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一巧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枯叶
  • 5篇枯叶蛾
  • 3篇地统计
  • 3篇地统计学
  • 1篇毒力
  • 1篇毒力测定
  • 1篇羽化
  • 1篇沙棘
  • 1篇沙棘林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殖
  • 1篇疏密度
  • 1篇天敌
  • 1篇天敌资源
  • 1篇坡向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因子
  • 1篇求偶
  • 1篇交尾

机构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榆林学院

作者

  • 5篇章一巧
  • 4篇刘永华
  • 4篇宗世祥
  • 4篇骆有庆
  • 2篇阎雄飞
  • 2篇陆鹏飞
  • 1篇温俊宝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栎黄枯叶蛾羽化及生殖行为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是近年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对该虫的羽化、交配和产卵等行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栎黄枯叶蛾羽化期40 d左右,羽化高峰期为9月上旬,日羽化高峰出现在傍晚17:00—23:00,占全天羽化量的8246%;雌雄性比为1∶1.41;交配高峰期发生在凌晨3: 00—4:00,成虫羽化翌日开始进行交尾,2日龄雌蛾交配率最高,达到45.6%,随后交配率逐步降低。雌蛾一生只交尾1次,雄蛾可进行多次交尾。成虫交配持续时间多为14~16 h。成虫交配后即可产卵,产卵主要在夜间进行,产卵高峰期在2:00—6:00,占全天产卵量的82.40%。未交配雌蛾和雄蛾的平均寿命为11.05 d和9.85 d;显著高于已交配雌蛾和雄蛾的8.05 d和7.35 d,说明交配可明显缩短雌雄成虫寿命。
刘永华阎雄飞章一巧齐连珍陆鹏飞宗世祥骆有庆
关键词:羽化求偶交尾产卵
栎黄枯叶蛾对沙棘林的危害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5
2013年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是近年在沙棘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导致沙棘长势衰弱甚至死亡。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虫的为害程度、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陕西吴起,栎黄枯叶蛾为害严重,被害株率达到92.36%,枯死率达到6.45%,平均虫口密度为8.3头/株。该虫1年发生1代,以卵在茧表面、枝条及叶片等处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开始孵化,7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蛹期平均(24.5±3.1)d;成虫始见于8月下旬,终见于9月下旬,羽化高峰期为9月上旬。成虫羽化主要集中在17:00—23:00,整个过程持续40~80min;羽化后无需补充营养,至第2日方能交配产卵,交配时间为凌晨1:00—5:00,高峰期为3:00—4:00左右;雌虫只交配1次,雄虫可多次交配。成虫寿命为6~13d。雌虫交尾后即可产卵,平均产卵量可达297粒。栎黄枯叶蛾生物学特性的系统研究,为其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永华章一巧阎雄飞宗德禄宗世祥骆有庆
关键词:沙棘生物学特性
栎黄枯叶蛾空间分布与防控技术初探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ina Yang)是近年来在西北沙棘人工林中严重发生的一种食叶害虫。国内外以往对栎黄枯叶蛾的研究报导甚少。为较系统地了解栎黄枯叶蛾的主要生态学特性,探讨防治技术,本文...
章一巧
关键词:地统计学毒力测定天敌资源防控技术
基于GS+的大黄枯叶蛾卵的空间分布关系被引量:11
2013年
基于GS+软件,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大黄枯叶蛾卵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3.2%的大黄枯叶蛾卵块被产在雌茧上,且卵在沙棘上的平均高度为66.5 cm,卵距最近雌茧的平均距离为22.9 cm;沙棘林中大黄枯叶蛾卵的空间依赖范围为95.782 m,空间变异值为0.680,最佳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呈聚集分布;卵块的空间分布模拟结果同雌蛹最为接近,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跟随性。大黄枯叶蛾种群密度深受8月下旬至9月中旬气温与降水的影响。
章一巧刘永华宗世祥陆鹏飞齐连珍骆有庆
关键词:地统计学气象因子
陕西省栎黄枯叶蛾蛹的空间分布被引量:26
2012年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是近年来在陕西吴起沙棘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为了解其种群空间结构,有效控制危害,利用地统计学等方法,对不同坡向和疏密度沙棘纯林中的栎黄枯叶蛾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栎黄枯叶蛾化蛹的高峰期为8月中旬,雄性幼虫较雌性幼虫平均早3.7 d化蛹;蛹在阴坡的东南向和阳坡的西、北两方向分布比例最大;在距沙棘树基部30.00—75.00 cm范围处分布密集。由全方向的变异函数曲线分析得知:阴坡密林、阴坡疏林、阳坡密林、阳坡疏林中,栎黄枯叶蛾蛹的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95.609、47.379、79.238、42.415 m,空间变异值分别为0.760、0.561、0.649、0.407;且在阴阳两坡向的密林中均呈聚集分布,疏林中均呈随机分布。用Kriging插值方法生成的空间分布图显示蛹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边缘效应,且方向性较明显。
章一巧宗世祥刘永华温俊宝闫占文骆有庆
关键词:地统计学坡向疏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