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珍
- 作品数:13 被引量:35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近百年来青藏高原冰川的进退变化被引量:144
- 2004年
- 近百年来,青藏高原的冰川虽然出现过两次退缩速率减缓或相对稳定甚至小的前进阶段,但总的过程仍然呈明显的波动退缩趋势.随着全球气候的波动变暖,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增温,使高原冰川末端在近几十年间出现了快速退缩.以高原东部和南部边缘山地的冰川变化幅度最大,而高原中北部山区和羌塘地区的冰川变化幅度较小,相对比较稳定.显示出青藏高原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在边缘山区较中腹地区更为敏感.
- 蒲健辰姚檀栋王宁练苏珍沈永平
- 关键词:冰川变化青藏高原
-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物质平衡、水交换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被引量:39
- 2001年
- 在贡嘎山海螺沟冰川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计算该冰川物质平衡的两种方法 ,获得了较一致的结果 .表明近 10a来物质平衡平均为 - 470mm ,与高亚洲边缘山脉的冰川同样处于强烈的衰退状态 .该冰川有很高的物质平衡水平 (2 5 44mm)及水交换水平 (3 819mm) ,液相比例高 (1/3) ,较小的稳定性系数 (0 2 0 ) ,具有典型的季风海洋型冰川的水交换特征 .由于冰川退缩冰川径流增加 ,预计 2 0 2 0年将达到临界状态 .在气候持续转暖变湿情况下 ,预测临界状态将延至 2 0 5 0年左右 。
- 谢自楚苏珍沈永平冯清华
- 关键词:海螺沟冰川径流变化
- 中国现代冰川平衡线分布特征与末次冰期平衡线下降值研究被引量:19
- 2014年
- 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拥有地球上最高大且最广阔的高山高原,是除两极外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中低纬度地区现代冰川最发育的国家之一.现代冰川平衡线分布具有纬度地带性特征,在青藏高原上还呈不对称的环状.根据相关研究资料估算,中国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冰川面积约为50×10^4km^2,是现代的8.4倍.基于平衡线处年降水量和夏季平均气温(6-8月)之间的相关关系重建的中国西部(105°E以西)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平衡线分布图与现代的相似.在青藏高原内部与西北部,平衡线下降值在500m以内,小的仅为200~300m;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下降值约800m,最大可达1000~1200m.天山与阿尔泰山平衡线下降值均在500m左右.中国东部(105。E以东)没有发育现代冰川,仅有数处中高山地,如贺兰山、太白山、长白山与台湾山地保存有确切的末次冰期冰川地形,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平衡线下降800—900m,大于青藏高原、天山与阿尔泰山地区的下降值.根据中国东部末次冰期的平衡线分布图以及相关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资料,海拔2000m以下的中低山地在第四纪期间任何一次冰川作用中都不具备冰川发育所需的地势条件.
- 苏珍赵井东郑本兴
- 关键词:末次冰期
- 错误的“冰臼”成因说被引量:7
- 2017年
-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有学者将暴露于地表,地貌学称之为壶穴的所有臼状地形统称为"冰臼",且作为古冰川作用的证据。事实上,他们宣传的"冰臼"是流水或差异风化形成的壶穴,而非古冰川所成。在众多论著中,以韩同林先生《发现冰臼》造成的混乱为最。从冰川学的角度来看,冰川运动、消融等理论并不支持"冰臼"是由冰川作用所成的观点,其主要错误之处有三:①在冰川学中,"Moulin"一词指的是冰川表面热融形成的负地形,所涉及是冰川冰,而非冰川的下覆岩床;②此书借用早已放弃的冰水穿洞假说来论述"冰臼群"的形成过程,在常态运动的冰川上是行不通的;③书中冰融水形成的圆柱状滚流假说更与事实不符。这几点足以说明"冰臼成因说"是不能成立的,仅是一种错误的推测而已。
- 苏珍蒲健辰赵井东
- 关键词:冰臼壶穴冰川消融冰川运动
- 贡嘎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及冰期划分被引量:50
- 2002年
- 在对贡嘎山现代冰川和古冰川考察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定位观测分析 ,对该区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讨论 ,划分出三次冰期 ,即中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三次冰期 ,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晚更新世的末次冰期 ,以及全新世的新冰期和小冰期。提出在早更新世时 ,由于山体未达到当时冰川发育的雪线高度 ,所以未发育冰川 ;中更新世早期的冰期冰川为半覆盖式冰川类型 ,规模不大 ;中更新世晚期的冰期冰川是本区最大冰川作用时期 ,形成网状山麓冰川 ,东坡冰川曾达磨西台地 ;晚更新世冰期冰川以山谷冰川为主 。
- 苏珍施雅风郑本兴
-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遗迹冰期划分更新世
- 小冰期以来中国季风温冰川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被引量:77
- 2000年
- 中国的季风温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冰川覆盖面积为 13 203.2 km2,占我国冰川 总面积的22.2%.由于这类冰川的特性、对气候变暖极为敏感自小冰期最盛时(17世纪)以来,温冰 川区平均升温0.8℃,冰川面积减小相当现代面积的30%,为3921.2km2.预估中国季风湿冰川区 2100年的升温值2.1℃,届时冰川面积将减少75%,达9900 km2左右,考虑到降水增加趋势等因 素,实际冰川退缩比例不大于80%,但这已足以说明温冰川的大规模衰退.其后果将对当地水资源
- 苏珍施雅风
- 关键词:小冰期全球变暖气候变化
- 施雅风教授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贡献被引量:4
- 2012年
- 冰期与间冰期旋回是第四纪最基本的气候特征。第四纪期间规模较大的冰川进退留下了丰富、形态独特的冰川地形,对其研究可以获得冰川的时空演化规律。"将今论古"是地质学最基本的工作原理,也是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基本思路。从20世纪50年代,在施雅风先生的领导下,以现代冰川研究为契机,开展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的第四纪冰川研究,使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达到国际水平。在对我国西部地区(105°E以西)第四纪冰川有了相当认识后,进行了我国东部地区(105°E以东)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的拨乱反正,将我国东部地区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究引向正确的方向。目前,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进入了以定年为特征的定量研究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第四纪冰川将在测年技术的综合应用、老冰期冰川地形的定年、构造抬升与冰川发育的耦合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与探讨。
- 赵井东易朝路郑本兴苏珍王杰黄茂桓
-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青藏高原
- 冰川景观资源
- 冰川是一种具有特殊运动特征的自然冰体.据冰川编目统计,中国有现代冰川46377条,冰川面积为59425km2,冰储量约5600km3.中国是全球中、低纬度国家中山地冰川最发达的国家,冰川不仅是宝贵的淡水资源,冰川融水是西...
- 蒲健辰苏珍
- 冰川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 本文通过对冰川旅游资源价值的介绍,阐述了冰川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并指出对气候变化反应特别敏感的海洋型冰川区的小型冰川,例如,玉龙山冰川地质公园,全为小规模冰川,目前这里冰川较1957年减少4条,仅存15条,冰川面积较19...
- 苏珍蒲健辰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冰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54
- 2000年
- :在全部完成中国冰川编目的基础上 ,精确统计了青藏高原发育有现代冰川 3 6793条 ,冰川面积4 9873 4 4km2 ,冰川冰储量 4 561 3 857km3,分别占我国冰川总数的 79 4 %、84 0 %和 81 6% ,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布区。青藏高原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 ,其数量和规模占冰川总数的一半以上。由于气候和地形要素的不同组合 ,除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外 ,山脉北坡冰川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大于南坡。青藏高原冰川形态类型齐全 ,悬冰川数量最多 ,占总数的3 9 3 % ;而大型的山谷冰川仅占高原总数的 4 6% ,但其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高原总数的 3 3 5%和4 8 6%。大型山谷冰川面积大于 1 0 0km2 的冰川有 2 1条 ,喀喇昆仑山北坡的音苏盖堤冰川长 4 2km ,冰川面积达 3 79 97km2 。青藏高原现代冰川折合成淡水约有 3 92 2 8× 1 0 8m3,是青藏高原地表径流总量的 1 0 8倍 ,是巨大的优质淡水资源。初步计算 ,每年可提供冰川融水 50 4× 1 0 8m3补给河流。青藏高原冰川水资源在各大水系的分布上不均匀 ,海洋性冰川区冰川融水径流模数远大于大陆性冰川区。
- 刘宗香苏珍姚檀栋王文悌邵文章
- 关键词:青藏高原冰川资源冰川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