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芦戬

作品数:16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颅内
  • 5篇出血
  • 4篇内压
  • 4篇颅内压
  • 4篇脑出血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高血压
  • 3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血压
  • 2篇腰大池
  • 2篇预后
  • 2篇水肿
  • 2篇去骨
  • 2篇去骨瓣
  • 2篇去骨瓣减压
  • 2篇去骨瓣减压术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机构

  • 9篇太原钢铁(集...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太原钢铁(集...

作者

  • 13篇芦戬
  • 1篇唐霍全
  • 1篇吉宏明
  • 1篇鞠延
  • 1篇周杰

传媒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逐步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及对患者颅内压的改善作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逐步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颅内压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接受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64例为对照组,接受逐步减压术治疗的患者56例为逐步减压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各时间点(术前、术中、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颅内压,评估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昏迷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统计术中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术前,两组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逐步减压组颅内压分别为(30.74±2.51)mmHg、(25.11±2.06)mmHg、(21.34±2.01)mmHg、(16.74±1.54)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1±3.06)mmHg、(30.64±2.57)mmHg、(26.33±2.35)mmHg、(22.64±1.95)mmHg(t=12.88、19.03、12.40、18.20,均P<0.001)。术前,两组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MBI)、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MBI及GCS评分均上升,NIHSS均下降,两组术后6个月NIHSS、MBI、G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1、6.26、13.07,均P<0.001)。术中及术后6个月,逐步减压组脑梗死、迟发性脑血肿、急性脑膨出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3、4.35、4.83,均P<0.05)。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多维度评估显示,逐步减压组4个维度(物质、躯体、社会、心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6、9.80、8.68、7.76,均P<0.001)。结论该研究首次从患者颅内压、生活质量、术后短中期并发症等多个方面分析逐步减压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可行性,证实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逐步减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其神经
郭涛芦戬张瑞生
关键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颅内压回顾性分析
30岁以下听神经瘤患者临床特点及术后面神经功能评估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接受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手术的30岁以下听神经瘤患者的术后面神经功能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钢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手术的年龄〈30岁听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术前症状及肿瘤大小等),评估患者近期(出院时)和出院〉1年后面神经功能,总结其手术治疗效果和临床特点.结果 31例年龄〈30岁的听神经鞘瘤患者术前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或伴耳鸣(31例),面部麻木或三叉神经痛(10例),头晕或步态不稳(11例),头痛或明显脑积液(10例),面瘫(2例).31例患者肿瘤全切9例,近全切8例,次全切7例(其中5例术后行γ射线放疗),大部分切除7例;全切和近全切患者近期面神经功能优秀率52.9%,远期(〉1年)面神经功能优秀率88.2%;次全切和大部分切除患者近期面神经功能优秀率57.1%,远期(〉1年)面神经功能优秀率85.7%.结论 30岁以下听神经瘤患者有病程短、肿瘤体积相对较大的临床特点.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全切或近全切是其最佳治疗手段,术后面神经功能优秀率高.
周杰芦戬
关键词:外科手术面神经
对颅内动脉瘤诱发因素的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导致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瘤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进行治疗的19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不存在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设为对照组(95例),将其中存在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设为观察组(10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其颈内动脉弯曲的程度。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导致其发生颅内动脉瘤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女性患者的占比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此类患者的占比,P<0.05。观察组患者中存在颈内动脉弯曲患者的占比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此类患者的占比,P<0.05。观察组患者中存在颈内动脉折曲患者的占比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此类患者的占比,P<0.05。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为女性、存在颈内动脉弯曲是导致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瘤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存在颈内动脉折曲是导致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性别为女性、存在颈内动脉弯曲均是导致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瘤的影响因素。存在颈内动脉折曲是导致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瘤的独立影响因素。
李波芦戬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影响因素
醒脑静注射液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危重疾病之一,中医学以其起病急骤,症状多端,变化迅速,犹如风邪善行而数变,将之归于中风范畴。近年来,我院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在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降低致残率中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芦戬唐霍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醒脑静注射液疗效观察脑出血术后西医常规治疗危重疾病
冠心宁注射液对脑出血术后脑水肿的影响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血肿本身及其周围继发性脑缺血、脑水肿。脑水肿在出血后2h即可发生,24h开始明显增多,3~5d达到高峰。即使手术清除血肿也不能阻止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发生。脑水肿是影响脑出血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也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芦戬王黄锁吉宏明
关键词:脑出血后脑水肿脑出血术后疗效分析冠心宁注射液病理生理改变
颅内压、颅温及血清D-二聚体、白蛋白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颅内压、颅温及血清D-二聚体(D-D)、白蛋白预测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24例STBI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开展颅脑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按照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的差异分为预后不良组(GOS评分≤3分)43例以及预后良好组(GOS评分>3分)81例。记录术后颅内压、颅温及入院时血清D-D、白蛋白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TBI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颅内压、颅温及血清D-D、白蛋白水平预测STBI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术后颅内压及入院时血清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术后颅温以及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多发性损伤、脑疝、高钠血症以及脑干损伤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颅内压(较高)及入院时血清D-D水平(较高)为STBI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颅温(较高)以及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较高)为STBI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颅内压、颅温及血清D-D、白蛋白水平联合检测预测STBI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上述四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术后颅内压、颅温及入院时血清D-D、白蛋白水平均为STB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联合上述四指标预测STBI患者手术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周杰芦戬李波任星光王黄锁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白蛋白预后
改良枕大池重建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 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小脑扁桃体下疝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是一种由胚胎发育异常所致的小脑扁桃体下部下降至枕骨大孔以下、颈椎管内的外科疾病。在临床上,小脑扁桃体下疝患者常合并出现脊髓空洞。目前,外科手术是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因患者的发病机制及自然病史不详,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故尚无统一的手术标准,学界对于各类术式的临床疗效也存在争议。为此,本文针对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治疗中改良枕大池重建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够为广大患者的症状缓解及预后改善提供一定的帮助,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郭涛芦戬张瑞生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小脑扁桃体下疝自然病史枕骨大孔颈椎管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腰大池-腹腔分流(LPS)术治疗脑室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脑室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取体外可调压LPS,对照组采取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S)。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结果术后1年,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PS治疗脑室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效果显著,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李波芦戬
关键词:交通性脑积水脑室出血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根据是否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行单纯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3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和持续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死亡3例(9.38%,3/32),对照组死亡4例(14.29%,4/28),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160,P=0.689)。术后2周,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t=3.885,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7.746,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86.21%,25/29)高于对照组(62.50%,15/24),χ^(2)=3.987,P=0.046。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可缩短住院时间,对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王黄锁芦戬周杰唐霍全李波
关键词:脑梗死颅内压去骨瓣减压术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创伤应激和脑水肿的影响
2023年
探讨对于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HCH)者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于治疗效果及对创伤应激、脑水肿指标影响。方法 纳入研究对象,均是老年HCH的疾病者,病理通过随机法的分组策略,主要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组均为51例。对照组在对病患,主要干预选择应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的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应用神经导航辅助血肿抽吸术治疗。进行干预情况的评价,评价两组相同的指标内容,对于结果做对照性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的指标观察组比对照组优(P<0.05);手术的应急创伤,指标情况均是各组先是升高而后指标降低,对于术后的1d以及3d评价应激水平,观察组在指标比之对照组低(P<0.05);患者的脑水肿评价,于术后1周在水肿体积出现增加,但2周后则是表现体积降低情况并且观察组比较对照组在术后不同时间水肿体积要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HCH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均可取得相应效果,而其中神经导航辅助血肿抽吸术方式有显著优势,手术操作用时较短,患者在术后可早期恢复,缓解应激并可减轻局部水肿,而且发生的术后并发症也低。
任星光周杰芦戬王黄锁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应激脑水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