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长期ART的AIDS病人更换二线药物的效果及耐药情况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分析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ART)时间较长的艾滋病(AIDS)病人,更换二线药物后的治疗效果及相关耐药位点的变化。方法在河南和安徽采用随访观察的方法,比较更换二线药物前和换药10个月左右,AIDS病人病毒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共调查68名AIDS病人,更换抗病毒药物前治疗时间中位数为77个月。病毒载量(VL)≥1 000拷贝/mL组,在换药后病毒抑制率为79.1%(34/43),换药前后的耐药率分别为76.7%和9.3%(P<0.05);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86个/μL和320个/μL(P<0.05)。耐药组换药后的耐药率为11.4%(4/35),换药后病毒抑制率由换药前的5.7%上升到82.9%(P<0.05);换药前后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87个/μL和325个/μL(P<0.05)。换药前常见的耐药位点包括K103N、Y181C、TAMs、M184V和69位插入复合体,而换药后的蛋白酶抑制剂(PIs)突变位点为M46I。结论对于长期接受一线ART且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或耐药的病人,更换二线药物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而对于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或非耐药的病人,如何换药仍需进一步研究。
- 王晶刘佳吴建军廖玲洁崔为国王允琮苏斌赵全璧王霞阮玉华邵一鸣邢辉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耐药突变
- 安徽省既往献血员HIV感染后生存时间和抗病毒治疗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阜阳市因献血感染HIV既往献血员的生存时间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对HIV阳性既往献血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同时统计存活的HIV感染者参与抗病毒治疗情况。利用韦伯(Weibull)函数计算中位生存时间,通过比较抗病毒治疗后的实际死亡例数和未治疗感染者的理论死亡例数来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安徽省阜阳市既往献血人群HIV感染平均时间为1994年底,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阳性既往献血人群中位生存时间为10.8年。截至2008年9月,感染HIV的159例既往献血员中有7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调查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为475.1个/μl,显著高于治疗前的247.8个/μl(P〈0.0001)。实际死亡761例,比利用韦伯函数计算的预期死亡数减少31.7%。结论研究结果与UNAIDS提出的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HIV感染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年左右基本相符。白2003年以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减少了约1/3的预期死亡例数。
- 王霞丁心平苏斌徐臣刘媛张言敏祝军玲韩丽涛阮玉华邵一鸣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
- 河南省柘城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IV-1耐药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3
- 2011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柘城县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IV-1耐药毒株流行情况及影响耐药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柘城县自2003年7月开始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以来到2009年3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78例患者进行访谈和血样采集,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病毒载量,利用扩增-测序(In—House)法扩增HIV-1 pol区基因,进行基因型耐药性分析。结果在调查的378例抗病毒治疗患者中,病毒抑制率为42.9%(162/378),47.1%(178/378)的患者检测出基因型耐药,其中针对非核苷类抑制剂(NNRTIs)、核苷类抑制剂(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3类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基因型耐药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6.6%(176/378)、37.8%(143/378)、1.9%(7/3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依从性差[近1个月按时按量服药比例〈90%的耐药率:≥90%的耐药率=64.5%(40/62):43.7%(138/316),OR=2.3,95%CI:1.3~4.1]和含去羟肌苷(DDI)治疗方案[含DDI治疗方案的耐药率:含拉米夫定治疗方案的耐药率=53.3%(137/257):33.9%(41/121),OR=2.3,95%CI:1.1~4.5]是耐药毒株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河南省柘城县抗病毒治疗人群中耐药毒株流行率较高,服药依从性差和含DDI的抗病毒起始治疗方案是影响耐药的主要因素。
- 袁源邢辉王晓瑜刘春华杨丽婷郑本锋王霞阮玉华王哲刘宏伟邵一鸣
- 关键词:HIV物质相关性障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四川省凉山州HIV耐药毒株流行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HIV耐药株的流行现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10年8—10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凉山州7个县(市)317名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治疗数据,同时采集血样进行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vL)和耐药基因型突变检测。结果调查对象VL〈1000copy/ml的比例为73.50%(233/317);CD4^+T淋巴细胞数中位数(M)为329cell/μl,总耐药率为8.20%(26/317)。84名病毒抑制失败的患者中,总耐药率为30.95%(26/84)。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28.57%(24/84)、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8.33%(7/84)、对蛋白酶类药物耐药率为1.19%(1/84)。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耐药发生的因素有通过静脉吸毒感染(AOR=3.37,95%CI:1.06~10.66,P=O.0390)、调查前无原因的慢性腹泻〉1个月(AOR=8.38,95%CI:1.87~37.69,P=0.0055)、CD4^+T淋巴细胞数〈200cell/μl(AOR=3.48,95%CI:1.29~9.39,P=0.0139)和来自布拖县(AOR=17.68,95%CI:4.97—62.86,P〈0.0001)。22名耐药的患者85.00%集中在布拖县,通过布拖县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发现民族为彝族(AOR=17.35,95%CI:2.01~149.73,P=0.0095)、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AOR=O.18,95%CI:0.08~0.42,P〈0.0001)、婚姻状况为已婚或同居(AOR=8.17,95%CI:2.35~28.39,P=0.001)、近1个月按要求按时按量服用抗病毒药的比例≥90.00%(AOR=O.05,95%CI:0.02~0.13,P〈0.0001)与耐药的产生有相关性。结论凉山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获得较好效果。不同地区耐药率差异较大。需要重视静脉吸毒人群耐药预防,并强化依从性教育和监督。
- 王启兴王霞陈彬马志凌梁姝廖玲洁马名驹卫大英秦光明阮玉华邵一鸣邢辉
- 关键词:艾滋病毒抗病毒治疗静脉吸毒者耐药
- 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分析影响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河南省接受国家免费一线抗病毒治疗时间大于半年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CD4+T淋巴细胞计数,了解调查对象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706例调查对象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为0.5~6年,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数计数平均为(432±325)个/μl,其中171例(24.2%)患者调查时CD4+T淋巴细胞数计数<200 cells/μ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抗病毒治疗发生免疫学失败的危险因素是男性(AOR=1.480)、依从性差(AOR=1.765)和含去羟肌苷的治疗方案(AOR=1.724)。结论河南省部分地区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抗病毒治疗患者发生免疫学失败,建议加强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管理,选用适合的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以更好地发挥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 刘宏伟袁源王晓瑜刘春华杨丽婷郑本锋王霞邢辉阮玉华王哲
- 关键词:HIVCD4阳性T淋巴细胞抗病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