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明明

作品数:23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苏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成像
  • 11篇磁共振
  • 8篇血管
  • 7篇磁共振成像
  • 5篇动脉
  • 5篇肿瘤
  • 3篇导航技术
  • 3篇动脉成像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成像
  • 3篇磁共振冠状动...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塞
  • 2篇心肌梗塞后
  • 2篇血管密度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机构

  • 16篇苏州市立医院
  • 6篇苏州市第二人...
  • 5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秦明明
  • 15篇许建铭
  • 9篇李晓兵
  • 8篇刘仁坚
  • 7篇罗健君
  • 6篇史晓唏
  • 6篇张继斌
  • 5篇沈钧康
  • 5篇李晓兵
  • 4篇须同禄
  • 4篇翁小琳
  • 3篇张文琪
  • 3篇张继斌
  • 3篇汤建英
  • 3篇沈军
  • 3篇张继兵
  • 2篇黄士中
  • 2篇李力
  • 2篇陆之安
  • 2篇王东来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医药...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苏州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六届全国磁...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颈椎椎弓根三维CT测量及个体化置钉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6
2005年
目的探讨三维CT测量下颈椎椎弓根并利用其测量数据辅助行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判断其准确性.方法成人颈椎标本6例行三维CT扫描重建,在三维图像上定出椎弓根的轴线,并画出沿皮质骨内外、上下侧缘与轴线的平行线在侧块上的投影,此投影区域即为置钉的进钉点范围.测量此区域与上位颈椎下关节突下缘和侧块外缘的距离,以及测量椎弓根轴线在横断面上与正中线的夹角及矢状面与终板的夹角.利用上述测量数据在标本C3~C7椎弓根进行置钉.将置钉后的标本再进行常规CT扫描,判断置钉的准确性.结果利用上述方法,57个椎弓根行置钉术,86%(49个)完全在椎弓根内,14%(8个)穿孔.其中6个穿破横突孔,2例向椎弓根上外侧穿出.置钉准确性高于以往实验研究的结果.结论利用三维CT测量的数据辅助行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是安全的,其准确性高于传统方法,但仍有一定的穿孔率,说明术中探针的手感仍非常重要.
沈军李力王东来秦明明杨惠林黄士中许建铭
关键词:三维CT测量个体化置钉三维CT扫描常规CT扫描下关节突横突孔
MRI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MRI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MR对临床怀疑为肠梗阻的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或随访证实。结果35例中有32例经手术证实,其中肿瘤所致梗阻25 例,粪石梗阻1例,胆石梗阻I例,乙状结肠扭转1例,...
李晓兵秦明明罗健君翁小琳张继兵史小晞张文琪
文献传递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技术的方法探讨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 ( 3DCE MRA)的技术方法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 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 ,对 3 8例病人进行靶血管 3DCE MRA检查。其中脑动脉 14例 ,颈动脉 9例 ,胸主动脉 8例 ,门静脉4例 ,股动脉 3例。成像技术包括 3DCE MRA增强前后图像数据减影 ,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及多平面重建 (MPR)。结果 图像质量优良者达 97.4% ,能够清楚显示靶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及其狭窄程度。 2 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和 /或手术证实。结论 高质量的 3DCE MRA图像依赖于注药后最佳的延时扫描时间、合适的注射速率、注射总量、扫描序列及其参数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罗健君李晓兵许建铭须同禄刘仁坚秦明明汤建英
关键词:图像处理三维成像
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在头颈部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在头颈部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3D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对76例临床疑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结果:76例3DCE-MRA均获成功,3DCE-MRA图像明确显示了病变部位及范围。结论:3DCE-MRA快速、准确,有利于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李晓兵罗健君秦明明张继兵史晓唏翁小琳张文琪许建铭
关键词:血管成像术磁共振成像
自由呼吸三维导航技术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目的:评价自由呼吸三维导航技术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自由呼吸三维导航技术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20名受检者分别进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经后处理获得左、右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应用信噪
李晓兵史晓唏秦明明张继斌刘仁坚
文献传递
Balb/c小鼠颅内植入物MR显像的初步研究
2005年
目的普通MR已开始用于大鼠颅内肿瘤显像研究,对小鼠仍有困难。本研究探讨1.5TMR机能否用于小鼠颅内植入物的显像研究。方法立体定向下将不同剂量的显像剂钆喷酸葡胺和脑组织染色剂美蓝,通过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入Balb/c小鼠脑内,随即用1.5TMR机进行三维扫描,结束后解剖观察植入物所在部位,用随机软件测量图像体积。结果1.5TMR成像系统可以看清小鼠头颅轮廓和植入物的位置、T1W和T2W的信号差别,并能计算其三维体积。结论改进后的1.5TMR机可用于小鼠头颅成像研究,对所显影的颅内植入物可正确定位和计算其体积,有望用于颅内荷胶质瘤裸小鼠模型的显像研究。
李如军黄强沈钧康张全斌秦明明孙志方兰青
关键词:小鼠
胃肠道肿瘤磁共振水成像的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对胃肠道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胃肠道疾病患者45例(34例为胃肠道肿瘤,11例为非肿瘤性病变),依检查部位和目的不同,用不同方法将水引入胃肠道。先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再行2D HASTE序列水成像扫描。结果34例胃肠道肿瘤(胃癌6例,胃平滑肌瘤1例,胃间质瘤1例,十二指肠、小肠腺癌各1例,结肠癌24例)经手术病理及内镜活检与磁共振胃肠道水成像(MRGIH)表现相符合。MRGIH诊断的敏感度为94.4%,特异度为55.6%,准确率为86.7%,阳性预测值为89.5%,阴性预测值为71.4%。结论MRGIH是胃肠道肿瘤的敏感检查方法,其诊断胃肠道肿瘤的敏感度、准确率均较高。
范觉昕张继斌李伟秦明明刘仁坚许建铭
关键词:胃肠肿瘤磁共振成像水成像
子宫内膜癌的MRI诊断及分期研究被引量:25
2004年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 ,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 ,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SET1WI,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SET2 WI,Gd DTPA增强后T1WI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在MRI上观察肿瘤位置、信号特征及侵犯肌层的深度。MRI所见与手术病理对比。结果 子宫内膜癌的表现 :子宫增大 ,子宫内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 ,T1WI呈低信号 ,T2 WI为相对高信号 ,有强化 ,侵犯肌层时 ,则T2 WI上子宫肌层信号增高 ,结合带中断 ,显示不清。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总的准确度为 83.3%。结论 MRI能多方位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及侵犯范围和深度 ,明显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 ;MRI对术前子宫内膜癌分期也明显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 。
张继斌许建铭须同禄李晓兵沈钧康秦明明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MRI检查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MR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探讨MR灌注成像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与MR灌注成像各指标的相关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癌的 15例患者和 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MR灌注成像 ,对前列腺癌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分析病变的灌注曲线最大线性斜率 (SSmax)、T2 弛豫率 (ΔR2 peak)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VEGF、MVD)的各自相关性。结果  (1)健康志愿者灌注曲线的SSmax及ΔR2 peak分别为 :0 .4 30± 0 .0 11,2 .0 1± 0 .0 7;前列腺癌灌注曲线的SSmax及ΔR2 peak分别为 :5 7.8± 5 .0 ,3.0± 0 .6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 )前列腺癌的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灌注成像的有关指标(SSmax、ΔR2 peak)可以反映前列腺癌MVD和VEGF表达的高低 ,从而推测其血管生成情况 。
张继斌沈钧康许建铭李晓兵须同禄陆之安秦明明
关键词:前列腺癌MR灌注成像肿瘤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序列ADC值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序列ADC值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49例,其中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29例,术前均行常规MRI及RESOLVE序列DWI扫描(b=0、800s/mm2),选取感兴趣区测量肿瘤的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乳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ADC值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ADC值的ROC曲线,分析ADC值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良性肿瘤组ADC平均值为(1.368±0.371)×10-3mm2/s,恶性肿瘤组ADC平均值为(0.815±0.253)×10-3mm2/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显示,ADC值区分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013×10-3mm2/s,敏感性为92.81%,特异性为88.52%。结论 RESOLVE序列ADC值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费莹许建铭沈玉英秦明明薛刚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