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臧卫东

作品数:151 被引量:261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1篇医药卫生
  • 16篇生物学
  • 7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42篇细胞
  • 21篇蛋白
  • 19篇病理
  • 17篇基因
  • 17篇病理性
  • 16篇神经病
  • 16篇神经病理
  • 16篇胶质
  • 15篇胶质细胞
  • 14篇神经病理性
  • 13篇神经元
  • 13篇疼痛
  • 13篇脑啡肽
  • 13篇解剖学
  • 12篇镇痛
  • 10篇神经病理性疼...
  • 9篇多巴
  • 9篇小胶质细胞
  • 8篇多巴胺
  • 8篇多巴胺能

机构

  • 141篇郑州大学
  • 20篇郑州大学第一...
  • 9篇河南中医药大...
  • 7篇河南医科大学
  • 6篇河南科技大学
  • 6篇新乡医学院
  • 4篇郑州大学第二...
  • 4篇漯河医学高等...
  • 4篇郑州市文物考...
  • 3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漯河医学高等...
  • 2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河南工程学院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鹤壁职业技术...

作者

  • 149篇臧卫东
  • 55篇曹靖
  • 54篇任秀花
  • 30篇陈雪梅
  • 28篇李治华
  • 24篇李鸣
  • 24篇赵青赞
  • 19篇张华
  • 17篇邵金平
  • 9篇郝莉
  • 9篇徐玉英
  • 8篇任秀华
  • 8篇张振华
  • 8篇杜百廉
  • 8篇朱红灿
  • 7篇李寄云
  • 7篇胡伊乐
  • 7篇薛乐勋
  • 6篇游言文
  • 5篇宋乐

传媒

  • 24篇郑州大学学报...
  • 20篇解剖学杂志
  • 8篇中国解剖学会...
  • 6篇河南医学研究
  • 4篇河南实用神经...
  • 4篇神经解剖学杂...
  • 4篇解剖学研究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医药论坛杂志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6篇2016
  • 11篇2015
  • 2篇2014
  • 13篇2013
  • 3篇2012
  • 12篇2011
  • 29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9篇2005
  • 6篇2004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12细胞中OIP5与Raf1相互作用调节p-ERK的表达
2021年
OIP5(Opa interacting protein5)是癌睾丸抗原家族成员之一,参与多种癌症。研究显示Raf1能够直接结合OIP5,促进其表达。Raf1为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是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OIP5能否通过与Raf1作用参与Ras/Raf/MEK/ERK信号通路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PC12细胞为基础,通过细胞转染Raf1和OIP5的siRNA(siRaf1,siOIP5)分别抑制Raf1和OIP5,利用Westernblot技术,验证OIP5与Raf1的作用关系及对磷酸化ERK(p-ERK)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转染siRaf1后,有效抑制Raf1表达的同时,OIP5和p-ERK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转染siOIP5后,不仅抑制了OIP5的表达,也显著降低Raf1和p-ERK的表达。
余文丽郑真丽曹靖李治华孙琰琰任秀花臧卫东邵金平
关键词:PC12细胞细胞转染ERK
Epstein-Barr病毒潜伏膜蛋白基因免疫的实验研究
1996年
利用基因免疫技术,将重组质粒pBs-LMP-Hyg注入BALB/C小鼠骨骼肌中,于第2、4、8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血清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特异抗体。结果:所有免疫小鼠(5/5)均产生特异抗体,平均抗体滴度第2周为1/16,第4周为1/32,第8周为1/44.8,质粒注射8周后的肌细胞中仍可扩增出目的基因DNA序列。提示:目的基因至少可在受体组织中存在并表达到第8周,质粒DNA1次性免疫后抗体滴度随时间变化逐渐增高。
臧卫东纪志武谈浪逐曾毅
关键词:E-B病毒潜伏膜蛋白基因免疫聚合酶链反应
实验性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闭合性脑损伤后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变化,探讨对脑组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3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神经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选择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66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采用Marmarou法制备闭合性颅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又分为脑损伤后30min,1,3,9,12和1,2,3,4,5,6d11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结果:7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未见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实验组损伤后30min及1h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9h~5d明显增加,12h~3d达到高峰,6d后开始下降。结论:大鼠闭合性脑损伤后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水平增加,是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
张雁儒臧卫东李鸣郭漳生张华高晓群
关键词:脑损伤基因表达
人Enk基因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2
2006年
目前治疗慢性疼痛、癌痛的常用药物仍是阿片类药。由于其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较多,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国内外都在寻求新的有效镇痛方法。脑啡肽是一种内源性阿片肽,通过作用于8和μ阿片受体而发挥镇痛效应。目前关于应用质粒载体及单纯疱疹病毒载体转脑啡肽基因镇痛的动物实验已广泛开展,但用逆病毒载体转导脑啡肽基因,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研究构建了人脑啡肽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Enk,并筛选出了高滴度缺陷性逆转录病毒的产毒细胞系,该产病毒细胞系产生的病毒,为疼痛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臧卫东曹靖赵青赞陈雪梅郝莉
关键词:ENK内源性阿片肽慢性疼痛镇痛方法
Wnt/β-catenin通路对大鼠脑出血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对大鼠脑出血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96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脑出血假干预组、si Dkk-1干预组4组,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出血后24、72 h脑组织中Wnt-1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出血后24、72 h脑组织中β-catenin表达的变化,各组大鼠处死前均进行行为学检测。结果:大鼠脑出血后24和72 h,Wnt-1 mRNA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均降低,经si Dkk-1干预后,Wnt-1 mRNA水平较脑出血假干预组升高(F=9.040和26.400,P均<0.05)。大鼠脑出血后24和72 h,GSK-3βmRNA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升高,经si Dkk-1干预后,GSK-3βmRNA水平较脑出血假干预组下降(F=41.100和17.800,P均<0.001)。大鼠脑出血后24和72 h,β-catenin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均升高,经si Dkk-1干预后,其表达较脑出血假干预组进一步升高(F=15.100和14.000,P均<0.05)。大鼠脑出血后24和72 h,刺激触须前肢上抬比例较假手术组降低,经si Dkk-1干预后,前肢上抬比例较脑出血假干预组升高(F=2 450.000和2 230.000,P均<0.001)。结论:Wnt/β-catenin通路对脑出血大鼠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活化Wnt-1、抑制GSK-3β,进而导致β-catenin在胞浆中聚集、移位入核后启动Wnt下游靶基因的转录所致。
李治华陈曦臧卫东郭付有
关键词:脑出血WNT/Β-CATENIN通路RNA干扰脑保护
应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SCN9A对热损伤大鼠的镇痛作用
<正>疼痛是非愉快的感觉体验和情感体验,通常在发生或引起各种组织损伤乃至继续组织损伤时的一种特殊表现。急性疼痛不仅给患者造成严重痛苦,还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代谢和内分泌改变,导致致残率和死亡率增加。烧伤常伴有急性疼痛,严重侵...
曹靖蔡伟华乔梁任秀华邵金平李鸣陈雪梅李志华刘锦赵青赞臧卫东
文献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RNA对人脑垂体瘤细胞的作用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反义RNA对人脑垂体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探讨以VEGF反义RNA进行垂体瘤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将VEGF反义cDNA、正义VEGFcDNA质粒转染垂体瘤细胞 ,通过Northern印迹杂交鉴定其表达 ,测定被转染细胞生长率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经鉴定被转染的垂体瘤细胞有外源性VEGF反义基因的整合及表达 ,其VE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但其生长速率无明显减慢。结论 :VEGF在垂体瘤血管形成及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能成为基因治疗垂体瘤的优选靶的之一。
王建祯付瑞锋张鹏远宋乐臧卫东牛光明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RNA脑垂体瘤基因转染
围手术期应激延长术后切口痛的相关机制
曹靖陶元祥臧卫东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波形蛋白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索神经性病理痛中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后的形态变化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SD大鼠分为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模型组(CC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并于术前1d和术后1、 3、 5、 7d取第4~5腰段脊髓做石蜡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后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结果:CCI组术后术侧脊髓背角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变大,突起较长;波形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GFAP和波形蛋白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增高。Sham组波形蛋白平均荧光强度术后较术前1d有所增强。波形蛋白和GFAP 在CCI组脊髓背角术侧的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且呈现肥大和增殖两种病理学变化。
王江栓曹靖任秀花刘超张华臧卫东
关键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神经病理性疼痛星形胶质细胞
帕金森病大鼠胃肠功能障碍和肌间神经丛多巴胺能、胆碱能神经递质的变化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SD大鼠帕金森病(PD)模型胃肠功能障碍及肌间神经丛多巴胺能、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6一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制备PD大鼠模型。测定大鼠1h粪便排出量、粪便含水量和餐后2h胃固体食物残留率;记录离体胃肠平滑肌收缩活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肠神经丛酪氨酸羟化酶(TH)、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表达;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胃肠组织TH、ChATmRNA水平。结果6-OHDA组1h粪便湿重、干重、粪便含水量分别为(1.047±0.124)g、(0.812±0.093)g、(22.442±1.180)%,较对照组减少(P〈0.01);胃食物残留率为(72.316±3.834)%,较对照组增加(P〈0.01);胃、肠平滑肌肌条收缩幅度分别是(0.824±0.152)g、(1.541±0.103)g,较对照组降低(P〈0.01);胃、肠肌间神经丛TH阳性区平均积分吸光度分别是147.74±13.92、150.45±10.0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AT阳性区平均积分吸光度分别是109.36±3.37、104.73±5.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组织TH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662±0.011、0.585±0.01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hAT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1.157±0.037、1.154±0.0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大鼠胃排空延迟和便秘可能与肠神经系统多巴胺含量增多、胆碱能神经递质相对不足有关。
朱红灿赵静段东晓罗常月李倩倩张华任秀花臧卫东
关键词:帕金森病肠神经系统酪氨酸羟化酶胆碱乙酰转移酶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