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玲 作品数:65 被引量:658 H指数:16 供职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三个速生用材树种幼树的耗水特性比较 被引量:3 2012年 试验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分析、比较了巨桉、竹柳和桤木3个速生用材树种幼树在3种水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分别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5%~80%、55%~50%、35%~30%)的耗水特性。结果表明:①相同天气和水分条件下,蒸腾速率、各时段耗水量、日耗水量和总耗水量绝大多数均表现为巨桉>竹柳>桤木;②相同处理下,巨桉与竹柳的日耗水速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都明显高于桤木;③巨桉明显较大的整株叶面积及其在水分亏缺时采取的不同避旱策略是其耗水量高于其它2个树种的重要原因;④树木的耗水能力是与其同化能力、生长速率密切相关的,随土壤含水量下降,各树种的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株高和地径生长量下降,蒸腾耗水也随之降低,但巨桉同化与耗水能力更不易受到干旱的影响;⑤巨桉和竹柳更适宜于在雨量充沛且季节分布均匀的地区发展,而在水分不足或季节性干旱频繁的地区则适合发展耗水量最小的桤木。 胡红玲 张健 胡庭兴 陈洪 吴秀华 泮永祥 曾凡明关键词:耗水特性 巨桉 桤木 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及其分解特征 被引量:14 2011年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了华西雨屏区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林凋落量、凋落物分解以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①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的年凋落量为6 247.78kg/hm2;凋落叶是凋落物中的主要组分,占全年凋落量的94.85%;凋落物各组分间凋落量大小顺序表现为:凋落叶>凋落枝>凋落皮。②在不同组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叶的分解速率比枝条快,分解12个月后,叶的质量残留率为39.56%,枝条的质量残留率为56.35%;叶在分解的5—8月时分解速率较大,而枝则在第4—10月时分解率较大;凋落叶分解95%需要2.989a,枝条分解95%需要4.783a。③经12个月的分解,凋落叶各养分元素年释放速率大小表现为:N>C>P>K;凋落枝各养分元素释放速率大小表现为:C>N>K>P;凋落叶各养分元素释放速率均高于凋落枝;④凋落叶、凋落枝初始C/N分别为43.51、285.78;在分解过程中,各密度凋落叶、凋落枝C/N比变化动态总体均表现为下降趋势。 向元彬 胡红玲 胡庭兴 万见中 普梅 颜震 丁云海关键词:凋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巨桉 香樟凋落叶分解对几种园地作物抗性生理和土壤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凋落叶添加到土壤中对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莴笋(Lactuca sativa)、茄子(Solanum melongena)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以及土壤矿质化氮的动态响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单位面积香樟叶年凋落量作为凋落叶的基本添加量,设不添加凋落叶的对照(CK)和3个凋落叶添加水平,即A_1(25 g/盆)、A_2(50 g/盆)、A_3(100 g/盆),每处理重复5次,处理3种作物共计60盆。处理后,定期对植株生长指标(株高、地径)和抗性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作物所生长土壤的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香樟凋落叶分解对3种作物的地径、株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随凋落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并随分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的效应;香樟凋落叶分解初期(20~40 d),各水平处理均显著地促进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凋落叶分解到80 d时,各处理CAT、POD、SOD活性的差异明显缩小;加入不同量的香樟凋落叶在一定时间(30~50 d)内大幅降低了土壤矿化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不同作物对香樟凋落叶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莴笋最为敏感,其次是小白菜,茄子的耐受性最强,相对更适宜在香樟林间或林缘种植。【结论】香樟凋落叶分解可能降低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并对作物造成活性氧伤害,最终限制其生长发育。 张如义 胡红玲 吕向阳 陈洪 杨珊珊 胡庭兴关键词:香樟 凋落叶分解 抗性生理 化感作用 华西雨屏区苦竹细根分解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3 2014年 森林细根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其分解速率受到大气氮沉降增加的潜在影响.2007年11月至2013年1月,对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进行每月1次的模拟氮沉降试验,设对照(CK,0 g N·m-2·a-1)、低氮(5 g N·m-2·a-1)、中氮(15 g N·m-2·a-1)和高氮(30 g N·m-2·a-1)4个处理.2011年1月起,采用分解袋法研究苦竹细根分解.结果表明:苦竹细根分解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在分解第1年质量损失达60%,分解第2年质量残留率变化较为平缓.对照处理细根质量损失50%和95%分别需要1.20和5.17 a.总体上,负指数模型低估了各处理细根分解速率.模拟氮沉降显著抑制了苦竹细根分解,相对于对照,高氮处理细根在分解2 a后残留量增加51.0%.模拟氮沉降显著增加了凋落物碳、氮和磷元素的残留率.与对照相比,模拟氮沉降处理4.5 a后,中氮和高氮处理土壤pH值显著降低,高氮处理土壤有机碳、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以及苦竹细根生物量显著增加. 涂利华 陈刚 彭勇 胡红玲 胡庭兴 张健关键词:氮沉降 细根分解 苦竹 核桃凋落叶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分析核桃(Juglans regia)凋落叶浸提液和腐解液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核桃凋落叶潜在的化感效应。【方法】采用浸提和腐解(20和40d)两种方式处理核桃凋落叶,得到3种质量浓度(25mg/mL(低)、50mg/mL(中)、100mg/mL(高))核桃凋落叶浸提液和腐解液,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CK),分析不同质量浓度核桃凋落叶浸提液和腐解液处理下萝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核桃凋落叶浸提液和腐解液均降低了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并对萝卜幼苗的苗高、根长、鲜质量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核桃凋落叶浸提液和20,40d腐解液均提高了萝卜种子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并明显增加了萝卜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对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幼苗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幼苗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处理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核桃凋落叶腐解液对萝卜的化感效应强于浸提液,且40d腐解液的化感效应强于20d腐解液。【结论】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核桃凋落叶浸提液和腐解液对萝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同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随凋落叶腐解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强趋势。 张如义 胡红玲 胡庭兴 阮若玉 杨丽妹 舒兰关键词:浸提液 腐解 萝卜 化感作用 6个优良杉木家系的生长、光合和氮磷养分利用效率差异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生长监测和光合生理机制研究可为杉木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和科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国家杉木工程中心引进62个第3代杉木半同胞家系建立子代测定林,以本地的1.5代杉木为对照(CK),以生长优于本地杉木的6个杉木家系为对象,研究它们的生长性状、光合特征及其与氮(N)、磷(P)利用效率的内在关系。【结果】3号家系的株高和地径最大,显著高于CK、26和42号家系(P<0.05);家系间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Q)、光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和补偿点(LCP)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家系间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的差异显著,26号家系最高,3号家系最低;家系间N、P养分含量及其光合利用效率的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生长性状与Pmax、Q、叶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具有较高LSP和较低Rd的家系,生长表现更好。N、P化学计量比特征表明幼龄期杉木的生长主要受N的限制,生长较差的家系采取保守的N、P利用策略。【结论】杉木生长性状不仅与净光合速率有关,更与光合总叶面积紧密相关,生长更好的家系对N、P养分需求量更大。综合来看,3、23和43号家系最为优良,可进一步从中筛选优良单株。 陈娜 朱鹏 陈良华 胡红玲 张健 肖玖金 杨汉波关键词:杉木 优良家系 光合性状 桢楠种子的发芽与多胚特性及初生苗的生长特征 2018年 【目的】研究桢楠母树树龄和种粒大小对种子发芽率、多胚率及初生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桢楠良种育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分布于四川盆地西部低山区3个桢楠种群(雨城区小宝洞种群、金凤寺种群和都江堰灵岩山种群)的12株桢楠母树,分别收集其单株种子并进行分级。通过发芽和幼苗培育试验,观察种子萌发情况以及初生苗生长特性。【结果】(1)12株母树种子的发芽率都在92.00%以上,不同母树间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种粒大小间的发芽率也无显著差异;(2)所有母树个体都存在多胚现象,但不同母树个体多胚率不同,最高达60.00%,最低为6.33%。每个植株均表现为单胚率最高,双胚率次之,再依次为三胚率、四胚率。双胚率与三胚率、四胚率之间差异显著;(3)同一母树不同粒级种子多胚率无显著差异。参试个体为刚成熟的壮龄母树,在这一树龄段(60~150 a)内,不同树龄母树的多胚率没有表现出随其树龄变化的规律;(4)30 d龄的初生苗中,单胚苗的苗高、地径、根、茎、叶等生长指标显著优于多胚苗。【结论】处于壮龄阶段的桢楠母树,树龄和种子粒级对其种子的多胚率和发芽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单胚苗生长指标明显优于多胚苗。种子质量和多胚苗对幼苗的出圃有一定的影响,在健康生长的桢楠母树中选用大中粒级种子育苗可提高幼苗的质量。 谭飞 陈洪 胡红玲 胡红玲 廖玉华 胡庭兴 陈玉凤 王曦关键词:桢楠 母树 种子大小 发芽率 不同基质配比对桢楠幼苗生长及其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6年 以农田土(N)、针叶林表层土(Z)以及阔叶林表层土(K)与鸭粪、沙壤土按一定比例混合成培养土(基质土),采用小苗移栽的方法对桢楠进行容器育苗,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桢楠幼苗的生长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以针叶林表层土、农田土和阔叶林表层土为基质配比的主要成分,低量鸭粪处理Z1(针叶林表层土:鸭粪:沙壤土为8:1:1)、农田土不加鸭粪处理N0(农田土:鸭粪:沙壤土为9:0:1)、阔叶林土低量处理K1(阔叶林表层土:鸭粪:沙壤土为8:1:1)都能促进幼苗光合色素合成、增强光合作用效率,使幼苗的光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下降,表观量子效率(AQY)、Ru BP羧化速率(CE)、光饱和点(LSP)、CO2饱和点(CSP)上升,表明增强了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显著促进其生长.其中N0处理的促进生长效应最大,桢楠幼苗生长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综上可知,在当地以农田土N0处理更适合作为基质按照一定的配比用于桢楠育苗. 谭飞 周光良 胡红玲 胡庭兴 罗杰 陈玉凤 廖玉华 杨珊珊关键词:光合特性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小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2014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核桃(Juglans regia)凋落叶分解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A1(30 g/盆)、A2(60 g/盆)、A3(90 g/盆)和对照(CK)4个凋落叶水平,将各处理的凋落叶分别与8 kg土壤混合后装盆。同时设置补充试验,将称好的核桃凋落叶蒸煮12 h,先后用80%丙酮和乙醇充分浸泡24 h,再蒸煮12 h,其他处理方法和条件相同,观测分析浸提蒸煮后的核桃凋落叶在施入土壤后对受体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凋落叶分解(0—160 d)明显抑制了小麦茎秆地径、茎高、株高、地上部分干重,并随凋落叶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随凋落叶量的增加,75—115 d小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但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低于CK但各凋落叶处理之间变化不明显;75—95 d小麦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不明显,115 d时随凋落叶量增加MDA含量显著增加;75—115 d随凋落叶量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但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各处理凋落叶对小麦的化感综合效应CE均表现为抑制效应,0—115 d抑制效应增强,115 d后抑制效应减弱,这是由于核桃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释放的有害次生代谢物质已明显减少;在补充试验中,各处理间无明显形态差别,CK、B1(30 g/盆)和B2(60 g/盆)水平下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B3(90 g/盆)水平下化感效应指数RI的绝对值与A3相比明显减小,表明在一定的凋落叶施入量范围内,其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和对小麦根系生长的物理阻隔不会显著抑制小麦的生长。综合各项指标,表明核桃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释放的次生代谢物质显著抑制了小麦生长和生理特性。 黄建贝 胡庭兴 吴张磊 胡红玲 陈洪 王茜关键词:小麦 化感 生理特性 巨桉与5种木本植物幼树的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 被引量:28 2012年 巨桉因生长迅速且经济效益高,在我国南方被广泛用于营造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但其蒸腾耗水状况与其他常见或乡土树种存在怎样的差异,大面积种植是否会改变栽培区原有的水分平衡,是一个尚未明确的问题。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了巨桉与其他5种木本植物在不同光强、温度、湿度下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用称重法测定了参试植物载叶量、生物量和耗水量,并对这些树种的蒸腾耗水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相同环境条件下,巨桉的Tr最大,WUE最低,单位质量耗水量最多,单株蒸腾耗水量远高于其他树种,其明显较大的叶面积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其Pn仅次于杨树,生物量积累最大,因此为高光合、高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植物。(2)阔叶树种的Pn和Tr明显高于针叶树种,而WUE低于针叶树种。(3)环境因子(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对植物Pn、Tr和WUE的影响较大,其中Pn主要受光照强度影响,Tr对湿度最为敏感,一般情况下WUE随湿度的增大而升高。在试验设置的温度范围(24—32℃)内,光合作用变化幅度不大。光照强度800μmol.m-.2s-1和温度28℃最有利于参试植物的光合作用。(4)巨桉等速生树种较强的光合作用使其生长迅速,固碳潜力大,但其高蒸腾和低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意味着在栽培区替代原有植被进行大规模造林时,可能会消耗更多的水资源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发展巨桉人工林时应选择水分条件好的区域(尤其是年降雨量充沛且季节间分配相对均匀的地区),并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 胡红玲 张健 万雪琴 陈洪 易万洋 周永春关键词:巨桉 水分利用效率 耗水性 蒸腾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