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洪波

作品数:31 被引量:25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4篇盆地
  • 14篇油气
  • 14篇松辽盆地
  • 11篇成藏
  • 8篇伊通盆地
  • 8篇松辽盆地南部
  • 7篇油气成藏
  • 6篇断陷
  • 6篇运移
  • 5篇油气运移
  • 5篇岔路河断陷
  • 4篇异常高压
  • 4篇包裹体
  • 3篇源岩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3篇白垩系
  • 3篇储层
  • 2篇地层
  • 2篇地堑

机构

  • 29篇中国石油天然...
  • 16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吉林石油集团...
  • 1篇大庆钻探工程...
  • 1篇吉林省煤田地...
  • 1篇中化地质矿山...

作者

  • 31篇苗洪波
  • 8篇江涛
  • 6篇唐振兴
  • 6篇邱玉超
  • 5篇王立武
  • 3篇王兴光
  • 3篇姚光庆
  • 3篇周锋德
  • 3篇毛超林
  • 3篇赵志魁
  • 2篇于忠
  • 2篇王芳
  • 2篇陈红汉
  • 2篇宋立斌
  • 2篇魏忠元
  • 2篇褚春梅
  • 2篇赵占银
  • 2篇丁冶
  • 2篇孙岩
  • 2篇李楠

传媒

  • 5篇大庆石油地质...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现代地质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南部套保地区稠油成因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地球化学技术手段,结合地质背景资料,对松辽盆地南部套保稠油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综合分析认为,套保地区的原油来自东侧的中央坳陷青山口组,经过长距离(约50km)的油气运移,被套保逆断层截挡,聚集在套保地区。由于运移距离长,储层的层析、过滤作用导致原油凝固点低、沥青质含量低,同时地层水的氧化、水洗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使本区原油变重、变稠,胶质含量高,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特点的稠油。
苗洪波孙岩宋雷褚春梅刘春格
关键词:松辽盆地稠油碳同位素油源对比
松辽盆地中浅层油气运移机理被引量:8
2005年
分析了松辽盆地中浅层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因素,认为成熟的烃源岩、异常高压、断至烃源岩层 的断裂和构造应力有利于油气运移;松辽盆地南部的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第三系初期的喜山运动影响, 该次构造运动带来第三次热流高峰,使青山口组烃源岩大量生烃,构造应力和大量生烃产生的异常高压 是油气运移的动力,以断层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聚集成藏,主要成藏期是明水期末-第三纪。
唐振兴苗洪波王立武王芳王锦于忠白洪斌
关键词:油气运移异常高压包裹体白垩系松辽盆地
有效储层预测法在松辽盆地南部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2005年
在资源评价中,常用方法有统计法和类比法,但这些方法只能得到资源量的大小,不能明确资源的分布。有效储层预测法则考虑了储层展布及其有效性,不仅能得到资源量的大小,而且明确了资源量的平面分布。另外,用本方法确定资源量的上限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可用于检验其他方法的评价结果。其评价结果可直接应用于油气勘探,更具有实用性,并且在松辽盆地南部油气资源评价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毛超林赵占银王兴光苗洪波王建东褚春梅
关键词:油气资源评价松辽盆地南部有效储层预测法储层预测展布
羌塘盆地北部上侏罗统东湖剖面的划分与对比被引量:6
2000年
羌塘盆地北部自然条件恶劣 ,地层研究难度极大 ,层位的划分和时代归属仍存在争议 .以测制的羌塘盆地北部东湖剖面为依据 ,对上侏罗统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及生物地层研究 ,将其划分为两部分 ,下部灰岩层为索瓦组 ,含Radulopectenfi brosus-Gervillellaaviculoides组合 ,时限为牛津期 ;上部灰岩、碎屑岩互层为白龙冰河组 ,含Radulopectenscarburgensis,Euprionoc erassp .等化石 ,其主体时限为基末里期—提唐期 ,顶部已跨入早白垩世白里阿斯期 .
方德庆庞庆山张永清苗洪波
关键词:羌塘盆地上侏罗统地层划分
Elman神经网络在低渗储层敏感性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7年
油气储层敏感性是制约低渗储层有效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勘探开发早期储层敏感性预测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受到资料不足的限制。从实验敏感性分析结果入手,对Elman神经网络预测储层敏感性的过程及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通过设置虚拟井来预测储层敏感性平面分布的方法。结果表明:①影响低渗储层敏感性的主要因素有蒙皂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伊-蒙混层、石英、长石的体积分数,孔隙度和渗透率;②Elman神经网络能够很好地预测低渗储层的敏感性,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绝对误差的平均值均低于0.04,水敏性样品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绝对误差的平均值为0.001;③通过设置虚拟井位,能够很好地预测储层敏感性的平面分布规律。
周锋德姚光庆王国昌赵志魁王立武苗洪波
关键词:ELMAN神经网络低渗储层储层敏感性
基于岩石归类分析的多属性基岩岩性预测及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研究区基岩储层为变质岩,岩性复杂,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基岩岩性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此,从测井岩性解释出发,对基岩岩性进行分析归类,结合多种测井曲线交会分析,寻找对不同基岩岩性响应特征敏感的测井曲线,依据交会图中不同岩性关键测井参数的变化,给出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区域,进而区分不同的岩性。最后运用叠前、叠后多属性反演技术开展基岩岩性识别。
李建华钱丽萍钱丽欣苗洪波钱俊欣李丰
关键词:多属性分析岩性预测莫里青断陷
伊通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性质被引量:14
2009年
以往对伊通盆地西北缘的断裂性质问题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综合利用钻井、露头岩心及地球物理资料,确立了伊通盆地西北缘断裂带在古近纪右行走滑伸展之后、新近纪以来为挤压性质,并发育一系列逆断层及相关褶皱等构造。存在挤压作用的主要依据有以下4点:(1)在靠近西北缘边界的探井岩心中,地层大幅度倾斜或近于直立;(2)盆地西北缘露头出现大量挤压形成的褶皱构造;(3)盆地西北缘地震剖面上普遍存在逆冲构造和花状构造特征;(4)重、磁、电资料也表明盆地西北缘存在挤压现象。勘探证实,伊通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挤压性质及伴生构造特征有利于油气的运聚和成藏。该认识有力地指导了伊通盆地的油气勘探,同时也对整个郯庐断裂带东北段的油气勘探战略具指导意义。
江涛邱玉超宋立斌苗洪波杨善民张鲲鹏
关键词:伊通盆地油气成藏
松辽盆地中浅层油气运移机理
分析了松辽盆地中浅层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因素,认为成熟的烃源岩、异常高压、断至烃源岩层的断裂和构造应力有利于油气运移;松辽盆地南部的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第三系初期的喜山运动影响,该次构造运动带来第三次热流高峰,使青山口组烃...
唐振兴苗洪波王立武王芳王锦于忠白洪斌
关键词:松辽盆地油气运移异常高压包裹体白垩系烃源岩
文献传递
伊通盆地基底火成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确定伊通盆地基底的形成时期,对伊通盆地6个基底火成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锆石的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6个基底火成岩岩心的锆石自形程度较好,且具有典型的岩浆生长震荡环带。定年结果表明:岔路河断陷的C24井2484.2m处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76.8±1.7)Ma,C17井3153.0m处的碎裂岩化条纹长石二长岩形成于(171.8±3.2)Ma;鹿乡断陷的X5井、L2井以及莫里青断陷的Y3井和Y53井基底火成岩分别形成于(170.3±3.4)Ma,(169.1±4.5)Ma,(247.2±3.4)Ma和(186.6±2.5)Ma。伊通盆地基底火成岩其他锆石定年结果表明,伊通盆地基岩(花岗岩)的年龄主要为170~336Ma,其中绝大多数形成于燕山期,少量形成于海西期;各断陷的花岗岩分布存在差异,岔路河断陷与鹿乡断陷花岗岩基本形成于燕山期,而莫里青断陷花岗岩则在海西期、印支期及燕山期均有形成。
邹瑜陈振林苗洪波农军年
关键词:基底火成岩锆石定年伊通盆地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不同构造带成岩作用比较被引量:6
2010年
应用有机质热演化指标,结合黏土矿物分布规律对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不同构造带储层的成岩阶段进行了划分。在黏土矿物分布、地层水分布规律及成岩阶段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薄片和扫描电镜及压汞孔隙分析手段,对岔路河断陷储层成岩作用的类型、分布规律与构造、沉积微相、黏土矿物和地层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南往北相应的成岩阶段深度变浅,梁家构造带、万昌构造带和波太凹陷存在3个次生孔隙带,孤店斜坡带均存在2个次生孔隙带,新安堡凹陷不明显;次生孔隙的形成受有机酸、不整合界面处的地表水淋滤及深部碱性作用控制;不同构造带不同微相内压实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
周锋德姚光庆魏忠元赵志魁江涛苗洪波
关键词:岔路河断陷次生孔隙成岩作用影响因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