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琼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移动平台自动化遍历测试的研究与应用
- 2020年
-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移动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不可替代。传统的手工测试需要了解业务流程,定制复杂操作或业务逻辑,在这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因此需要一种成熟的自动化遍历测试方案来保障移动应用程序的健壮性的同时,能够减少人力等资源投入。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事件的深度优先自动化遍历测试算法,解决如何对移动应用程序的控件定位和识别,在无特定业务逻辑的情况下,尽可能遍历所有目标控件,并通过控件属性,模拟用户的相应动作,完成与移动应用程序进行交互的自动化遍历测试,从而达到快速测试移动应用程序,保障移动应用程序的健壮性的目的。
- 罗琼林若钦
- 关键词:自动化遍历
- 智能组卷在线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 2009年
- 在对当前网络课程在线测试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教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个性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教学模式为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方式,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为学生组合一份网络试卷,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在线练习,达到巩固知识。
- 罗琼林若钦
- 关键词:智能组卷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 数据库应用型课程的设置与实践被引量:3
- 2009年
- 即使是应用型院校的数据库技术教育也会集中在《数据库系统原理》一门课中。课程过于强调理论体系,对应用技能的训练严重不足。本文提出应该改变课程体系的设置,普遍使用大课、小课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掌握职业技能的能力。
- 罗琼
- 海量用户需求数据的高效预判筛选仿真被引量:1
- 2019年
- 海量用户需求数据的高效预判筛选,有助于海量数据下的快速查询所需数据。由于用户需求的不同,使得产生的用户需求数据多样化。传统筛选方法主要通过对用户需求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其特征属性,实现数据筛选,忽略了预判在数据筛选中的重要性,导致筛选结果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时间序列的海量用户需求数据预判筛选方法,以用户需求数据的高效预判筛选原理为基础,通过统计学理论对用户需求数据进行预测,基于K-Means算法确定用户需求数据间距离,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结合回归分析,对用户需求数据进行预判。利用影响用户需求的各种不规则因子对用于需求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得到数据序列,并计算用户需求数据个属性值,获得数据筛选各项权重值,完成海量用户需求数据高效预判筛选。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用户需求数据预判筛选,其预判及筛选结果精度要优于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 罗琼林若钦
- 关键词:用户需求
- 用于高效检索的数据结构模式快速匹配仿真被引量:1
- 2020年
- 为了解决空间技术不断发展造成的大量空间数据难以及时处理的缺陷,提出用于数据检索的数据结构模式快速匹配方法。将网络划分多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分配一个域首,负责采集区域的信息,将采集的所有信息发送至中心管理系统,获取不同层次的匹配内容。通过匹配内容,获取各个匹配方式的相似度函数,通过相似度计算结果完成数据结构模式快速匹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减少通信降低,提高匹配速度,增加匹配精度,达到理想的匹配效果。
- 罗琼林若钦
- 基于可变形卷积神经网络的软件漏洞检测算法被引量:5
- 2021年
- 软件应用持续升级换代,漏洞形式也更加变化多端,为进一步提升漏洞检测有效性,保障软件应用与系统安全,以可变形卷积神经网络为技术支持,构建一种软件漏洞检测算法。采用卷积层、全连接层等架构用于输入软件漏洞特征的子网络,利用网格生成器将空间变换参数变为一个参数化采样网格,完成输入特征映射采样;求取权值与采样值的所有乘积和,根据神经元输出形式界定,推导出软件漏洞特征点在可变形卷积神经网络下表达形式,通过添加与输入层大小相同的偏移量,挖掘双线性插值核中含有的运算规则,结合可变形卷积的池化变形形式,发现软件漏洞特征,实现漏洞检测。选取不同数据集作为漏洞检测对象,根据递增卷积核尺寸对应的不同网络层数指标数据与感受野尺寸变化,验证所提算法的检测性能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与稳定性,可抑制过拟合现象发生。
- 林若钦罗琼
- 关键词:可变形神经网络软件漏洞漏洞检测
- 基于节点逻辑度优化的软件测试序列生成仿真被引量:2
- 2021年
- 为了降低面向对象软件测试中的集成测试时间消耗,提出了软件测试序列生成方法,并在传统生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节点逻辑度优化,实现软件测试序列生成方法的优化设计。通过划分软件测试层次、形式化描述软件测试两个步骤,实现软件测试模型的搭建。综合节点的影响度和错误传播率,评估网络节点逻辑度,并根据网络节点逻辑度评估结果,建立逻辑覆盖测试准则,实现网络节点的逻辑优化。在上述基础上,生成软件测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排序,得出软件测试序列的生成结果。仿真结果显示:设计软件测试序列生成结果充分性更高,最高可达到0.95,且耗时更短,最低为2.13s,因此设计的软件测试序列生成方法在运行效率方面更加具有优势,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林若钦罗琼
- 关键词:软件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