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荀利波

作品数:54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14篇文化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7篇艺术
  • 5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8篇文化
  • 11篇文学
  • 9篇民族
  • 7篇少数民族
  • 6篇水族
  • 6篇文化适应
  • 5篇战时
  • 5篇吞口
  • 5篇全面抗战
  • 5篇全面抗战时期
  • 5篇抗战
  • 5篇抗战时期
  • 4篇新诗
  • 4篇杂居
  • 4篇民族文化
  • 4篇教育
  • 3篇档案
  • 3篇战争
  • 3篇习俗
  • 3篇民俗

机构

  • 49篇曲靖师范学院
  • 12篇云南能源职业...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红河学院

作者

  • 52篇荀利波
  • 5篇杨剑龙
  • 2篇王童
  • 1篇刘延东
  • 1篇李丽菊
  • 1篇吕维洪
  • 1篇胡发稳
  • 1篇丁莉华
  • 1篇何霞
  • 1篇杨婷婷
  • 1篇侯迎迎
  • 1篇严静
  • 1篇李关平
  • 1篇黄丽英
  • 1篇李志伟
  • 1篇金怡
  • 1篇曹越

传媒

  • 5篇民族论坛
  • 4篇曲靖师范学院...
  • 3篇黑龙江民族丛...
  • 3篇当代职业教育
  • 2篇广西民族研究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沧桑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学术探索
  • 2篇怀化学院学报
  • 2篇兰台世界(下...
  • 2篇文山学院学报
  • 1篇小说评论
  • 1篇戏剧文学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当代文坛
  • 1篇理论月刊
  • 1篇社会科学动态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山西档案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知识分子尊严与价值的艰难坚守——论阎真《活着之上》
2017年
《活着之上》是新世纪以来"大学叙事"的又一力作。小说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讲述知识分子聂致远求学、工作和生活中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困境,通过细小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以细腻的笔触勾勒了聂致远、蒙天舒、赵平平等知识分子群像,特别是在对蒙天舒巧于钻营却因顺应权力的运作规律而"一路绿灯",赵平平坚守爱情、深爱丈夫却连活得好一点的简单愿景变得异常艰辛,聂致远常常纠结于"志洁行廉""知行合一"的文人品格但又在现实世界中面临种种困境的故事叙述中,深刻地展现了知识分子在不同价值立场中人生遭际的差异,揭示出在金钱和权利裹挟与挤压下,知识分子对尊严和价值坚守的艰难,显示出独特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荀利波王童杨剑龙
关键词:知识分子坚守
基于文献学的古敢水族族源考
2012年
水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溯源一直都是民族学研究的基础性功课,对水族的研究也概莫能外。
荀利波
关键词:水族文献学族源民族文化中国历史民族学
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的文艺教育观被引量:2
2018年
文艺教育问题是从《理想国》到《法律篇》柏拉图一直在延续着的一个话题,其中谈论较多的是以"模仿"为基本前提开展的文艺教育讨论。在柏拉图看来,要实现和谐、培育优秀的城邦统治者就要让他们接受好的文艺教育,讲好故事,不能讲丑恶的假故事,内容要杜绝哀挽和悲伤,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健康、反映积极的生活。这些内容也构成了柏拉图文艺教育观的核心,并具体体现为他对文艺教育评判的标准和实现文艺教育目的的基本看法,对我们反思文艺创作及其作品应当承担的的社会责任有重要的鉴借价值。
荀利波丁利伟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文艺教育
全面抗战时期现代文学中心的西南重构被引量:1
2019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国民党移驻陪都重庆,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主要机构也向西南、西北内迁。这使得以重庆为核心的西南大后方,在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政治背景下,因特殊的政治、军事地位,对经济、教育、文化、文学等资源的凝聚具有独特优势,加之北平、上海等重要城市的相继沦陷,大批文人向西南大后方汇聚,导致中国现代文学的空间转移,既打破"五四"以来形成的以北京、上海为中心的现代文学生态,又在西南大后方重构新的生境,使西南大后方和西南大后方文学以一种独特方式登上中国现代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舞台。
荀利波
关键词:全面抗战
改进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0
2008年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从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的划定、管理队伍的建设、管理环境的改善和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等方面入手,全面改进管理状况,以更好地为高校教学工作服务。
荀利波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
少数民族对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策略——基于云南傣族、彝族、纳西族居住习俗的典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人类依赖自然,更需要适应自然,所以人类文化在深层机制上都带有生态因素的烙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云南作为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聚居地,由于特殊的生存环境和历史积淀,使得云南成了众多民族及民族文化的汇聚地。傣族、彝族、纳西族的住宅样式、住房分配习俗、火塘文化是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他民族文化适应的结果,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主动适应和利用,对他民族文化的兼容并包,促进了和谐共生的多样化文化的形成。
荀利波李关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适应文化现象
论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以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个社会综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对于我国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结构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状况来说,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作为凝聚着少数民族群体文化意识的传统习俗文化,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少数民族自身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荀利波
关键词: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和谐社会
历史小叙事中的温情记忆——程小莹长篇小说《女红》研讨纪要
2015年
引言 程小莹先生有12年纺织厂的工作经历,他的长篇新作《女红》(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描写了转型后纺织厂工人的重谋生路,刻画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出了不同命运的人物的自强不息。作家并不注重曲折跌宕的情节叙述,而把对生活、情感的回忆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在细节中温情书写生活的记忆,在底层叙事中重现历史,以富有真味的语言叙写生活。他把大历史放进小叙事之中,打破了以往的启蒙叙事,推进了新写实小说的写实叙事,促进了方言进入小说创作。一个作家创作的最好动机可能是他不写不快,这种生活、情感、体悟等总积聚在心里,不写他总觉得这辈子都绕不过去。《女红》就是程小莹先生这种创作状态的作品。为了能对《女红》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对该作进行了研讨。我们邀请到了作家程小莹先生、上海作家协会创联室副主任李伟长先生,参与研讨的还有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苟利波、王童、陈卫炉,硕士研究生金I恰、赵敏舟、孙羽程、屠丽洁、丁莉华、严静、杨婷婷等。
杨剑龙荀利波
关键词:底层叙事长篇小说记忆温情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新写实小说
民族文化的地方性档案体系构建分析
2012年
作为多民族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建设目标,但在此过程中我们更应改变传统的由民族而文化、由文化而民族的观念,以地方为着眼点,通过建立以地方民族构成为主体的档案收集体系、以地方民族构成为结构的档案管理体系、以地方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档案服务体系等途径,加强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挖掘与规范管理,落实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发展的基础建设,既能拓展新时期档案建设资源,又能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和支撑。
荀利波
关键词:民族文化档案建设
滇黔桂多民族“杂居"对和谐文化建设的影响
2013年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和谐共处及多元文化和谐共生无疑对和谐文化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贵州、广西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多民族杂居共处,形成了交错杂居、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和谐共生局面。本文以云南、贵州、广西为中心,探讨"杂居"对各少数民族群体间的互动、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民族文化认同等的重要影响,为我们处理民族关系及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文化传统的深厚积淀及部分地区民族间交流的客观限制,部分群体间"文化适应"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
荀利波
关键词:文化适应和谐文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