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纯

作品数:45 被引量:508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9篇土壤
  • 13篇稻田
  • 11篇湿地
  • 11篇炉渣
  • 10篇
  • 7篇稻田土
  • 7篇稻田土壤
  • 7篇河口湿地
  • 6篇盐度
  • 6篇团聚体
  • 5篇废弃物
  • 4篇盐水入侵
  • 4篇养分
  • 4篇有机碳
  • 4篇生物炭
  • 4篇闽江河口湿地
  • 4篇互花米草
  • 4篇化学计量
  • 4篇甲烷
  • 3篇氧化亚氮

机构

  • 45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闽榕茶业有限...
  • 1篇福州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福建省湿润亚...
  • 1篇格里菲斯大学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作者

  • 45篇王纯
  • 34篇王维奇
  • 13篇仝川
  • 5篇林芳
  • 5篇任洪昌
  • 5篇林德华
  • 4篇曾从盛
  • 4篇蓝妮
  • 3篇黄佳芳
  • 3篇曾冬萍
  • 3篇李鹏飞
  • 3篇胡敏杰
  • 3篇汪旭明
  • 3篇闵庆文
  • 3篇朱秋丽
  • 2篇张永勋
  • 2篇赵娜
  • 1篇刘白贵
  • 1篇贾瑞霞
  • 1篇马永跃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5篇环境科学学报
  • 5篇实验室研究与...
  • 5篇湿地科学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实验技术与管...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学地理教学...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土壤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实验室科学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加秸秆与废弃物对茉莉园土壤团聚体及碳氮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7年
为了研究施加秸秆与废弃物对茉莉园土壤团聚体与碳、氮和磷含量的影响,以福州河滨茉莉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对照(C)、秸秆(S)、秸秆+石膏(SG)、秸秆+生物炭(SB)和秸秆+炉渣(SS)5种处理样地0—10,10—20,20—30cm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包括>0.25mm团聚体含量(D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以及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化学计量比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种处理团聚体均以0.053~0.25,0.25~2 mm粒级为主。与对照相比,单施秸秆团聚体DR0.25、MWD和GMD值分别减小了19.86%,19.18%和37.98%,D增加了14.26%,团聚体稳定性降低;秸秆+石膏、秸秆+生物炭和秸秆+炉渣与单施秸秆相比,DR0.25和MWD相差不大,GMD较单施秸秆分别增加了2.34%,0.63%和12.67%,D分别减少了2.31%,6.26%和5.01%,团聚体稳定性增强。秸秆、秸秆+石膏、秸秆+生物炭和秸秆+炉渣与对照相比,0—10cm表层土壤碳、氮、磷含量均显著增加,10—20,20—30cm土层变化不大,表现为养分向表层富集的现象。综合比较分析,石膏、生物炭和炉渣可以作为秸秆还田配施改良剂,以提高秸秆还田的功效。
朱秋丽王纯严锦华仝川曾瑜王维奇
关键词:秸秆废弃物土壤团聚体茉莉
模拟盐水入侵对闽江口淡水湿地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的影响
湿地是大气中温室气体重要的排放源或汇,同时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响应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海平面上升引起的盐水入侵对滨海湿地的影响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深刻影响着河口湿地温室气体的产生与排放。为了更深入地了解...
王纯
关键词:温室气体盐水入侵有机碳
文献传递
铁炉渣施加对稻田水养分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阐明铁炉渣施加对稻田水养分动态的影响,对福州平原稻田不同铁炉渣施加水平下稻田水养分动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对照、处理一、处理二、处理三样地稻田表层水中磷酸盐含量分别为657.3,622.2,546.8,474.1μg/L;铵氮含量分别为3.9,3.5,3.1,2.4mg/L;硫酸盐含量分别为82.8,69.1,66.0,69.6mg/L;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3.1,14.4,14.2,13.4mg/L。0-10cm土壤水中磷酸盐含量分别为135.4,141.7,161.1,201.4μg/L;铵氮含量分别为3.0,4.8,5.5,5.1mg/L;硫酸盐含量分别为84.6,59.1,81.6,70.6mg/L;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7.6,46.0,44.5,43.6mg/L。10-20cm土壤水中磷酸盐含量分别为68.6,100.3,113.8,141.6μg/L;铵氮含量分别为4.7,4.9,8.7,5.6mg/L;硫酸盐含量分别为81.9,75.1,62.8,60.0mg/L;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55.5,43.8,58.3,48.8mg/L。20-30cm土壤水中磷酸盐含量分别为138.0,156.1,166.6,188.6μg/L;铵氮含量分别为2.3,2.3,4.2,4.7mg/L;硫酸盐含量分别为78.6,61.5,70.2,73.3mg/L;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49.4,42.8,50.1,45.4mg/L。表层水中磷酸盐、铵氮和硫酸盐含量对照样地高于处理样地,0-30cm土壤水中磷酸盐、铵氮对照样地低于处理样地,硫酸盐含量高于处理样地,溶解性有机碳变化特征不明显。
曾从盛王维奇赵娜王纯
关键词:土壤水养分
闽江河口区盐—淡水梯度下芦苇沼泽土壤有机碳特征被引量:30
2012年
为了阐明盐—淡水梯度下河口潮汐沼泽土壤有机碳特征,对闽江河口盐—淡水梯度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储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芦苇沼泽由淡水向半咸水沼泽演替,沼泽土壤粘粒和粉粒组成都在增加,土壤pH、容重和砂粒组成则在减小;尤溪洲湿地、蝙蝠洲湿地和鳝鱼滩湿地上分布的芦苇沼泽0~60cm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1.56~14.72g/kg、14.01~19.72g/kg和20.93~22.89g/kg,其平均值分别为12.47g/kg、16.62g/kg和21.97g/kg;3个采样点的0~60cm深度各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范围分别为1408.71~1670.31t/km2、1328.44~1659.80t/km2和1319.93~1677.96t/km2,其平均值分别为1534.13t/km2、1548.12t/km2和1569.22t/km2;3块湿地芦苇沼泽0~60cm土壤的总有机碳储量分别为9204.79t/km2、9288.71t/km2和9415.35t/km2。在盐—淡水梯度下,芦苇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都表现为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升高;盐—淡水梯度下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受到多个因子的调控。
王维奇王纯仝川曾从盛贾瑞霞黄佳芳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一种用于室内模拟的气体培养与采集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室内模拟的气体培养与采集装置,包括支撑架,还包括箱盖、中箱和底箱,所述底箱设置于支撑架上,所述箱盖、中箱和底箱依次嵌套并密封连接。该装置密封性好,模拟效果好,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装拆、维护。
胡敏杰王纯任洪昌汪旭明
文献传递
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不同质地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为了阐明外来物种入侵对滨海湿地不同质地土壤碳(C)、氮(N)、磷(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对福建省滨海地区东湖湿地两种质地土壤的土著种与入侵种植被下土壤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植被下,壤质土的C、N、P及其计量比均高于砂质土。互花米草入侵增加了两种质地土壤的C、N含量及碳磷比(C/P)、氮磷比(N/P),降低了土壤有效磷(AP)、P含量与碳氮比(C/N),其中砂质土的土壤N含量显著增加了近1倍(P<0.05),AP含量下降近70%,壤质土的C/P增加了近2倍(P<0.05)。不同质地土壤中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不同,在壤质土中,互花米草入侵后降低了50%的NH_(4)^(+)-N含量,增加了近3倍的NO_(3)^(–)-N含量(P<0.05);而在砂质土中,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NH_(4)^(+)-N含量增加了约3倍(P<0.05),NO_(3)^(–)-N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两种质地土壤的C/P和N/P均与P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C、N无显著相关性。在砂质土中,土壤N含量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体来说,互花米草入侵对不同质地土壤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程度虽然存在差异,但趋势大致相同,互花米草入侵后将会提高土壤C、N含量,但会降低土壤P含量,从而加剧滨海湿地土壤的P限制。
黄庄黑杰刘旭阳金强黄佳芳林少颖候宁谢杨阳王维奇王纯
关键词:植物入侵土壤质地
互花米草入侵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碳、氮、磷及CH_(4)和CO_(2)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植物入侵是河口湿地土壤碳(C)、氮(N)、磷(P)循环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了探讨福建闽江河口互花米草入侵短叶茳芏湿地对碳输入和碳排放的影响,对土壤C、N、P含量和储量及CH_(4)和CO_(2)排放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入侵短叶茳芏湿地显著增加了0~60 cm土壤C、N含量和0~15 cm土壤P含量(p<0.05).(2)互花米草入侵短叶茳芏湿地后,0~60 cm土壤C、N、P储量分别增加了16%、46%、26%(p<0.05).(3)互花米草入侵短叶茳芏湿地后,0~15 cm和15~30 cm土壤C/N显著降低了33%和24%,15~30 cm土壤C/P降低了31%(p<0.05).(4)互花米草入侵短叶茳芏湿地显著增加了CH_(4)和CO_(2)平均和累积排放(p<0.05).(5)土壤C、N、P与土壤CO_(2)和CH_(4)排放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与土壤CH_(4)排放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C/N与土壤CH_(4)排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来看,互花米草入侵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增强了土壤C、N、P的固持和CH_(4)、CO_(2)的排放,并受到生态化学计量比的调节.本研究拓展了对植物入侵情形下河口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知.
黑杰胥佳忆王亚非刘旭阳尹晓雷王纯王维奇
关键词:植物入侵闽江河口湿地
模拟盐水入侵对河口湿地土壤碳矿化潜力的影响研究
2022年
河口湿地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盐水入侵对河口湿地土壤碳矿化潜力的影响,以闽江河口淡水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泥浆厌氧培养与气相色谱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设置高频率盐度梯度的盐水入侵情景模式,对不同处理下的土壤碳矿化潜力(以CO_(2)产生潜力表征)及其环境调节因子进行连续3周的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盐度处理下土壤pH值均低于对照处理(0),氨态氮(NH_(4)^(+)-N)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且随盐度增加而增加,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在盐度25‰、30‰处理下高于对照处理,SO_(4)^(2-)含量在盐度20‰、25‰、30‰处理下高于对照处理;(2)随着时间的变化,厌氧培养第1周CO_(2)产生潜力显著高于第2周和第3周(p<0.05),不同盐度处理CO_(2)产生潜力差异较大,表现为低盐度(0.5‰~10‰)促进和高盐度(15‰~30‰)抑制作用,盐度10‰~15‰可能是影响土壤碳矿化转变的重要转折点;(3)不同盐度处理下CO_(2)产生潜力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电导率(EC)、NH_(4)^(+)-N、Cl^(-)、SO_(4)^(2-)和DOC呈显著负相关(p<0.05).盐度是影响河口湿地土壤碳矿化的的重要因素,低盐度的盐水入侵促进河口湿地土壤碳矿化,高盐度的盐水入侵抑制土壤碳矿化.
王亚非胥佳忆黑杰阳祥尹晓雷王维奇王纯
关键词:碳矿化盐度
闽江河口湿地围垦稻田对土壤铁碳结合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2024年
土壤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是有机碳长期维持的主要途径,但其机理研究仍较为薄弱。为探究河口湿地围垦稻田对土壤铁碳结合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福建省闽江河口天然芦苇湿地与围垦稻田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类型土壤中的铁结合态有机碳(Fe-OC)及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①芦苇湿地围垦稻田改变了土壤氧化还原过程,显著影响土壤中铁相的转化。围垦后土壤二价铁[Fe(Ⅱ)]、三价铁[Fe(Ⅲ)]、活性总铁含量(HCl-Fe_(t))及Fe(Ⅲ)/Fe(Ⅱ)分别显著下降了24.68%、52.56%、51.45%、35.68%(P<0.05)。游离态氧化铁(Fe_(d))与无定形态铁(Fe_(o))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21.64%和29.24%(P<0.05),络合态铁(Fe_(p))含量则有所增加。②芦苇湿地围垦稻田显著影响土壤碳固存,Fe-OC与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在围垦稻田后分别显著下降了39.03%和18.42%(P<0.05);芦苇湿地与稻田土壤Fe-OC均主要以吸附途径结合,稻田土壤Fe-OC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fFe-OC)显著高于芦苇湿地(P<0.05)。③土壤全氮、含水量、电导率、铁以及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与Fe-OC呈显著正相关(P<0.01)。本研究可为退耕还湿、土壤碳增汇提供科学参考。
刘旭阳王纯郭萍萍方云英沈李东胡世文黑杰王亚非胥佳忆王维奇
关键词:芦苇湿地稻田
互花米草与短叶茳芏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被引量:22
2013年
为了揭示植物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闽江河口湿地互花米草和短叶茳芏枯落物分解过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整个分解期间内(2007年1—10月),在近潮沟生境和远潮沟生境,互花米草枯落物分解速率、氮磷养分含量低于短叶茳芏枯落物,但热值高于短叶茳芏枯落物;近潮沟生境,互花米草和短叶茳芏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平均C/N、C/P和N/P分别为70.5和34.7,2285.8和1210.7,32.8和35.4;远潮沟生境互花米草和短叶茳芏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平均C/N、C/P和N/P分别为72.7和33.2,2519.2和1167.0,34.0和35.9,两种生境下均表现为互花米草具有较高的C/N、C/P和较低的N/P;互花米草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具有较高的C/N和C/P,其分解速率较低。
欧阳林梅王纯王维奇仝川
关键词:枯落物化学计量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