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娟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人工肝
  • 3篇护理
  • 2篇预后
  • 2篇衰竭
  • 2篇人工肝支持
  • 2篇慢性
  • 2篇肝衰
  • 2篇肝衰竭
  • 2篇肝炎
  • 1篇导管
  • 1篇低血压
  • 1篇定植
  • 1篇心理治疗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凝血
  • 1篇血流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压
  • 1篇血源

机构

  • 9篇中南大学
  • 2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0篇范娟
  • 7篇袁素娥
  • 4篇李丹
  • 3篇周涛
  • 3篇罗向群
  • 3篇李好
  • 1篇李映兰
  • 1篇谭德明
  • 1篇周阳
  • 1篇吴红曼
  • 1篇梁茜
  • 1篇鲁礼琼
  • 1篇张平
  • 1篇谢群英
  • 1篇莫丹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当代护士(下...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不良反应的护理
2008年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护理对策。【方法】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05例,随机分配52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53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和前列地尔20μ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个月。【结果】试验组在症状改善、肝功能和PTA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静脉炎(69.2%),消化道反应(23.1%),心血管神经系统反应(17.3%)。【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加强用药观察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和减轻。
吴红曼袁素娥李好范娟
SARS流行期间对发热病人的分析及对策
2003年
目的 :分析SARS流行期间被隔离的发热病人的负性情绪并采用相应的心理治疗措施 ,帮助发热病人顺利度过隔离期。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对 32例被迫隔离的发热查因病人进行测评。结果 :被隔离的发热查因患者评分高于常模 (P <0 .0 1) ;有负性情绪患者与无负性情绪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但在热程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SARS流行期间发热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心理 ,其负性情绪与年龄、性别无关 ,与热程呈正相关。在诊疗护理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治疗措施可帮助病人顺利度过隔离期。
范娟鲁礼琼罗向群
关键词:发热焦虑抑郁心理治疗
肝衰竭人工肝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被引量:14
2010年
分析人工肝治疗肝衰竭中低血压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226例次肝衰竭患者在人工肝治疗中发生低血压49例次,发生率为21.68%。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失血是最主要因素。上机前对病情实施系统评估,勿仓促上机;个性化调节各参数和使用抗凝剂;术中严密监测,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干预,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治疗顺利完成、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袁素娥李映兰罗向群周涛范娟李丹
关键词:肝衰竭低血压护理
免疫三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被引量:1
2014年
总结了免疫三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治疗前,护士做好充分准备,了解病情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穿刺局部的护理;治疗中,熟练掌握治疗方法,做好无菌操作、取血操作、取氧操作及自体血液回输;治疗后,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处理,积极预防并发症。认为良好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三氧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范娟梁茜袁素娥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护理
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认知调查
2018年
目的:了解护士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认知,为进一步完善医院职业风险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卫生部颁发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自行设计编制包含职业接触潜在风险、优先控制等级等共11个维度30个条目的问卷,选取某县级医院832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1∶4比例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8名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认知总得分为82. 64分,其中"职业接触的潜在风险""职业接触后应急措施"得分率最高,分别为99. 31%和99. 00%;"职业接触者的权利"得分正确率仅为44. 55%;"职业接触风险控制优先等级"得分正确率为47. 97%; 11个维度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和副主任/主任护师11个维度得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护士职业接触的潜在风险、接触后应急处理措施知识掌握好,但职业接触者的权利以及职业接触风险控制知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应进一步加强护士职业接触法律和风险控制等级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维权意识和优先选择高效风险控制策略的能力,降低职业暴露,促进工作场所安全,保障护士身心健康。
李好袁素娥李云霞范娟
关键词:血源性病原体
血流细菌感染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与SIR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流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某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96例血流细菌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按SIRS评分将患者分为A、B、C3组;选择同期84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PCT水平,并对PCT水平和SIR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96例血流细菌感染患者,死亡7例(7.29%),其中B组死亡4例,C组死亡3例;对照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中A、B、C组PCT水平分别为(0.28±0.09)ng/mL、(0.63±0.13)ng/mL、(3.68±1.01)ng/mL、(7.45±1.53)ng/mL,各组间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血流细菌感染组患者PCT水平与SIRS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874(P<0.001),可认为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与SI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流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与SIRS评分呈正相关,患者血清PCT水平和SIRS评分可作为血流细菌感染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评估有意义的两项指标。
李好袁素娥范娟
关键词:SIRS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降钙素原血流感染
APACHEⅢ评分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了解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Evaluation score Ⅲ)在感染性疾病(infection diseases)患者病情严重程...
范娟
关键词:病情评估预后感染性疾病护理工作量
文献传递
肝素在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肝衰竭中的应用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治疗肝衰竭时无肝素和肝素循环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评价2种抗凝技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74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的肝衰竭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进行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根据抗凝方式不同分为无肝素组92例次,肝素组82例次。选择治疗0,0.5,1,2,3,4,5,6 h共8个时间点动态观察凝血指标变化,统计管路/滤器凝血、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之间凝血酶原时间(PT),PTA,国际标准化数值(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使用首剂抗凝后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迅速升高,30 min即达峰值,无肝素组略有上升,2组治疗中各时间点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纤维蛋白原(Fbg)曲线趋于平稳,无肝素组逐步下降,在治疗的2.5 h出现交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素组2例(2.44%)术后严重出血,无肝素组1例(1.09%)Ⅲ级凝血治疗中断。结论:血液与MARS循环管路接触时发生Fbg吸附,抗凝支持可减少吸附。PTA≤40%肝衰竭患者MARS治疗前应根据凝血参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检测、临床症状等综合评估凝血状态,高凝期选择肝素循环有助于MARS顺利完成的同时改善高凝状态,防治DIC;低凝期选择无肝素循环能有效避免出血,理论上可通过降低血液中类肝素样物质等改善患者凝血机制。
袁素娥周阳谭德明李丹周涛谢群英范娟
关键词:肝衰竭人工肝支持抗凝技术凝血参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人工肝股静脉留置导管病原菌定植结果分析及护理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股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病原菌分布、相关因素,为研究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27例次行ALSS股静脉双腔导管置管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取导管尖端和外周血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置管227例次,总留置导管日2 580d,共培养出25珠病原菌,其中G+球菌76%,G-杆菌20%,真菌4%,屎肠球菌是重要致病菌。结论严格手卫生、最大无菌屏障、缩短置管时间、加强带管期间每日监测和健康宣教能有效减少ALSS股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终末期肝病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应加强监测和护理。
莫丹袁素娥周涛李丹范娟罗向群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留置导管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在评估疾病危重程度及预后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15
2013年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它有利于临床诊断、病情的确定和治疗护理措施的制定与改进。本文回顾了危重病预后评分系统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简述了疾病预后评分系统的原理和用途,介绍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在外科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该系统存在的不足以及应用前景。
范娟李丹张平
关键词:预后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