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晓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出血
  • 2篇血管痉挛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网膜
  • 2篇下腔出血
  • 2篇膜下
  • 2篇脑血管痉挛
  • 2篇痉挛
  • 2篇后脑
  • 2篇后脑血管
  • 2篇后脑血管痉挛
  • 2篇发病
  • 2篇发病机制

机构

  • 4篇沈阳军区总医...
  • 3篇辽宁医学院
  • 1篇沈阳市胸科医...

作者

  • 4篇郑伟
  • 4篇胡晓芳
  • 4篇苏晓
  • 2篇王玉红
  • 2篇孟冬娅
  • 2篇袁笑
  • 1篇杨智
  • 1篇张英辉

传媒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实用检验医师...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脑出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在脑出血(cerebralhemor—rhage,C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发生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检测CH患者组和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和维生素B12(vitaminB12,VitB12)水平。应用TaqMan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各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MTHFR)C677T的基因多态性。结果CH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01);与之相反,CH组的血清叶酸和Vit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组的血清叶酸和VitB12水平与Hcy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1=-0.81,r2=-0.82,P均〈0.05)。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和T等位基因频率在CH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MTHFRC677T的TT型血清Hey水平明显高于CT型和CC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CT型和CC型的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cy是导致CH发生的危险因素。MTHFRC677T基因突变和低水平的叶酸及VitB12是引起血清Hcy水平升高的遗传和营养因素。
郑伟杨智苏晓孟冬娅胡晓芳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出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PTX-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正五聚蛋白-3(PTX-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检测SAH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和脑脊液(CSF)中WBC、PTX-3水平。结果 SAH患者外周血WBC、NE%和CSF WBC、多个核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并且,血清和CSF PTX-3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SAH患者痉挛组WBC、NE%与未痉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之相反,SAH患者痉挛组CSF WBC、多个核细胞数显著高于未痉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关注的是,血清PTX-3水平与未痉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CSF PTX-3水平显著高于未痉挛组(P<0.01)。SAH患者痉挛组WBC、NE%和CSF WBC、多个核细胞数在1、2、3、5、7d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SAH患者痉挛组血清和CSF PTX-3水平在1、2、3、5、7d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AH患者机体存在高强度的全身和局部炎症反应。局部炎症反应与CVS的发生密切相关。CSF高水平PTX-3可能通过诱导局部炎症反应而介导CVS的发生。CVS的发生依赖于患者机体高强度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而PTX-3可能是介导高强度炎症反应持续存在的关键效应分子。
胡晓芳袁笑苏晓王玉红孟冬娅安殿梅郑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是一种复杂得多因素疾病,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是其突出特征。有研究显示,高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和药物滥用是临床上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1,2]。有研究进一步显示,遗传背景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3]。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脑梗死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苏晓郑伟胡晓芳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IL-6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IL-6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检测SAH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和脑脊液(CSF)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SAH患者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和CSFWBC、多个核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和CSFIL-6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H患者痉挛组外周血WBC、NE%与未痉挛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多个核细胞数显著高于未痉挛组(P<0.05),血清和CSFIL-6显著高于未痉挛组(P<0.05)。SAH患者痉挛组外周血WBC、NE%和CSFWBC、多个核细胞数在第1、2、3、5、7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H患者痉挛组血清和CSFIL-6水平在第1、2、3、5、7天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AH后患者机体存在高强度全身和局部炎症,其中局部炎症与CVS的发生密切相关。而CSF中高水平的IL-6可能正是通过诱导局部炎症来介导CVS的发生。与此同时,在CVS发生后患者血清和CSFIL-6水平的持续升高可能正是通过维持高强度的炎症进而参与CVS的发生。
胡晓芳袁笑王玉红苏晓张英辉郑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白细胞白细胞介素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