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
- 作品数:154 被引量:975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基于间隔增广马氏距离的地质钻进过程异常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间隔增广马氏距离的地质钻进过程异常检测方法,首先,获取正常状态下钻进过程样本集<Image file="DDA0003903876130000011.GIF" he="63" imgContent="...
- 胡文凯胡斌曹卫华吴敏
- 武汉地铁虎泉—名都区间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被引量:45
- 2012年
- 深入研究、合理控制由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以武汉地铁虎泉—名都区间隧道开挖工程为背景,运用简化随机介质理论公式,以典型地表沉降和隧道断面收敛监测位移为基础,对区间各典型断面进行位移反分析,得到隧道断面收敛面积△A和tanβ(β为影响角),并总结类似研究区域施工和地层情况的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计算参数取值,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地区后续大规模地铁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 胡斌刘永林唐辉明徐海清
- 关键词:武汉地铁双线隧道地表沉降随机介质理论
- 一种简易测斜孔清理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测斜孔清理装置,该装置由主杆、1根以上副杆和伞盖构成伞式结构,伞盖由伞面和2根以上支撑伞面的辐条构成,伞面为网状结构,伞面的张开直径与测斜孔的孔径相匹配,辐条呈辐射状均布于伞面的内表面,辐条位于伞...
- 和大钊陶建民丁露冉秀峰彭男庞成立胡斌李华舟
- 文献传递
- 实验用振捣台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用振捣台,至少包括支撑台、工作台、试模和偏振电机,试模固定于工作台上,偏振电机位于支撑台上并且作用于工作台,偏振电机与工作台之间设有底板和1对以上缓震元件,底板通过支撑台支撑,偏振电机通过铆钉固定...
- 和大钊冉秀峰胡斌李华舟毛元静姚文敏方堃彭男庞成立
- 文献传递
- 一种矿山充填自流输送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山充填自流输送装置,至少包括输送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料斗和与料斗连通的输送管道,输送管道呈弯折状,由1段以上竖管和1段以上横管交替连接构成,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时钟芯...
- 和大钊余海兵黄正濛黄晟姜耀飞胡斌姚文敏李华舟毛元静
- 文献传递
- 断层力学与几何参数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8年
- 采用FLAC^(3D)强度折减法并对比slide极限平衡法,分别研究断层破碎带岩土体的泊松比、抗拉强度、内聚力和内摩擦角等力学参数及断层的断距、厚度、倾角、相对临空面的距离等几何参数对岩质边坡破坏模式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的稳定性随内聚力的增大而增大,且基本不受泊松比和抗拉强度的影响,2种方法得出的内摩擦角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规律有所不同;断层的几何参数对边坡的破坏模式和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并且影响程度大于其力学参数的影响。
- 和大钊胡斌姚文敏李华舟毛元静
- 关键词:岩质边坡断层破坏模式边坡稳定性
- 不同建筑物对地铁基坑相互效应影响分析被引量:18
- 2014年
- 以武汉地铁名都站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开挖模型,对比现场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同一地铁开挖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同建筑物对基坑侧壁位移影响不同,同一地铁开挖基坑对两侧的建筑物沉降位移影响有很大差异,这与建筑物距离基坑距离与角度、建筑物基础方式、建筑物总重量等有关。从现场监测成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中可知,利用数值仿真模拟可以实现对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的各个施工工序,以及基坑支护过程中重点部位的超前时空预测,超前了解地铁开挖基坑对其周围建筑物的相互影响,从而可以动态指导基坑支护方案的修正,并为不同建筑物对地铁基坑相互效应影响分析提供一种有效研究方法。
- 谭维佳王新刚胡斌刘飞刘强
- 关键词:地铁基坑数值模拟分析
- 浙江龙泉金矿床金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及预测
- 胡斌
- 一种改进的岩体结构面产状快速聚类分析法
- 2016年
- 岩体结构面的优势产状是进行岩体工程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传统的玫瑰花图、极点等密度图等方法精度差,其结果往往只是给出优势组数。为了准确地给出结构面的优势产状,本文采用改进的快速聚类分析方法,将结构面产状表示为空间单位上半球体球面上的点,通过构造密度函数求取各数据点加权值对结构面产状进行分类判定。同时,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矿山运输公路边坡优势结构面的统计分析之中。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分析结果可靠,分类合理,能准确得出优势结构面产状,能有效消除孤立点对聚类结果的不利影响。
- 李俊胡斌祝凯寇天王炜
- 关键词:岩体结构面密度函数统计分析
- 基于土拱效应的改进抗滑桩最大桩间距计算模型被引量:19
- 2010年
- 在目前抗滑桩工程中,抗滑桩布设参数的选取一般多依据工程经验确定,缺乏理论基础的支撑,过分偏于保守的设计会造成一定的投资浪费。根据对抗滑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过程的分析,指出抗滑桩桩间土拱是土拱效应作用过程中的最后阶段,并对抗滑桩最大桩间距模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证。在原有对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土拱效应的改进抗滑桩最大桩间距计算模型。通过滑坡工程实例的对比研究发现,最大桩间距模型比原有计算模型具有更好的工程适用性,可为抗滑桩工程中抗滑桩间距的确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 李长冬唐辉明胡新丽胡斌
- 关键词:滑坡抗滑桩土拱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