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昊

作品数:56 被引量:183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骨折
  • 12篇内固定
  • 11篇关节
  • 10篇疗效
  • 9篇枢椎
  • 9篇寰枢
  • 8篇腰椎
  • 8篇肉瘤
  • 8篇寰枢椎
  • 8篇细胞
  • 8篇内固定治疗
  • 8篇骨肉瘤
  • 7篇脱位
  • 7篇微创
  • 7篇固定术
  • 6篇寰枢椎不稳
  • 6篇寰枢椎不稳定
  • 6篇外固定
  • 6篇疗效分析
  • 5篇外固定器

机构

  • 32篇武汉大学
  • 27篇广州军区武汉...
  • 2篇鄂州市中心医...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武汉军械士官...
  • 1篇武警北京总队...

作者

  • 56篇胡昊
  • 31篇蔡林
  • 25篇蔡贤华
  • 22篇金伟
  • 19篇黄勇
  • 19篇张翼
  • 18篇徐峰
  • 16篇康辉
  • 14篇魏任雄
  • 13篇夏平光
  • 10篇陈庄洪
  • 8篇王冶
  • 7篇平安松
  • 7篇朱晓彬
  • 6篇栾夏刚
  • 4篇王庆
  • 4篇魏坦军
  • 3篇余黎
  • 3篇魏仁雄
  • 3篇王欣

传媒

  • 9篇第三届全军创...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医学新知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骨肿瘤骨...
  • 2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十届西部骨...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第六届中国微...

年份

  • 2篇2016
  • 13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保留寰枢椎功能的前路内固定治疗枢椎多部分骨折
研究设计8例枢椎多部分骨折的患者接受前路经伤椎有限内固定治疗,即经高位C2-3锁定钛板内固定或经齿状突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C2或C2-3锁定钛板内固定。目的分析该类内固定术式治疗枢椎多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最大限度地保留...
蔡贤华徐峰康辉黄勇夏平光胡昊陈庄洪
关键词:枢椎骨折
文献传递
改良钉棒系统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改良钉棒系统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分析其生物力学性质.方法 在8例尸体骨盆标本上造模成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分别行TOS术式固定、骶髂螺钉固定、改良钉棒系统固定,检测1000 N载荷下骨盆刚度、骨折分离移位距离及局部应变改变.结果 骨盆标本骨折模型采用各种不同固定方式,经生物力学测试,改良钉棒系统在载荷1000 N下刚度(224.3±18.3)N/mm及骨折分离移位距离(1.98±0.24)mm,明显优于骶髂螺钉固定(169.10±17.60)、(8.08±0.7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OS(233.20±12.90)、(1.62±0.31)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钉棒系统是一种生物力学性能较好的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新方法.
金伟蔡林胡昊张翼平安松栾夏刚朱晓彬王冶
关键词:骨盆骨折椎弓根钉棒生物力学
改良肌间隙旁正中入路治疗腰椎滑脱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手术入路与方法。方法对2009年8月一2010年8月应用腰后部正中单一切口,双侧旁正中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滑脱15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15例,完全复位12例,占90%,手术疗效良好占90%。结论采...
黄勇徐峰蔡贤华胡昊康辉孔长旺
关键词:腰椎滑脱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微创翻修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附39例报告)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微创翻修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微创翻修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其中显微内镜下微创翻修28例,应用Quadrant系统行椎间融合术微创翻修11例,同时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相关因素。术后随访11~38个月,平均(16.4±2.6)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表现进行Nakano标准疗效评定。结果依据Nakano标准评定疗效,39例患者中,优24例,良1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4.9%(37/39)。结论初次手术处理不当、神经压迫未完全解除以及术后腰椎局部生物力学的改变是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的主要原因;再次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应解决致压物或同时解决减压和稳定两个问题;选用微创翻修避开原手术切口的瘢痕组织,减少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手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黄勇徐峰蔡贤华胡昊康辉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疗效
保留寰枢椎功能的前路内固定治疗枢椎多部分骨折
研究设计8例枢椎多部分骨折的患者接受前路经伤椎有限内固定治疗,即经高位C2-3锁定钛板内固定或经齿状突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C2或C2-3锁定钛板内固定。目的分析该类内固定术式治疗枢椎多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最大限度地保留...
蔡贤华徐峰康辉黄勇夏平光胡昊陈庄洪
关键词:枢椎骨折骨折固定术
文献传递
银屑病断肢(指)再植的血管病理观察及临床疗效
2009年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中小动脉的病理变化;评估银屑病患者断肢(指)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取中小动脉切片行HE染色并观察,采用内、外固定固定肢体离断部分,通过增加吻合静脉数使得吻合静动脉数比例大于传统比例2∶1,并且调整抗银屑病治疗方案。结果:银屑病中小血管中膜增厚,纤维化明显;7例银屑病患者断肢(指)全部成活,其中1例患者术后3 d出现血管危象,给予扩管、抗凝、改善微循环治疗后缓解。结论:通过增加吻合静脉血管数量,增加静脉回流,并调整抗银屑病治疗方案使得银屑病患者断肢(指)获得良好的效果。
栾夏刚蔡林陶圣祥胡昊王冶
关键词:银屑病血管断肢再植断指再植
外固定架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伴有大面积撕脱伤的儿童下肢骨折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伴有大面积撕脱伤的儿童下肢骨折的效果。方法:8例伴有大面积撕脱伤的下肢骨折患儿行外固定架治疗后将撕脱的皮肤制成网状中厚皮片回植于撕脱创面,植皮区表面再行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术后随访6月...
金伟蔡林胡昊王冶魏仁雄张翼栾夏刚
桡尺韧带关节内重建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总结桡尺韧带关节内重建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2年6月,采用桡尺韧带关节内重建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2~54岁,平均37.3岁。致伤原因:跌伤9例,交通事故伤2例,扭伤1例。病程2~13个月,平均6.2个月。采用腕关节功能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对腕关节疼痛及功能进行评估,为(27.5±4.7)分。正位x线片均可见桡尺远侧间隙增宽,侧位片可见尺骨头向背侧脱位10例、向掌侧脱位2例;均无尺、桡骨骨折和桡尺远侧关节面退变。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神经损伤等手术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0.6个月。患者术前的腕关节酸痛无力、弹响症状均消失,手部握力恢复良好,前臂旋转及腕部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应用PRWE对腕关节疼痛及功能进行评估,为(5.8±2.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15,P=0.000)。X线片随访示,桡尺远侧关节对合良好,无明显脱位或半脱位。结论桡尺韧带关节内重建术可解剖重建桡尺远侧关节的稳定性,不破坏关节的邻近结构,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不合并关节面退变的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的良好选择。
夏平光蔡贤华王庆黄卫兵胡昊
关键词:桡尺远侧关节
桡尺韧带关节内重建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
目的总结桡尺韧带关节内重建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2年6月,采用桡尺韧带关节内重建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脱位12例。
夏平光蔡贤华王庆胡昊
关键词:桡尺远侧关节
闭合性下肢动脉损伤的临床分析
2009年
闭合性下肢动脉损伤合并伤多,治疗过程中易漏诊,致患肢功能预后差,截肢率高。我院从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闭合性下肢动脉损伤的患者17例,现报告如下。
胡昊蔡林王欣王冶魏任雄金伟
关键词:下肢动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