒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9月至2023年7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脓毒症患者150例,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CVVHDF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两组均持续治疗3天,并随访28天。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病情严重程度、炎症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凝血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入住重症监护室费用更少(P<0.05),7天死亡率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天、7天后,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天后,两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心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升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缩短,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CVVHDF可缩短重症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机体炎症、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进而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改善预后,减少住院费用。
- 王皓
- 关键词:脓毒症重症血液灌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血流动力学
- 盐酸右美托咪定与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用于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的临床效果评价
- 2024年
- 分析对重症患者联合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与酒石酸布托菲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症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给予咪达唑仑联合酒石酸布托菲诺,观察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酒石酸布托菲诺;结果 在谵妄发生率、唤醒时间、镇痛时间、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等各个方面,观察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重症患者镇静镇痛存在许多难点,对患者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与酒石酸布托菲诺,效果显著,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能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指标正常,减少重症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治疗效果,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 王皓
- 关键词:盐酸右美托咪定重症患者镇静镇痛
- 卡维地洛对AMI再灌注患者NOS-NO系统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患者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NOS-NO)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AMI且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其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CA)再通患者,分为干预组(102例,AMI前已口服卡维地洛)及对照组(114例)。采集两组患者入院后0、4、8、12、24、48、72h静脉血,检测血清总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及NO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所有观察指标基线水平比较P>0.05;干预组NO含量及NOS活性4、8、48、72h时间点高于对照组,而12、24h时间点低于对照组,除4h时间点外两组NO含量相比P<0.05,4、8、12、24、48、72h时间点NOS活性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干预组iNOS活性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8、12、24、48h时间点相比P<0.01;iNOS活性于再灌注后4h即开始升高24h达峰值, NO及NOS除24h时间点升高外其它时间点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卡维地洛可以减少AMI患者再灌注后NO的失活及iNOS的活化,使NOS-NO系统活性维持在有利于心肌理想再灌注水平,从而减少AMI再灌注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张军王皓马晓丽万艳芳付金国牛和平王长厚陈树平齐晓勇
- 关键词:卡维地洛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 CRRT患者容量控制中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容量控制中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采取CRRT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加用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实施容量控制。两组患者治疗3d后评价疗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脏器功能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血清乳酸水平、肌酐、APACHEⅡ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指数、心搏量指数、每搏变异度),以及住院时间与死亡率,并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血清乳酸水平、肌酐、APACHEⅡ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有改善,其中治疗后氧合指数、血清乳酸水平、肌酐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施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后心搏量指数与每搏变异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与死亡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在CRRT患者容量控制中,不仅能更好地改善脏器功能与血流动力学指标,而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死亡,值得借鉴。
- 王皓
-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脏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