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凤英

作品数:24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狼疮
  • 6篇系统性红斑
  • 6篇系统性红斑狼...
  • 6篇红斑
  • 6篇红斑狼疮
  • 5篇关节炎
  • 5篇干细胞
  • 4篇软骨
  • 4篇类风湿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风湿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动脉
  • 3篇细胞
  • 3篇类风湿关节炎
  • 3篇甲氨蝶呤
  • 3篇分化
  • 3篇风湿关节炎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胰岛

机构

  • 19篇赣南医学院第...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莲花县人民医...
  • 1篇赣南医学院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江西省妇幼保...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4篇甘凤英
  • 12篇郭迪斌
  • 10篇李荣平
  • 10篇陈琥
  • 9篇谷晓晶
  • 5篇王飙
  • 5篇居艳娟
  • 5篇侯勇
  • 5篇张奉春
  • 5篇曾小峰
  • 5篇费允云
  • 4篇张烜
  • 4篇赵岩
  • 4篇张文
  • 3篇唐琛
  • 3篇叶德富
  • 2篇李梦涛
  • 2篇侍效春
  • 2篇肖丽霞
  • 1篇王迁

传媒

  • 3篇中华风湿病学...
  • 3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山东医药
  • 2篇第17次全国...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6
  • 5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成人斯蒂尔病性别分析的80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成人斯蒂尔病患者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80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男女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指标所存在的差异性。结果成人斯蒂尔病患者男女比例为1:3-21。男性组夏季住院比例比女性组患者要高,冬季则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临床中首发症状为皮疹,男性组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且咽痛、肌痛、肝大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上升程度高于男性组(P〈0.05)。所有患者均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患者分布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斯蒂尔病患者由于性别不同导致发病季节、临床表现、检测指标均存在一定统计学差异。
郭迪斌李荣平居艳娟谷晓晶甘凤英陈琥
关键词:成人斯蒂尔病性别差异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血脂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2020年
目的 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血脂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8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临床资料与血脂生化结果,总结其血脂特点与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儿的总胆固醇升高率为60.00%,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率为42.00%,甘油三酯升高率为67.00%,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率为46.00%;总胆固醇升高患儿的狼疮肾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大量蛋白尿、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激素治疗与血脂测定前1个月激素剂量超过1 g率均高于总胆固醇正常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多因素分析可知,狼疮肾炎、大量蛋白尿与血脂测量前1个月激素总量超过1g属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总胆固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敏C反应蛋白降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增加为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总胆固醇升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脂代谢紊乱高发,肾损害会明显影响总胆固醇水平.
谷晓晶陈琥李荣平甘凤英郭迪斌
关键词: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血脂特点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鉴定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扩增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描述MSCs的生物学特征,探索MSCs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4、CD29、CD34、CD45、CD105的表达率。取第4代MSCs进行成骨、成脂肪、成软骨诱导分化,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情况,在诱导第14d进行茜素红染色和油红染色以检测MSCs是否分化成骨和脂肪细胞;在诱导第21d用阿新蓝染色法检测MSCs是否分化成软骨细胞。结果:从骨髓分离获得的MSCs为体积小、核浆比大、呈旋涡状生长的梭形细胞。第3代细胞表面标记物阳性率分别为CD14:0.67%,CD29:94.5%,CD34:0.72%,CD45:0.39%,CD105:86.36%。MSCs在相应的诱导条件下,分化成骨、脂肪、软骨细胞。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可分离出较纯的MSCs,经扩增培养后获取足够数量的MSCs,能满足组织工程的需要。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在体外诱导分化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甘凤英肖丽霞陈彬娟叶德富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脂肪
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患者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分析
为了解近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感染死亡患者的感染部位和感染病原菌,回顾分析1986年1月至201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SLE住院死亡病例。结果:SLE的住院死亡患者共252例,其中感染为主要死因的患者共97例,非感染...
费允云侍效春甘凤英侯勇张文张烜赵岩曾小峰张奉春
白细胞介素-21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1(IL-21)与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的关系。方法 40例病程<1年的RA患者作为观察1组,40例病程>1年的RA患者作为观察2组,4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IL-21,对RA患者进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分析相关性。结果观察2组的IL-21水平(520.42±74.38)ng/L高于观察1组(435.42±64.38)ng/L和对照组(332.84±30.12)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IL-2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的DAS28评分(5.02±0.87)分高于观察1组的(3.75±1.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的血清IL-21水平与DAS28评分有显著相关性(r=0.300,P=0.028<0.05)。结论 IL-21水平和DAS28评分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对RA的临床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有一定意义。
谷晓晶郭迪斌陈琥李荣平甘凤英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1类风湿关节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观察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对12例符合要求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例。治疗组进行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12个月后膝关节的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总评分及膝关节的Leuquesne指数评分。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WOMAC总评分均较用药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WOMAC总评分均较用药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Lequesne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都较前减小。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Lequesne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对照组Lequesne指数无改善,差异不显著(P>0.05)。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明显改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可能成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的新方法。
甘凤英唐琛郭迪斌肖丽霞
关键词:干细胞骨关节炎膝关节
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实验旨在建立体外分离、扩增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描述其生物学特征。探索在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胰岛素样因子(IGF—I)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一2)诱导M...
甘凤英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软骨分化
文献传递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各项生化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对照组为2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谷晓晶陈琥李荣平甘凤英郭迪斌
关键词:艾拉莫德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死因构成回顾性研究
为了解近25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主要死因构成的变化。回顾分析1986年1月至201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SLE住院患者的死亡病例。结果:近25年SLE的住院患者共3554例,死亡患者252例,女性223例,男性2...
费允云甘凤英侯勇李梦涛张文张烜赵岩曾小峰张奉春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其治疗预后。方法:选取在2008年1月-2012年4月本院风湿科收治的SLE患者64例,其中18例合并PAH患者为观察组,46例未合并PAH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观察组心悸气促、浆膜炎、雷诺现象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重症SLE-PAH患者的预后较差。结论:心悸气促、浆膜炎以及雷诺现象均是SLE患者并发PAH的高危因素,对于并发PAH患者的治疗应在积极的SLE疾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PAH的对症治疗,并尽可能的进行早期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郭迪斌娟居艳李荣平谷晓晶王飙甘凤英陈琥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动脉高压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