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红

作品数:142 被引量:1,142H指数:22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 17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98篇天文地球
  • 28篇农业科学
  • 7篇水利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电气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0篇气候
  • 22篇气候变化
  • 21篇降水
  • 20篇灾害
  • 20篇淮河流域
  • 16篇气象
  • 14篇干旱
  • 13篇暴雨
  • 12篇洪涝
  • 11篇风险区划
  • 11篇暴雨洪涝
  • 10篇灾害风险
  • 10篇气候特征
  • 9篇江淮流域
  • 8篇气候变暖
  • 8篇气候事件
  • 8篇变暖
  • 7篇地表
  • 7篇气候变暖背景
  • 6篇汛期

机构

  • 121篇安徽省气候中...
  • 41篇安徽省气象局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中国气象局国...
  • 6篇中国气象局
  • 5篇南京大学
  • 3篇安徽省气象信...
  • 3篇安徽省气象科...
  • 2篇安徽省大气探...
  • 2篇淮北市气象局
  • 2篇合肥市规划设...
  • 2篇安徽省六安市...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宁夏气象防灾...
  • 1篇广州市气象局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作者

  • 142篇田红
  • 49篇谢五三
  • 40篇王胜
  • 32篇卢燕宇
  • 27篇唐为安
  • 22篇温华洋
  • 14篇吴蓉
  • 13篇何冬燕
  • 13篇陶寅
  • 11篇徐敏
  • 10篇邓汗青
  • 8篇吴必文
  • 8篇戴娟
  • 8篇鲁俊
  • 7篇罗连升
  • 6篇丁小俊
  • 6篇江双五
  • 6篇程智
  • 3篇段春锋
  • 3篇丁霞

传媒

  • 8篇气象科学
  • 7篇气象
  • 7篇暴雨灾害
  • 5篇中国农业气象
  • 5篇气象科技进展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气象科技
  • 4篇气候变化研究...
  • 4篇第27届中国...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大气科学学报
  • 3篇第26届中国...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地理科学
  • 2篇灾害学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8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12篇2012
  • 13篇2011
  • 23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1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产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
为了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要素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确定气候要素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贡献程度.本文在分析了安徽省近47a来(1961-2007年)气候要素及冬小麦产量变化特征,确定冬小麦产量突变点基础上,提取与产量相关的...
唐为安田红陈晓艺温华洋丁霞徐光清
关键词:气候变暖气候产量冬小麦
文献传递
多种方法在年平均风速均一性检验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安徽省天长和宿松气象站建站至2010年逐年平均风速资料,分别利用直接检验方法和3种间接检验方法(SNHT、PMTT和PMFT方法),对这两个气象站逐年平均风速序列进行了均一性检验,并对不同检验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
何冬燕田红邓伟涛
关键词:均一性检验
安徽省冰雹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为了完善冰雹灾害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利用冰雹灾损及主要致灾因素数据,在识别冰雹关键致灾因子的基础上,构建了冰雹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确定了不同灾害风险等级的临界阈值,最后分析了近50年来安徽省冰雹灾害强度...
唐为安田红温华洋谢五三王胜杨元建
关键词:冰雹灾害致灾因子风险评估
文献传递
淮河流域2003年梅雨时期降水与水汽输送的关系被引量:18
2005年
本文利用2003年6~7月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别计算了淮河流域梅雨期的水汽输送和该区域的水汽收支,分析了大尺度水汽输送和梅雨期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年梅雨期间(6月20日~7月23日)淮河流域水汽输送的来源主要有2个,一是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经中南半岛北部进入华南再向淮河流域输送,二是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在南海转向形成的偏南气流进入华南再向北输送,以上两条输送带以定常方式向淮河流域输送水汽。通过计算梅雨期的整层涡动水汽输送,发现经向水汽输送非常稳定,纬向水汽输送具有较大幅度变化。研究还表明:2003年梅雨期间淮河流域的水汽收支主要来自经向水汽输送,特别是南部边界的水汽流入,而纬向水汽输送多表现为水汽的流出。梅雨期间淮河流域经向水汽收支的突然增强和维持稳定往往对应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开始。梅雨期间淮河流域净水汽收入主要来源于经向从地面到600hPa高度的深厚水汽输送,另外在纬向近地面层还有一支弱的净水汽流入,而中低层为明显的纬向净水汽流出。在经向水汽净输入相当情况下,纬向水汽净输出的减弱有利于增强强降水过程的强度。淮河流域2003年夏季经向水汽收支的爆发性增长和突然减弱和该区域的入、出梅日期对应,它的演变反映了东亚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的进程。
徐敏田红
关键词:梅雨水汽输送水汽收支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安徽省的应用
田红谢五三卢燕宇唐为安王胜温华洋程向阳鲁俊陶寅戴娟
2008年,中国气象局开始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工作。安徽因其气候代表性和区域代表性以及较好的工作基础,被中国气象局列为全国5个试点省之一。其后几年,安徽省气候中心连续获得项目支持,至2010年系统完成了安徽省9种主要气象...
关键词:
关键词:自然灾害
寿县地区小麦和水稻田地表反照率观测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寿县气候观象台2007年10月~2008年9月地表反射率观测资料,分析了农田地表反照率的季节变化,对比了小麦和水稻在不同生长期的平均反照率,讨论了天气状况和天气过程对反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和水稻的生长期内,地表反照率变化相似,均先增大后减小。在作物生长初期,水稻田平均反照率低于小麦田反照率约0.02;中期时,两者相近;成熟后,水稻反照率高于小麦反照率约0.04。降水过后,晴空地表反照率减小。
余予李扬云童应祥田红陈洪滨
关键词:地表反照率小麦水稻生长期
基于FloodArea模型的大通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被引量:38
2015年
利用流域内所有国家气象站及区域自动站共39站逐小时降水实况、过程降水量和降水落区预报、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地利用、土壤类型以及实地灾情调查等资料,采用Flood Area模型的暴雨淹没情景,对2013年7月5日20时—6日20时大通河流域出现的历史罕见强降水时段进行洪水淹没模拟及效果检验。模拟结果表明:大通河流域中上游水位上涨明显,大部地区涨水超过1 m,部分支流水位上涨超过3 m,竹阳乡、酉华乡和乔木乡的局部地区涨水超过6 m。灾情调查检验表明,对于洪水淹没范围和淹没水深,Flood Area模拟值与实况值均较为吻合,表明Flood Area模型在大通河流域具有较好的洪水淹没模拟效果,可用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业务。
谢五三田红卢燕宇
关键词:暴雨洪涝风险评估
中小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及效果检验被引量:14
2018年
本文基于FloodArea水动力模型及WRF模式,运用气象资料、水文资料、地理信息资料、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及灾情调查资料等,以长江一级支流的秋浦河流域为研究区,开展中小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及效果检验。结果表明:FloodArea模型对洪水的淹没范围、淹没水深以及淹没历时等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可用于中小河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业务,并由此初步建立了包含模式降水预报→面雨量计算→洪涝淹没模拟→风险评估→预警发布→效果检验等环节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及效果检验业务流程,实现从以往常规的强降水预报到暴雨洪涝灾害预报的业务延伸,可进行推广应用。
谢五三宋阿伟田红
关键词:暴雨洪涝风险评估
寿县地区麦田能量平衡闭合状况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利用涡度相关法观测小麦下垫面的潜热和显热通量与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采用线性回归,能量平衡比率和相对残差频率分布3种统计方法对涡度相关法通量观测的稻田能量平衡闭合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小麦生态系统中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麦田能量平衡比率为0.91,能量闭合程度较高;在假定常规的有效能量测定正确的前提下,可以认为涡度相关测定的湍流通量可能被低估了。
童应祥田红
关键词:能量平衡麦田
青藏高原不同季节地表温度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基于欧洲中尺度气象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Interim地表温度,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四季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春、夏、冬季地表温度变化以整体型为主,并且大部地区地表温度呈现升高的趋势;秋季地表温度略有下降趋势,并且以东部和西部地表温度的反向型异常变化最为显著.此外还发现,青藏高原不同季节地表温度的异常变化具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整体型变化可以持续3个季节.
何冬燕田红邓伟涛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经验正交函数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