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邦和

作品数:69 被引量:170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历史地理
  • 12篇文化科学
  • 11篇政治法律
  • 8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20篇文化
  • 12篇主义
  • 7篇史学
  • 6篇社会主义
  • 6篇民族
  • 4篇亚细亚生产方...
  • 4篇儒家
  • 4篇西方文化
  • 4篇传统文化
  • 3篇亚洲主义
  • 3篇社会
  • 3篇权力
  • 3篇民族主义
  • 3篇黄遵宪
  • 2篇心学
  • 2篇亚洲文化
  • 2篇右翼
  • 2篇诱惑
  • 2篇政治
  • 2篇儒学

机构

  • 41篇上海财经大学
  • 3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68篇盛邦和
  • 4篇何爱国
  • 1篇孟凡东
  • 1篇章益国
  • 1篇山磊

传媒

  • 7篇江苏社会科学
  • 6篇福建论坛(人...
  • 6篇历史教学问题
  • 5篇中州学刊
  • 4篇探索与争鸣
  • 4篇上海财经大学...
  • 4篇思想与文化
  • 3篇上海财经大学...
  • 3篇河北学刊
  • 3篇日本学刊
  • 2篇东北亚论坛
  • 2篇社会科学
  • 1篇国际观察
  • 1篇东南学术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名人传记
  • 1篇政策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的流程与流派被引量:7
2005年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经历过五个“流程”,即国粹史学、实证史学、“五四”史学、抗战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五“流程”史学总汇为三“流派”,即文化民族主义史学、文化批判主义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学思潮来自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史学终成主流,乃中国现代社会思潮发展的必然结果。
盛邦和
关键词:史学流派实证史学抗战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
德富苏峰思想考察被引量:1
2010年
德富苏峰(1863-1957),日本熊本市人,其父是横井小楠的学生。德富苏峰幼时受过汉学训练,习《大学》、《论语》。年轻时见过福泽谕吉、中江兆民、板垣退助等人。1884年21岁刊《自由、道德及儒教主义》。在此期间又发表《将来之日本》。1887年创办《国民之友》,发表《啊,国民之友诞生了.》,写《新日本之青年》。他质疑全盘欧化,心向亚洲理念;选择'民友'立场,宣传民权思想;憧憬'将来之日本',激励'新日本之青年'。德富苏峰中年思想变化很大。1890年写《平民运动的新现象》,发刊《国民新闻》,任社长与主笔。1894年发表《日本国民的膨胀性》、《大日本膨胀论》、《对外自主派的本领》。
盛邦和
“民本论”的现代性诠释——试论徐复观的文化反省被引量:2
2006年
徐复观是一个文化人,也是一个政治人,是一个传统论者,也是一个民主论者。他以“高次元传统”代表的名义作深刻的文化反省。在他的精神世界中“传统”与“民主”在一种思想预设中得到高度的统一。他有意将儒家思想作现代性解构,探询其中与现代精神适配的元素,最终将“儒家民本论”,诠释为与现代民主论一致的“儒家民主论”,并认定儒家民主之“理”历来与封建之“势”发生持久的冲突。
盛邦和
关键词:徐复观
进入21世纪之际日本亚洲观探析及对右翼批判
2016年
进入21世纪之际,日本出现一场有关"亚洲是什么"的大讨论,站在日本立场,重新定位亚洲,进而回答如何看日本,如何看中国这样的大问题。有三个有影响的思想派别发出声音,分别从新亚洲主义、太平洋亚洲论、海域史观的立场阐述各自的亚洲观。于此作回顾与探讨,对于警惕日本右翼复活,给予更深入的批判,对于进一步思考亚洲战略,考量如何处理中日关系,如何在变动的国际环境中坚持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盛邦和
“五四”前后中国文化反思思潮再析被引量:1
2013年
"五四"前后,中国出现一股文化反思思潮:阐扬"东洋"精神,质疑"泰西"文明;沉湎旧亚洲的"村落",幻想"儒家社会主义"的重建;省察工商建国思想,重提"重农抑商"旧论;反思"富强论"的"过错",勾兑"安贫乐道"的"古义"。时至今日,重新观察当年反思主义,可以说是对于"反思"的"反思"。
盛邦和
亚洲与东方论的沉思——马克思亚洲与东方社会经济发展观的逻辑演进被引量:1
2007年
马克思的亚洲与东方论,也即亚洲与东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亚洲“根本革命”论、“亚细亚形态”论、“东方社会主义”论及人类时代进步论。马克思一生中有关亚洲与东方的沉思,体现适应时代、不断更新的逻辑特点。研究马克思的亚洲与东方理论,将为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提供重大的理论支持。
盛邦和
美国亚太权力的未来预测:卡普兰的中国观及亚洲认识
2017年
罗伯特D.卡普兰是美国顶尖的"鹰派"战略学者,他的研究以地缘政治的基础,详尽分析了中国的地缘环境与美国的亚太地缘战略。从卡普兰的观点来看,他代表了美国大部分政治家与地缘学者对亚太地区的战略考量。对中国而言,美国的亚太战略既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地缘政治挑战,也为重新认识我国的地缘环境与制定有效的地缘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当前,中美之间的利益博弈依旧十分复杂,这客观上决定了两国关系仍存在诸多变数,这需要我们对中美关系有新思维与新认识。
山磊盛邦和
关键词:海洋战略全球霸权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被引量:3
2002年
无论胡适还是陈独秀都是反传统的健将。现代化必然要反传统,似乎成了铁的定律。然而愈是接近新世纪的来临,对传统的认识也愈益明确客观。在这方面,将“传统”明白写在自己旗帜上的思想者也越来越多,林毓生就是一个。他的一系列论文立论鲜明,努力将传统与现代化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阐说明白。他给中国思想界的一个重大启示是“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他确认“传统”在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又认为光说传统是不够的,传统如长河,既从远古流来,必将旧高原的泥沙沉渣一起裹挟而至,势必不利于现代化。因此要有“创造性转化”,要有适应现代的“更新改作”。这样既接续,且又改造了传统,我们便因对传统价值的共识,树起民族的信心,获得民族的凝聚。
盛邦和
文化意义中的现代化论--黄遵宪改革思想探讨
黄遵宪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家。他哲学论中的进化观、传统论中的批判观、民主论中的进步观以及经济论中的变革观,合组为黄遵宪独具特色的改革论与文化意义中的现代化论。之所以说黄遵宪的改革论是“文化意义中的现代化论”,是因...
盛邦和
关键词:黄遵宪政治思想文化特征
王国维学术三变及其与“古史抹杀论”的明确界限
2002年
王国维一生学术三变,起先潜心于康德、尼采与叔本华思想,继而开展宋元文学研究,最终从事中国古史研究,以二重证据法为指导,钩沉发明,成果粲然。尤其是王国维在《古史新证》等著作中论证周世系确实存在,推想夏后世存在无误,并强调“经典所记上古之事,今日虽有未得二重证明者,固未可以完全抹杀也”,表示与胡适、顾颉刚“古史抹杀论”的明确界限。通过对王国维学术叙论认为,历史是民族的“记忆”,文化是种群的根脉。王对中国历史与文化根源的探寻、求信与确认,有助于中国人确定历史认同,维护民族自尊,也为中国文化建设奠定重要基石。
盛邦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