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相田

作品数:20 被引量:205H指数:7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盆地
  • 5篇层序
  • 4篇地层
  • 4篇岩石
  • 4篇前陆
  • 4篇前陆盆地
  • 4篇侏罗系
  • 4篇陆盆
  • 4篇层序地层
  • 4篇川西前陆盆地
  • 3篇三叠
  • 3篇侏罗系层序
  • 2篇地层特征
  • 2篇地质
  • 2篇第三纪
  • 2篇动力变质
  • 2篇岩浆
  • 2篇震旦
  • 2篇三叠统
  • 2篇上三叠统

机构

  • 19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成都地质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20篇纪相田
  • 9篇马玉孝
  • 7篇张成江
  • 6篇胡晓强
  • 6篇陈洪德
  • 5篇王洪峰
  • 4篇张闻林
  • 4篇王大可
  • 3篇林良彪
  • 2篇姜平
  • 2篇阚泽忠
  • 2篇李元林
  • 2篇倪师军
  • 1篇周美夫
  • 1篇田晓敏
  • 1篇刘家铎
  • 1篇彭博
  • 1篇茅燕石
  • 1篇肖渊甫
  • 1篇李洪孝

传媒

  • 6篇矿物岩石
  • 4篇成都理工学院...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成都地质学院...
  • 1篇地质通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天然气技术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攀枝花地区的上震旦统把关河组被引量:2
2002年
四川攀枝花地区的上震旦统把关河组为滨海、浅海相碎屑岩建造 ,以灰白色、灰色中厚层细至中粗粒含海绿石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灰色薄层至极薄层粉砂岩、页岩 ,在盐源 -丽江台缘坳陷区与下伏冰水湖泊相杂色列古六组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 ,而在康滇地轴上与前震旦纪基底变质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在全区均与上覆观音崖组为整合接触。新建的把关河组在民政、务本及其以西地区相当于《四川省岩石地层》(1997)中的下震旦统澄江组 ,在米易县则相当于下元古界五马箐 (岩 )组的上部 ,而在盐边红格 ,则相当于 1∶ 2 0× 10 4 永仁幅中的会理群力马河组下部。
马玉孝纪相田王洪峰张成江王大可
关键词:晚震旦世沉积环境
滇西保山——施甸地区泥盆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盆地性质被引量:2
1993年
滇西保山—施甸地区泥盆系沉积相类型包括碳酸盐台地相、陆棚相反盆地相。其中碳酸盐台地相可划分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台地边缘浅滩、台缘斜坡及开阔台地相和礁后泻湖-潮坪等亚相。根据其沉积特征及陆源碎屑岩化学成分的判别分析结果,泥盆纪时该区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性质属早期的被动大陆边缘或裂陷带边缘。
纪相田
关键词:泥盆纪沉积盆地滇西
论大渡口至仁和街(原仁和群)的成因及时代归属被引量:4
2001年
本文论述了在《四川岩石地层》中被做为下元古宇康定群标准“地质特征”
马玉孝纪相田张成江倪师军王大可
关键词:角闪辉长岩二长花岗岩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沉积模式被引量:39
2005年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其中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湖泊扇三角洲体系和湖泊三角洲体系2类。湖泊扇三角洲体系主要见于上侏罗统遂宁组、莲花口组地层之中,由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前扇三角洲亚相构成。湖泊三角洲体系主要分布于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等地层中,有长轴三角洲和短轴三角洲2种类型,包含的亚相有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的沉积模式有2种,即冲积扇—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湖泊—湖底扇模式及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湖底扇模式。
胡晓强陈洪德纪相田张闻林
关键词:侏罗系三角洲川西前陆盆地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构造层序划分及盆地演化被引量:34
2007年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时期。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运用构造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和方法,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界面、层序划分和层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可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1)上三叠统与中、下三叠统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2)须二段与小塘子组的分界面;3)须三段与须四段之间的次级构造不整合面;4)三叠系与侏罗系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根据层序界面的发育情况,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每个层序以最大湖泛面为界,划分为盆地扩张体系域(BE)和盆地收缩体系域(BW)2个体系域。晚三叠世四川盆地的演化主要是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其中TS1为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TS2为川西前陆盆地形成阶段,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开始逆冲推覆;TS3为川西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褶皱成山,使得整个四川盆地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构造运动是控制晚三叠世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因素。
林良彪陈洪德胡晓强纪相田姜平
关键词:构造层序盆地演化上三叠统川西前陆盆地四川盆地
芦山-天全地区晚白垩世-老第三纪冲积扇-湖泊沉积组合被引量:6
1995年
分布于芦山—天全地区的大溪砾岩与晚白垩世灌口组、老第三纪名山组属同期异相沉积.大溪砾岩为一大型冲积扇体,该扇体向南东逐渐过渡到以灌口组、名山组为代表的湖相沉积,系陆相盆地中一个典型的冲积扇—湖泊沉积组合实例。
纪相田李元林
关键词:冲积扇湖泊沉积晚白垩世
四川米易二滩地区的二滩组被引量:1
2000年
四川盐边凹路、力马、红果及米易二滩、金龙山等地的二滩组上、下部均为细砂岩、粉砂岩、铁铝质粘土岩夹赤铁矿和铝土矿透镜体,底部常见砾岩,顶部为灰黑色碳质页岩夹劣质煤透镜体,中部为微晶生物灰岩夹粗粒白云质钙质石英砂岩。以富含腕足化石为特色,还可见珊瑚、虫筵、非虫筵有孔虫、介形虫、三叶虫、苔藓虫、腹足类等生物化石。沉积二滩组时期,研究区处于泥坪、混合坪、不稳定碳酸盐台地及潮坪沼泽等环境,代表一次较大的海进海退过程。二滩组与梁山组、树河组在岩性特征、所含生物面貌及时间跨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新建二滩组相当于研究区原石炭系与原梁山组之和。
王洪峰纪相田马玉孝
关键词:生物组合沉积环境早二叠世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被引量:25
2006年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为陆相碎屑岩地层。其中可以识别的层序界面有不整合面、最大湖泛面。最大进积面即为不整合面,而最大退积面则对应于最大湖泛面。根据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沉积作用特点,选择进积体系域底界为层序界面,将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划分为8个沉积层序,可以在全盆地进行对比。
胡晓强陈洪德纪相田林良彪张闻林
关键词:侏罗系层序地层
攀枝花地区地质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
2001年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攀枝花 1∶ 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有关地层、沉积相、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矿产等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和对一些岩石地层单位的时代归属和界线位置的修定结果。
马玉孝纪相田张成江王洪峰王大可
关键词:岩石地层单位动力变质作用沉积相岩浆岩变质岩
川西攀枝花—西昌地区结晶基底的划分被引量:10
2003年
长期以来,由于同位素年龄依据不足和没有正确区分晚二叠世热接触变质岩、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与前震旦纪区域变质岩,攀西地区结晶基底的划分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依据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结果,将原仁和群(PtlR)修改为晚二叠世岩浆岩和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将五马箐(岩)组(Pt1w)和顶针杂岩(Pt1D)修改为晚二叠世热接触变质岩和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将安宁村组(Pt1a)和纸房沟组(Pt1z)修改为震旦系地层,并依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将结晶基底划分为变质侵入体、变质表壳岩和TTG套岩,论述了结晶基底的成因和演化。
马玉孝王大可纪相田阚泽忠张成江周美夫
关键词:结晶基底动力变质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