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米超

作品数:12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甘蔗
  • 6篇氮肥
  • 6篇施氮
  • 3篇土壤
  • 3篇马铃薯
  • 3篇苗期
  • 3篇干物质
  • 2篇氮肥利用
  • 2篇氮肥利用率
  • 2篇氮量
  • 2篇稻草
  • 2篇稻草覆盖
  • 2篇冬种
  • 2篇冬种马铃薯
  • 2篇行距
  • 2篇性状
  • 2篇生理生化
  • 2篇施氮方式
  • 2篇施氮量
  • 2篇施用

机构

  • 12篇广西大学
  • 5篇广西科技大学

作者

  • 12篇米超
  • 10篇梁和
  • 10篇罗艺
  • 7篇蓝立斌
  • 7篇陈超君
  • 5篇韦剑锋
  • 2篇韦冬萍
  • 2篇熊建文
  • 2篇韦玉奇
  • 2篇王爱华
  • 1篇陆国盈
  • 1篇刘欢雨
  • 1篇彭端
  • 1篇吕巨智
  • 1篇姜建初
  • 1篇米军红
  • 1篇李生
  • 1篇梁运波
  • 1篇刘玉佩
  • 1篇梁启新

传媒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广西职业技术...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7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氮方法对甘蔗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以新台糖22(ROC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施用氮肥可极显著提高甘蔗干物质积累量、蔗茎产量、产糖量,显著提高蔗糖含量;随氮肥施用次数的增加,甘蔗干物质积累量、蔗茎产量及产糖量显著增加,但蔗糖含量略有下降;氮肥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各器官、各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韦剑锋罗艺米超蓝立斌陈超君刘欢雨梁和
关键词:甘蔗氮肥施用方法干物质积累
免耕稻草覆盖对马铃薯生长、贮藏效应及土壤的影响
本试验包括两部分:在大田试验的研究中,对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生长生育的影响机理进行深入性的研究:试验设两处理--免耕稻草覆盖8cm和传统耕作,供试品种为费乌瑞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而储存试验主要比较不同耕作方...
米超
关键词:马铃薯贮藏效应免耕稻草覆盖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温度、水分及冬种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3
2009年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冬种马铃薯4种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探讨了各种栽培方式对土壤温度、水分和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期不同土层温度以常规翻耕处理最高,苗期以免耕+盖稻草和免耕+盖稻草+盖膜处理最高;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以免耕+盖稻草处理最为稳定;出苗率则以常规翻耕处理最高;而免耕+盖稻草栽培方式的马铃薯干物重和产量最高。在冬种马铃薯生产上,采用免耕+盖稻草或免耕+盖稻草+盖膜的栽培方式可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吕巨智梁和梁运波邝伟生刘玉佩周俊华米超
关键词:冬种马铃薯栽培方式
甘蔗机械收获中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系列问题探讨——2.甘蔗种植行距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设置了1.0、1.1、1.2和1.3m四种不同种植行距,采用机械收割方式,比较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甘蔗宿根性及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不同土层的宿根蔗地下芽、蔗兜开裂有不同的影响,1.2m和1.3m行距的总芽数显著高于1.0m和1.1m行距,但1.0m和1.1m行距之间、1.2m和1.3m之间的差异没达显著水平;上位芽的活芽率明显低于下位芽,但1.2m和1.3m行距的下位芽数显著高于1.0m和1.1m行距;根系活力有随种植行距的增加而增强的趋势;土壤容重方面,机械收割对距离蔗蔸远近、不同行距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容重均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距离蔗蔸5cm处,20cm以上土层的土壤容重有随行距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距离蔗蔸10-20cm处,机械收割对不同行距的土壤容重影响差异不明显。
梁启新罗艺米超黄严莫清贵邝伟生
关键词:机械收割种植行距宿根蔗
不同施氮方式对甘蔗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对甘蔗若干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验材料,设(T1)不施氮肥,(T2)氮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T3)氮肥分基肥和分蘖肥施用,(T4)氮肥分基肥、分蘖肥和攻茎肥施用,比较不同施氮方式对甘蔗叶片若干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结果】氮肥仅作基肥一次性施用的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在甘蔗苗期均较高,但到了生长中后期均较低;而氮肥按基肥、分蘖肥、攻茎肥3次施用时,在甘蔗生长中期及后期的上述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较高。【结论】甘蔗氮肥施用按基肥、分蘖肥、攻茎肥分3次施用对甘蔗生理生化性状有积极的影响,能持久保持较强的生理优势。
蓝立斌陈超君米超罗艺梁和王爱华韦玉奇
关键词:甘蔗施氮方式生理生化性状
施氮次数对甘蔗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以不施氮肥为对照,设T1(尿素5 g/盆作基肥1次施用)、T2(尿素作基肥2.5 g/盆和分蘖肥2.5 g/盆2次施用)及T3(尿素作基肥1.5 g/盆、分蘖肥1.5 g/盆和攻茎肥2 g/盆3次施用)3个处理,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次数对甘蔗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次数的增加,甘蔗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糖量显著增加,但蔗糖分含量略有下降;氮肥不同施用次数对甘蔗各器官、各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韦剑锋罗艺米超蓝立斌陈超君熊建文梁和
关键词:甘蔗氮肥施用方式干物质积累
基肥施氮量对甘蔗苗期氮素效应及土壤氮素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研究基肥施氮量对甘蔗苗期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以期为甘蔗生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依据。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采用网室微区盆栽试验方法,设基肥施用15N标记的尿素5g/盆、2.5g/盆及1.5g/盆3个处理。结果表明,苗期甘蔗全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从肥料中吸收的氮素总量及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氮肥利用率却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施氮量明显影响氮素在甘蔗植株体内及不同土层的分布;苗期甘蔗主要吸收20~40cm尤其是20~30cm土层的氮素。甘蔗基肥施用氮肥应考虑适宜的量和土层深度。
韦剑锋罗艺米超蓝立斌陈超君熊建文梁和
关键词:甘蔗氮肥苗期
应用^(15)N标记对不同施氮方式甘蔗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设15N标记尿素作基肥(5g/盆)(T1)、基肥(2.5g/盆)+分蘖肥(2.5g/盆)(T2)及基肥(1.5g/盆)+分蘖肥(1.5g/盆)+攻茎肥(2g/盆)(T3)3个处理,研究施氮方式对甘蔗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比较,T2、T3极显著提高了甘蔗尤其是蔗根和蔗叶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其中T3的氮肥利用效率最高;3个处理间甘蔗植株的氮肥偏生产力、吸收的肥料氮、氮素分配率及氮肥利用率等数值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氮肥以基肥+分蘖肥+攻茎肥施用最有利于提高甘蔗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韦剑锋罗艺米超蓝立斌韦冬萍梁和
关键词:甘蔗氮肥利用率
不同施氮量对甘蔗生理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1
2010年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甘蔗生理生化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及根系活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强;但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甘蔗蔗糖分没有显著增加,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其中施氮量675 kg/ha处理的甘蔗产量最高。施氮量225 kg/ha处理的蔗糖品质最优。
蓝立斌陈超君米超罗艺梁和王爱华韦玉奇
关键词:甘蔗氮肥生理生化
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宿根蔗苗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筛选出适宜甘蔗机械收割的最佳行距,减少机械对甘蔗蔗蔸损伤及蔗田土壤环境的破坏,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方法】设置不同种植行距(1.0、1.1、1.2和1.3m)处理,每种处理分别采用机械收割和人工砍收两种收割方式,然后对不同处理机械收割后宿根蔗苗期地下芽生长情况、蔗蔸开裂程度、蔗株农艺性状和生理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机械收割对宿根蔗地下芽、蔗蔸开裂有一定影响,不同处理高位芽的死芽率比人工砍收高,但不影响宿根蔗发株,且死苗率低于人工砍收。+1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表现出机械收割比人工砍收高的趋势,但根系活力普遍比人工砍收低。在1.2m种植行距下,机械收割对蔗蔸开裂程度的影响最小,高位芽和低位芽死芽率低,宿根蔗苗期发株数最多,叶绿素含量与根系活力最高。【结论】机械收割增加了蔗蔸的开裂程度和上位芽的损伤程度,但对蔗蔸开裂程度的影响随行距加大逐渐变弱,对宿根蔗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也不影响宿根蔗发株;种植行距影响宿根蔗幼苗生长,生产上可采用1.2m的种植行距作为适宜甘蔗机械收割的最佳行距。
秦培钊罗艺米超陈超君邝伟生黄严莫清贵陆国盈梁和
关键词:机械收割种植行距宿根蔗苗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