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艾

作品数:18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艺术
  • 5篇美术
  • 5篇民国
  • 3篇徐悲鸿
  • 3篇社会
  • 3篇现代艺术
  • 3篇林风眠
  • 3篇民国前期
  • 2篇新中国
  • 2篇野兽派
  • 2篇印象派
  • 2篇文化
  • 2篇西方艺术
  • 2篇刘海粟
  • 2篇教育
  • 2篇后印象派
  • 1篇新中国初期
  • 1篇新中国美术
  • 1篇形式语言
  • 1篇学术

机构

  • 13篇首都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7篇莫艾

传媒

  • 5篇文艺研究
  • 3篇美术
  • 2篇美术研究
  • 1篇美术观察
  • 1篇美苑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美育学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接受的限度——论刘海粟首度欧游阶段对西方艺术的解读与反思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旨在探究刘海粟首度欧游阶段的艺术认知状况。首先分析其对西方艺术的总体接受视角与阐述方式,对后印象派与野兽派之精神特质、表现形态的理解。其中特别分析他对德朗创作道路的认同问题,进而揭示其对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状况与问题的批评,探讨其所依托的立场与态度,以及其中隐含的关于中国现代艺术发展趋向的认识。最终,文章尝试探讨这一案例所可能延展的相关思考。
莫艾
关键词:刘海粟现代艺术后印象派野兽派
文化碰撞中诞生的表现力与自信力——对刘海粟首度欧游阶段艺术实践状况的探究与思考
2013年
本文旨在分析刘海粟首度欧游阶段艺术实践的探索状况,辨析画家对野兽派与后印象派的理解与接受、在画面结构的建构和语言表现力方面的突破,以及精神特质的新的开掘。文章将特别关注在与异文化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艺术家如何调动自身的传统积累对西方资源做出创造性转化,以及刘的创作与所借鉴西方资源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将在更大的视野中探讨刘海粟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解与转化所显示的普遍性,及其对于思考中国现代艺术发展道路的启发意义。
莫艾
关键词:后印象派野兽派写意性中国现代艺术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董希文《春到西藏》的精神内涵与历史意义
2021年
董希文1954年创作的油画《春到西藏》是新中国初期具有代表性的画作。画家对新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切体认,将思想性、政治性的理解转化为对普通民众所焕发的精神情感与社会认同的表达,画作在空间构造、形象刻画、形式语言和意境营造等方面体现出卓越品质。《春到西藏》突破了当时美术领域"重大题材"的"公式化""概念化"惯常表现模式,成功开启了新的抒情性的表达路径,为我们重新认识、思考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美术"民族化"探索及其关键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莫艾
关键词:精神情感新中国初期重大题材意境营造新中国美术形式语言
展览、鉴藏与市场发展——论民国艺术主题展览的市场推动作用
2014年
相对而言,在近年中国及国际艺术市场的整体格局中,中国古典艺术、当代艺术(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成为市场中的强势“板块”,作为整体的民国艺术则始终处于“边缘”位置,拍品以零散形态出现,市场价值评估普遍较低,仅有少数名家作品获得有限重视。这与民国美术所取得的总体艺术成就是不相称的。
莫艾
关键词:艺术主题民国展览中国古典艺术鉴藏
痛苦中的执著与蜕变——论林风眠1926—1935年形式探索历程被引量:1
2011年
1926年到1935年,是林风眠留学归国后面对中国现实,逐步确立艺术观与艺术形式探索方向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作品生动地揭示出画家在其艺术成熟期到来之前的艺术发展脉络和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从形式分析入手,揭示其形式探索由表现主义手法到几何化、单纯化手法的变化过程,进而阐释对其形式探索有着内在引导作用的艺术理想的内涵,以及他从克莱夫·贝尔的理论和塞尚的艺术受到的启发而形成的形式认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认识此阶段在林风眠整体艺术历程中的位置、价值,其艺术的精神特质及在研究方法上的启发意义。
莫艾
关键词:林风眠表现主义手法执著艺术观艺术发展
变革中的传统-民国早期北京画坛传统派的历史考察
莫艾
关键词:社会资源社会位置社会身份文人画
林风眠:现代中国的艺术理想被引量:1
2007年
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林风眠的画作仍然给人以浓烈、新鲜的感受。如果将这些作品还原到上个世纪,想象它们在民国一九三零、四零年代众多庞杂的作品中给人的观感,在新中国建立后慷慨激昂的主题创作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林林总总的中国现代艺术中的面貌,对比同时期的西方艺术,这种独特性就愈发凸现,它们所呈现出来的新鲜浓烈的“现代感受”和“现代品质”就愈发独特。
莫艾
关键词:林风眠艺术理想现代艺术主题创作西方艺术新中国
论民国前期徐悲鸿“写实”主张的内涵、现实指向与实践形态被引量:3
2013年
徐悲鸿的"写实"主张长期以来成为其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核心观念。本文试图将探讨放置回对象所处的历史语境,探析此主张与其根本的艺术理解间的内在关联,揭示其由此产生的现实针对性,探究此理解涉及的艺术史典范、语言形态的规定性及所对应的实践形态。希望以此打开更为丰富的理解空间,呈现徐"写实"主张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莫艾
关键词:现代派自然主义
德国高校本科艺术史教育特色及相关思考
2013年
作为对已有艺术史的认识和梳理、对基本文明价值和人类精神历史的整理与揭示,艺术史教育无疑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在中国现当代语境下,由于从社会结构到文化传统的剧烈变化,艺术方向的把握变得尤其困难。这样的困境特别需要艺术史研究重新认识、梳理自身传统的工作,也特别需要通过艺术史教育来培养主体的审美情趣、精神品质、艺术判断力和历史理解力。
莫艾
关键词:艺术史研究教育特色本科高校文化传统文明价值
民国前期(1911-1927)北京画坛传统派社会交往关系考察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以考察民国前期北京画坛传统派的社会交往关系为主旨,分别揭示了传统画派和梁启超圈子、蔡元培及北大画法会、北洋势力、前清皇室,以及文化界各群体的交往关系,以及这几支力量对于传统派艺术实践所发挥的不同层面、方向的作用。希望以此勾勒出传统派得以生长的现实环境与条件,其所在的社会政治文化场域的结构关系,及传统派在其中的位置。
莫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