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贝克
-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维多利亚惊悚小说的性别伦理叙事
- 2022年
-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惊悚小说性别伦理叙事被早期学术界抨击为对道德意识的放纵,除腐蚀社会风气以外,别无任何神圣力量可言。当代学术界在精英文学边缘化和大众文学市场化不可逆转的潮流中重新评价该类型小说时则推翻了先前的定论,认为惊悚小说以不同类型的性别人物从不同层面折射出该类型小说对贵族阶级和中产阶级伦理关系的认知及其道德行为的评价,体现出马基雅维里人道主义伦理学的人性本质论和功利主义伦理学“以结果论善恶”的道德评价准则。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视角探讨维多利亚时期惊悚小说的性别伦理叙事,虽然该类型小说存在一定程度的历史局限性,但其反主流伦理的性别叙事为人们了解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风尚形成了文学的镜像作用,为当代通俗小说的性别伦理叙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体现出文学的乌托邦精神。
- 胡贝克张玫玫
- 关键词:后世影响
- 美国华裔职业身份的演变与权利的争取
- 华裔美国文学是美国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美国文学,而且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华裔美国作家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家,他们通过文学作品记录了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的真实经历,将华裔美国人的心理变化和需求表达出来...
- 胡贝克
-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后殖民理论身份认同话语权职业身份
- 文献传递
- 影片《疯狂原始人》中原始人的社会属性被引量:1
- 2013年
- 从古至今,人类对美好梦想的追求就未曾改变过。一方面,人类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来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身、实现梦想,从而获得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人们为了利益又在进行残酷竞争,甚至导致战争,进而形成了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复杂人际关系。《疯狂原始人》这部影片以原始人的角度来审视人类自身,在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折射出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而表达了影片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 胡贝克
- 关键词:影评情感结构社会属性
- 伦理正义与人的本质——论维多利亚惊悚小说的职业精英伦理叙事
- 2024年
- 以伦理正义为核心内容的维多利亚惊悚小说在职业精英的职业伦理叙事层面,既摒弃了传统的职业伦理叙事模式,又与英国当时的主流伦理意识相悖,体现的是以马基雅维里为代表的“趋利避害”的人性本质论观点和以边沁等人“以结果论善恶”的功利主义伦理学道德行为评价准则,通过法律精英和医学精英的职业道德操行描写,抨击了资产阶级崇尚法制和崇尚科学的虚伪性,揭示出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下伦理正义的非公正性以及人的内在本质真实性。
- 胡贝克张玫玫
- 关键词:人性
- 《典型的美国佬》多元文化探析
- 2012年
- 以多元民族著称的美国,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美国的文学已向所有民族的文学开放,形成了文学多元化发展的趋向。美国华裔作家群的出现,也正是美国文学这一发展倾向的一个缩影。任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对美国华人的身份确认和民族文化的反思,集中体现了第二代美国华裔在美国化演变历程中的多元文化特征。
- 胡贝克
-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任碧莲美国公民多元文化中国情结
- 维多利亚时期惊悚小说的伦理道德镜像作用被引量:4
- 2019年
- 伦理道德是理顺人际关系和维持社会秩序的要素之一,也是文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形成其书写传统。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双重影响,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惊悚小说构成了对这两种思潮伦理道德书写传统的继承与扬弃的。该类型小说在伦理道德层面既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理想”成分,又有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为人们了解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中产阶级的“善”“恶”伦理道德观打开了一扇窗口;其“惊悚”和“悬疑”的小说叙事策略构成的作品文学性也已超越了同时期的现实主义小说。鉴于其高超的文学艺术性和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该类型小说的伦理道德研究在当今和谐社会的建构中仍具有以文史为鉴的文学镜像作用。
- 胡贝克李增
- 关键词:伦理道德维多利亚时期惊悚小说
- 善恶价值判断与和谐社会建构——维多利亚惊悚小说《奥德利夫人的秘密》文学伦理学批评被引量:2
- 2020年
- 惊悚小说《奥德利夫人的秘密》的伦理道德书写受到维多利亚时期学术界的猛烈抨击,一个世纪后学术界重新评价该小说,推翻了先前的定论,肯定了其文学伦理价值。这部小说以一个贫家女子海伦·马尔东僭越贵族阶层界线,试图通过隐藏身份和婚姻的途径来改变命运,但在私家侦探罗伯特·奥德利穷追不舍的调查下,其身份悬疑被侦破,最终被送进疯人院囚禁起来的惊悚故事,体现出亚里士多德摹仿论的悲剧机制、人道主义伦理学“趋利避害”的人的本性论和功利主义伦理学“以结果论善恶”的道德观。尽管该小说存在一定历史局限性,但其追求幸福的伦理道德书写仍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伦理道德意义上的普遍性,因而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当代通俗小说的发展形成了以文史为鉴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 胡贝克李增
- 关键词:和谐社会文学伦理学批评
- 黄玉雪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中的文化冲突被引量:5
- 2011年
- 民族文学必定要折射出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必定会引起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的冲突;在美国华裔的家庭中,由于两代人所受教育的背景不同,甚至又会导致他们对中国文化认同上的差异性。然而,美国华裔作家在价值观转变、身份认同和迈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努力使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逐渐达到和谐与统一。这些都在美籍华裔作家黄玉雪的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 胡贝克
- 关键词:《华女阿五》文化冲突女性意识身份认同
-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华人职业身份演进被引量:3
- 2015年
- 工作的权利是人类由自然存在转化为社会存在后的基本生存权利,也是文学对人予以关注的核心点。以黄玉雪、徐忠雄、任壁莲和汤婷婷等人为代表的美国华裔作家通过文学创作的途径,以不同时期华人在美国社会中择业的艰难发展史真实地再现了美国华人的生活状况和人生经历,为华人争得生存权利并使美国主流社会了解华人和中国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作品表明,华人在美国择业经历了由低级体力劳动向高级脑力劳动转化的过程。随着职业身份的变化,华人在美国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因而,美国华裔文学为美国华人在主流社会中获得话语权和社会地位发挥了文学的舆论作用。在探讨美国华人职业演变的同时,也使本身即为一种职业的华裔文学名正言顺地成为美国文学的组成部分。
- 胡贝克
-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
- 惊悚小说《白衣女人》的时代道德潜质被引量:4
- 2017年
- 英国小说家柯林斯的《白衣女人》以"惊悚"和"悬疑"为主要表现策略,以人们对婚姻和财富的态度为主线,以人性中"善"与"恶"的较量为内涵,诠释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中产阶级的伦理道德观,在惊悚小说的创作中达成了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进而开创了惊悚小说书写的新文体,并对后世不同语境下的同类小说发展形成了重大影响。
- 胡贝克李增
- 关键词:惊悚小说柯林斯《白衣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