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英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6篇再生障碍性贫...
  • 6篇障碍性贫血
  • 6篇贫血
  • 4篇免疫
  • 4篇骨髓
  • 4篇干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间充质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亚群
  • 2篇原发性
  • 2篇造血
  • 2篇职业性慢性铅...
  • 2篇中毒
  • 2篇脐带
  • 2篇脐带间充质干...
  • 2篇铅中毒

机构

  • 11篇广州市第十二...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1篇罗英
  • 8篇余卫
  • 7篇陈玲珍
  • 6篇詹昱
  • 6篇巫进明
  • 5篇曲佳
  • 5篇陈嘉榆
  • 5篇冯可欣
  • 4篇杨郁青
  • 4篇谭雪芳
  • 3篇刘薇薇
  • 3篇谭明珠
  • 2篇杨德懋
  • 1篇黄积雄
  • 1篇萧间开
  • 1篇王立
  • 1篇何妙贤
  • 1篇巫进民
  • 1篇李扬秋
  • 1篇王晓燕

传媒

  • 3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2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2例AA患者,中位年龄31岁(12~70岁),包括重型AA 11例,非重型AA 11例;12例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均无效。从健康供者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静脉输注给患者,每次输注细胞数为1×10^6/kg,每周输注1~2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学、骨髓活检、外周血CD3^+、CD4^+ CD3^+ 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临床症状等,观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2例患者接受BMSC输注的中位次数为16次(5~83次),中位治疗时间13个月(2~33个月),中位随访23个月(2~34个月)。其中1例患者基本治愈,9例缓解,3例明显进步,3例患者贫血和出血症状好转、输血间隔延长,6例无效;总有效率72.7%(16/22)。3例曾接受标准方案免疫抑制治疗无效的患者中,2例缓解。14例患者在治疗前外周血CD4^+/CD8^+细胞比值倒置,治疗后10例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BMSC治疗有助于改善AA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短期观察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深入及扩大研究。
詹昱陈嘉榆陈玲珍余卫巫进明曲佳冯可欣罗英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贫血
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31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随访的131例获得性原发性AA患者,中位年龄26(2~77)岁,重型AA71例,非重型AA60例.92例(70.2%)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均无效或不能耐受.取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L-2、GM-CSF等作用下培养48h后进行静脉输注,每周1~2次,根据疗效及不良反应决定输注疗程.结果131例患者接受细胞输注中位60(15~160)次,中位治疗时间14(3~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4~150)个月.30例(22.9%)完全反应,74例(56.5%)部分反应,总有效率79.4%;27例(20.6%)无效.治疗有效患者从细胞治疗开始到脱离输血、网织红细胞〉20×109/L、Hb增长30g/L以上、ANC〉0.5×109/L、PLT〉20×109/L以及获完全反应的中位时间分别是5(1~21)个月、4(1~16)个月、11(3~27)个月、12(6~25)个月、9(2~35)个月、27(10~56)个月.83例(63.4%)患者在治疗前CD4+/CD8+细胞比值倒置(〈1),治疗后66例不同程度升高,其中55例均为治疗有效患者.部分患者细胞输注过程中出现短暂寒战、发热,无其他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有助于改善AA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纠正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临床观察未发现发热以外的其他不良反应.
詹昱陈玲珍曲佳谭雪芳冯可欣巫进明杨郁青谭明珠罗英杨德懋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介素-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单个核细胞
长期低水平苯接触对工人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高浓度苯对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但长期低水平苯接触对工人免疫系统的影响还不清楚。有研究表明,职业苯接触工人CD8淋巴细胞亚型比例异常增多,而CD8淋巴细胞可能参与了骨髓造血细胞的免疫损伤。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是近年发现的对细胞毒T细胞具有抑制功能的免疫细胞,其表达的降低参与了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过程。
杨烈余卫刘薇薇陈嘉榆罗英崔洁玲何妙贤
关键词:苯接触工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骨髓造血细胞细胞毒T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骨髓造血功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及其与骨髓造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再障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与再障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名(男24名,女16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浆脂联素水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计数,以及高荧光和中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分析再障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计数及其与高荧光和中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再障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为(11±5)mg/L,健康对照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为(6±4)m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障患者脂联素水平与高荧光和中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及与中性粒细胞数呈负相关性(r=-0.725,P<0.01;r=-0.822,P<0.01)。结论:再障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骨髓造血功能之间呈负相关,再障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王晓燕余卫罗英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脂联素造血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初步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例AA患者,中位年龄28(7~49)岁,重型AA 10例,非重型AA 8例;7例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均无效.从正常足月分娩胎儿的脐带分离培养UC-MSC,静脉输注给患者,每次输注细胞数为1×106/kg,每周输注1~2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学、骨髓活检、外周血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临床症状等,观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18例患者接受UC-MSC输注中位次数38 (12~96)次,中位治疗时间8(3~16)月,中位随访时间31 (6~36)月.其中3例患者基本治愈,7例缓解,1例明显进步,2例患者贫血和出血症状好转、输血间隔延长,5例无效;总有效率72.2%.7例既往对免疫抑制剂无效的患者中,4例有效.12例患者在治疗前外周血CD4+/CD8+细胞比值倒置,治疗后11例不同程度升高(其中7例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UC-MSC治疗有助于改善AA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短期观察未发现不良反应,尤其对免疫抑制治疗无效、不适合移植或不能耐受相关副作用的AA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詹昱陈玲珍余卫谭雪芳曲佳冯可欣杨郁青巫进明罗英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因素。方法分析行肝功能检查患者35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对照组178例,肝功能正常;观察组179例,肝功能异常。分析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性别构成、婚姻状况、年龄分布、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BMI)、睡眠时间与对照组比较,除婚姻状况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男性肝功能异常检出率为58.66%,高于女性的41.34%(χ^2=14.139,P <0.05);40岁以上人群肝功能异常检出率为55.87%,高于40岁以下人群的44.13%(χ^2=8.495,P <0.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肝功能异常检出率为45.25%,低于高中以下人群的54.75%(χ^2=5.685,P <0.05);BMI≥24 kg/m2人群肝功能异常检出率为62.57%,高于 BMI <24 kg/m^2人群的37.43%(χ^2=5.731,P <0.05);睡眠时间≥8 h 人群肝功能异常检出率为53.07%,低于睡眠时间<8 h 人群的46.93%(χ^2=18.011,P <0.05)。两组婚姻状况与肝功能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BMI、睡眠时间均会对肝功能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应合理纠正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靳玉凤董杰王立罗英萧间开
关键词:肝功能试验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T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初步探索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Th淋巴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方法对23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铅中毒组)及20例健康非职业铅接触成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CD_3、CD_4、CD_8的表达,同时通过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检测血浆IL-2、IL-4、IL-6、IL-10、TNF-αt、IFN-γ的浓度。结果铅中毒患者外周静脉血CD_4相对百分比(32.68%±11.54%)及CD_4/CD_8比值(0.89±0.39)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IL-2浓度为(2.00±0.68)pg/m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IL-10和IFN-γ浓度分别为(1.83±0.85)pg/ml和(3.42±0.85)pg/m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对评价铅免疫毒性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陈嘉榆余卫刘薇薇罗英
关键词:铅中毒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CD8低表达T淋巴细胞数量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CD8分子表达水平,了解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异常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对23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铅中毒组)及20例健康非职业铅接触成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8分子表达水平,统计CD8低表达(CD8h)细胞群和正常表达(CD8norrnal)细胞群的数量。结果与对照组(8.21%±3.02%)比较,铅中毒组CD8low细胞群相对百分比(12.98%±5.62%)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8norrnal细胞群数量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虽然总数没有异常,但CD8分子表达出现了弱化。该现象可能是铅致免疫功能损伤重要表现之一,CD8low细胞群有望成为研究铅免疫毒性新的线索。
余卫罗英陈嘉榆刘薇薇陈玲珍巫进民詹昱李箔李扬秋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系统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31例临床观察
詹昱陈玲珍曲佳余卫谭雪芳巫进明冯可欣杨郁青谭明珠罗英
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初步探讨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患者外周血30-50ml,分离单个核细胞经白细胞介素2、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混合培养48h,收集形成的新免疫细胞,静脉回输给患者,每周1~2次,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学检查和活检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和CD8含量。结果19例患者经免疫细胞治疗后,6例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学检查和活检结果全部恢复正常,在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比例倒置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比例,随访6~28个月,外周血细胞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一例复发;2例缓解,4例进步,3例死亡,其余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表现为输血间隔时间延长,出血症状明显好转,感染减轻。治疗过程中除个别患者出现轻度发热外,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损伤。结论特异性免疫细胞对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临床应用安全。
陈玲珍陈嘉榆巫进明余卫黄积雄罗英杨德懋
关键词:免疫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骨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