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霄鹏
- 作品数:84 被引量:177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建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溯得醉翁源 吉安钓源村乡土田野调查
- 2017年
- 唐樟宋柏碧树莽,文忠同源聚族乡;一脉五派肇基处,庄山渭溪月入塘。
钓源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此处古称"庐陵",地处赣江中游。因丘陵山体间隔起伏,平原与水面连绵分布,先民便依山傍水建村聚居于此。庐陵地区自古重视教育,因而文化繁盛,长久不衰,素有"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的美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浓厚的耕读传统造就了人才辈出的历史。
- 范霄鹏王天时
- 关键词:田野调查乡土山体
- 自然生态与民居生态——浙江省芹川古村落调查被引量:3
- 2010年
- 传统村落通常位于山水环抱的完整微观地理环境之中,选择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建立聚落反映出小农经济社会下的自足心态,对自然环境中山体要素的利用侧重其围合形态所带来的稳定感受、对自然环境中水体要素的利用侧重其满足生存需要的功用。传统民居与传统村落——"宅"、"村"同构的选址方式,使得民居、村落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组合形态表达出农耕社会的理想栖居图景。浙江省淳安县的芹川村即是这样的传统村落,但随着当今社会类型的转变,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利用方式、民居建筑的空间营造、村落发展的经济支撑等都在发生着改变。本文从地区建筑当代发展的视角,侧重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下,调查自然生态要素的功能转变状况和民居建设状况。
- 范霄鹏闫璟
- 关键词:自然生态
- 集聚+微地形--乡土聚落形势构成
- 乡土聚落作为地区性或民族性民居建筑的集合,在其形态上并非仅仅表现为民居建筑的集合,更显现出与集聚地点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特征。人文环境的群体性特征和自然环境的基础性特征反映在聚落环境的建构共识上,从而相互叠合形成聚落的...
- 范霄鹏邵琛
- 关键词:建筑选址人文环境
- 文献传递
- 传统聚落中的社会结构与空间结构被引量:17
- 2012年
- 我国各地的传统聚落尽管其空间结构和形态多种多样,且无一例外地受到所处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但就其成因而言,都是人们社会活动及其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投影所致,即聚落的空间结构与集聚人群的社会结构有着紧密的对应关联。社会结构由人们的聚居组织方式及生产、生活行为方式凝结而成,并将社会文化的地区性和民族性蕴含其中,形成了聚落营造的建构文脉。聚落和建筑的空间结构在外显层面上展现出所处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在内隐层面上深刻地展现出人群社会结构和家庭社会结构的特征。
- 范霄鹏杜晓秋
- 关键词:传统聚落社会结构空间结构
- 婺源地区李坑古村的田野调查被引量:2
- 2017年
- 江西婺源地区地处古徽州地区,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婺源县境内的村落大都继承了古徽州的传统风俗文化。文章以江西省婺源县内的李坑村为例,以田野调查所获资料为基础,从生境形态、村落结构以及传统民居建造3个方面对李坑村进行研究,初步阐述古徽州文化在婺源地区的传承与发展,为传统民居聚落的保护提供依据。
- 范霄鹏李鑫玉
- 关键词:村落民居
- 西藏然乌湖畔石木民居的田野调查被引量:1
- 2015年
- 然乌村位于西藏昌都地区的然乌湖畔,作为山水之间的传统藏族聚落,然乌村整体形态与周边自然环境及农耕用地关系协调合理;在高台之上建造白塔、经幡和寺院等宗教建筑形成宗教核心;以石材和木材为主要材料进行民居建筑建造,同时还利用晾晒架和高架形式摆放麦草垛并组成构筑物,这些建造方式均较充分地体现出我国传统民居聚落建造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特点以及对当地宗教信仰的坚定追求,从而使得然乌村成为我国西藏地区传统石木民居聚落的典型代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传统民居建造者的集体智慧。
- 范霄鹏刘阳
- 关键词:聚落宗教信仰
- 甘孜地区道孚县乡土民居田野调查被引量:1
- 2015年
-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属中国最高一级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地带,横断山系北段川西高原区,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全州气候湿润,多高山峡谷,河系众多,森林植被丰富,具有充足的木材原料,为藏族民居的多样性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州内各县因自然环境条件及建造资源的差异,使得藏族民居各具特色且各成体系,从而形成多样化的地区民居类型,如丹巴民居、康定民居、道孚民居。
- 范霄鹏李尚
- 关键词:乡土民居
- 传统聚落的业态整合——以芜湖古城的业态规划为例
-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功能的要求日趋多元化.传统聚落旧有的单一业态结构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对整合传统聚落业态的实践,试探索激发传统聚落活力的簇群式业态整合模式.
- 王亦聪范霄鹏
- 关键词:传统聚落
- 文献传递
- 临水攀升 湫水河岸之上西湾古村
- 2022年
- “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碛口古镇,坐落在黄河干支流的交汇处,为农耕经济社会中商业城镇的典型建造样式。沿古镇南缘,溯黄河的一级支流湫水河而上,石山和土丘隆起于河流两侧,河岸的丘陵沟壑间和阶地上,散布着商业城镇功能外溢的村落。西湾村即是这样聚落,于湫水河西岸层层叠叠攀山而建。河流交汇地区山岭沟壑汇集了融水和降水,形成奔腾贯流的江河溪流,在地表上切割出相邻且隔离的区域。在农耕经济社会中,河流不仅拥有灌溉农作物的水资源,还因其拥有的水动力而构成水路航道,并且决定着河谷阶地上陆路交通运输孔道的开凿和走向。
- 范霄鹏宋菡
- 关键词:交通运输
- 赣东地区竹桥村古建田野调查被引量:4
- 2017年
- 竹桥村是"金溪书"的发祥地和主要承印地,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村落形态、古老的民居建筑和大量的文化遗存。古村中的古驿道、古井、门楼、街道、水塘、民居建筑无不彰显着竹桥村独有的布局特色,公共建筑及祠堂雄阔浑厚的建筑格局也透出传统宗族血缘文化的庄严。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相关文献,从竹桥村的区域生境、形态特征以及民居建造3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赣东地区竹桥村村落建构类型及特点。
- 范霄鹏仲金玲
- 关键词:传统建筑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